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袁鹏:美国对华“求和”未必是常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5日10:49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袁鹏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

  美国高层对华的谦逊姿态能持续多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能否满足对方的需求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6月2日晚,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为期三天的中国之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盖特纳访华期间给人留下谦逊友善的印象,很难让人相信就是他在上任伊始曾贸然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奥巴马上台以来,淡化分歧成为美国高层访华的基调,比如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来华重点放在了能源和经济合作;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来华意在推动美中在能源、气候变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二者都避谈人权话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口味挑剔”的美国客人变得如此客气甚至有些小心翼翼?

  毋庸置疑,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国家。美国外交中的理想主义一般也会从属于现实主义。奥巴马的四大议程,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问题以及核扩散问题,无一不需要中国,对中国的态度自然要客气有加。无论是希拉里的“同舟共济”,还是盖特纳的“同心协力”,抑或新任的驻华大使洪博培提到的“互相帮忙、互相合作”,其基调都是相通的。

  当然,美国需要中国,同时还要看中国的表现,看中国能不能满足他的需求。这将决定美国目前对华姿态能持续多久。比如在金融合作方面,美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继续对美国进行投资,增持美国国债,在金融开放领域做出更多贡献;又比如气候变化问题,年底哥本哈根会议对美国来说十分重要,而哥本哈根会议要取得成功,中美合作是关键。再比如朝核问题以及巴基斯坦等热点问题上,美国都需要中国的帮助。所以美国对华态度能不能延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多大程度上能够呼应它,能够回应它的需求。

  加强中美合作对中国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毕竟中美关系对中国来说还是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不仅是为了回应美方的积极姿态,也是为了中国自己的国家利益服务。问题在于,哪些方面可以合作,终究我们不能因为合作而放弃了国家利益,所以要在牵扯国家利益和发展中美关系之间找到平衡,尽可能的扩大一些领域和共同点。美国对中国的要求应该是合理而务实的,而不是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中国也应该尽可能地从合作和积极的层面去增加一些合作点,从而形成一种相对良性的合作互动。

  总的来看,尽管布什卸任前,中美关系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但奥巴马上台之后,仍然有所超越:其一,超越了中美关系中每逢选举就会有颠簸的怪圈;其二,不仅继承了前任政府对华关系的积极面,而且将之进一步放大。当务之急是目前中美关系当中好的方面应该保持,同时要保持机警,不要被现状掩盖了双方的矛盾和问题。毕竟双方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越是关系好的时候,就越要想到中美关系中存在的潜在矛盾和问题,利用现在的良好气氛去解决和化解一些矛盾。例如通过防务磋商解决海上冲突的问题,利用经济对话解决中美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将危机管理变为危机预防,不要等危机出来了再解决。同时夯实扩展中美合作的领域,保持中美合作的态势,中美关系才不会先松后紧。(窦晨 余莹/采访整理)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更多关于 中美关系 美国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