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利心态
“张淑琴应该是一个极具张力的资金链创造者,她的赢利思路远远高于一般的社会企业家。这种成熟且稳重的资金控制形态,说明她不大可能是忽然间拥有的赚钱心理。这种心态也许更符合长期对资金的渴望和有目的的长远计划。”看过太阳村2009年一份财务报表后,北京金朔律师事务所律师林峰判断说。
事实也部分印证了林峰的说法。张淑琴早在1995年刚刚创办第一家太阳村之后,就有了“自我造血”的想法和实际行动。
张淑琴向《中国周刊》记者介绍了13年来开办企业的一系列失败经历:1995年开办了一个砖瓦厂,之后开办了一个防盗门厂,但都由于无资金、不懂管理、又没有销路,失败了;此后又投资建设了煤炭场、摩托车修理部、服装厂等,但同样宣告失败。
幸运的是,张淑琴的失败止于2004年,“我终于在2004年找对了路子。”
新的赢利路径回归慈善这个核心。于是就有了上述的认领、捐建、转卖以及由此产生的果园、养殖场等相关产业。
尽管路径准确,但如果仅仅依靠产业链本身的运营,恐怕盈利也是个未知数。其中,媒体宣传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曾在监狱系统报刊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张淑琴,深谙新闻舆论之重要。借助新闻媒体的宣传,太阳村的慈善品牌得以迅速放大。张淑琴和她的太阳村,究竟被媒体报道过多少次?数量之多让人无法统计。
京城一位媒体记者这样形容说:“采访太阳村和张淑琴本人已经没有什么太大价值了,因为相关报道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但是当我一时没有新闻线索时,只要跑一趟太阳村,就能写出一篇不错的新闻。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在慈善和爱心的前提下,永远能够淘出好线索。比如,枣没人要了、果树需要更多爱心人认领、志愿者不够多、需要某些物品捐赠等等。”
每年的爱心进账,都离不开这些接踵而至的媒体报道。
与这些进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太阳村一年的纳税总额不足3万元。
香港募款
《中国周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接受内地认领、捐赠外,太阳村在香港注册了家担保公司。
这家公司名称为“中国太阳村儿童服务中心有限公司”,2006年在香港申请注册。香港企业注册处工作人员龙敏华介绍说,注册担保公司的目的只是成为一个法人团体,注册非常容易,只需填写相应表格,递交公司章程,缴纳170元港币即可。在香港注册担保公司的往往是一些慈善团体和教会组织。担保公司在成立后可向香港税务局提出申请,登记成为慈善机构或慈善信托。根据香港税务局公布的记录,“中国太阳村儿童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已于2007年5月30日起豁免缴税。
张淑琴就此解释说,这个公司是北京太阳村和香港一个网络公司共同注册的,其主要目的就是网上募捐,然后为内地的太阳村提供资金支持。按照事先约定,该公司会将募捐到的钱定期汇到北京太阳村的账户。
“这个公司实际上并没有多少钱。” 张淑琴强调说。
北京太阳村总部财务总监王青霞对此解释称,和他们合作共同注册的香港公司,只是“出于热心帮忙,这个公司钱很少”。至于为北京太阳村提供了多少资金支持,王青霞表示:“钱太少了,不值得说,真的不值得,连我都不记得,你想想能有多少?也就没有公示了……” 财务支出
“你不能只看着我们挣了多少钱,也要看看我们的成本啊!工人工资要不要钱、500亩土地和生产物资要不要钱?另外,太阳村各省分支机构的行政事业费用、人员工资等都需要总部负担。我们每年还要新建一个太阳村,这个投资最少也需要30万元以上。”针对太阳村过于商业化的质疑,张淑琴如此回应。
据《中国周刊》记者了解,太阳村60亩行政办公用地中,有20亩是当地政府无偿提供,其他40亩地的年租金仅为8000元,租用期限为30年。除此之外的540余亩农业占地中,绝大多数年租金为240元/亩,最贵的土地租金也不超过500元/亩。目前负责果园等农作物生产的一线工人共有23人,平均月薪为800元。
对北京太阳村总部的管理和财务运作情况,河南太阳村一位了解内情的人则抱怨说:“每次我们向她(指张淑琴)要点物资都难死了,有时跑几趟才给那么一点,根本不够用,可是他们却把大家捐的物品大量往外卖,还认领果树赚钱,唉,不想干了,丁老师(指河南太阳村的负责人)早就不想干了……”
张淑琴对此回应说:“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对付那些说三道四的人,要是把主动权都交给那些人的脸色,你啥事也干不成。有意见告去,我就这样。这些都是我探索创造出来的,一步步在完善。”
全国扩张
张淑琴的探索创造确实越做越大。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民政局和监狱管理局,都成为太阳村对外扩张中考虑的合作对象。
2004年和河南省女子监狱的合作,让“河南新乡太阳村特殊儿童救助中心”的招牌挂在了中原大省;此后,江西省民政厅、陕西陇县民政局、青海省大通县民政局等纷纷牵手张淑琴。在项目落户过程中,当地党政领导一般都会到现场祝贺。
张淑琴今天的扩张成果,起步于1995年她在陕西注册的社团“陕西省回归研究会”。“太阳村”当时只是这个研究会的二级办事机构。
在媒体的宣传下,太阳村受到中华慈善总会的关注。2000年,张淑琴来到北京,并以“中华慈善总会特殊儿童救助工作部”负责人的名义坐进了民政部直属慈善组织的办公室内。北京太阳村也随后落地顺义。
“我当年是被慈善总会闫会长邀请到北京来的,是他有意让我在北京成立一个新的太阳村。”每每受邀到不同场合演讲,张淑琴谈到太阳村发展历程时,提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与这句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3年后的一个下午,民政部通过部长办公会决议的形式做出这样的决定:原以“中华慈善总会特殊儿童救助工作部”存在的太阳村,务必尽快与中华慈善总会进行完全剥离,包括冠名、财务、人员……
“部长办公会说要把我清走,我能有什么办法?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当时只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给他们哭。我说,我错在什么地方了,我哪一点工作没有做好,罪犯的孩子本来就该你们民政管,你们不管我张淑琴管了,我怎么又错了,我怎么了……”提起当年太阳村被民政部清走一事,张淑琴至今眼里含着泪水。
“你们看着,咱们走着瞧,从今之后我要让全中国每个省都有一个太阳村,一年一个太阳村!”这是张淑琴离开中华慈善总会的时候放下的狠话。
5年来,太阳村正在以每年一个新太阳村的速度扩张。张淑琴的慈善爱心与生意链在这种扩张中共同得到复制。
“当年你不离开慈善总会,哪有今天啊,呵呵”,现任中华慈善总会一位负责人不久前参观太阳村时,和张淑琴打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