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记者 兰燕飞 北京报道
[内容摘要]:太阳村缺少监管部门,缺少公众压力,存在财务黑洞的可能。当地政府将其形容为 “定时炸弹”..。
准备抽第四根香烟的时候,张淑琴点烟的动作依然没有任何犹豫。15分钟4支烟的速度,对于一个年逾花甲的人来说,随烟圈逐渐散开的不仅仅是烟瘾,还有难以沉静的心态。
“怎么总是把别人想得那么坏?来个人都想查太阳村的账,来个人都要求我公开收支状况,他们凭什么?太阳村是在工商局注册的社会企业,难道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公开自己的财务?我是在做慈善事业,太阳村想公布哪些内容就公布,不想公布的就不公布,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张淑琴有些生气地猛抽了一口烟。
“定时炸弹”
张淑琴虽然义愤填膺,但对于北京市顺义区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来说,太阳村却像一根刺,扎进了他们的肉里,想拔却拔不出来。
“我也不明白,原来说要送走,为什么没送走?”顺义区工商分局企检科科长郭剑兵的语气充满无奈。这根刺他体会得尤为深刻。他还清晰地记得,2007年接到群众举报,说太阳村涉嫌以慈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郭剑兵带着企检科去太阳村检查,结果被张淑琴一把鼻涕一把眼地“哭”走了。
临走的时候,张淑琴带着人给他们的车上装上了两箱枣,“可把我们吓坏了,这叫什么事?”郭剑兵说,最后他们还是给了张淑琴两百块钱,“当做是买她的枣。”
张淑琴的种植基地里,即使两箱枣能卖200块钱,也只是个小数目。更多的收入来自社会捐赠和认养果树上。这些数额不小的进账使太阳村的财务问题成为关注焦点。
根据郭剑兵的回忆,早在2005年9月份的时候,顺义区政府、北京市工商局、市民政局相关人员一起讨论过关于太阳村的安置问题。“根据区里的想法,是想清了它,”郭剑兵说,“怕他们以慈善的名义向社会敛财,我们区里认为,这是一个定时炸弹。”
尽管担心是个“定时炸弹”,但无人敢动。“市政府问民政,民政说清不了;问工商,工商也说清不了。”郭剑兵所称的“清不了”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万一把太阳村清了,那些孩子没有着落;二,太阳村的影响太大了,这个“形象工程”处理不好容易落人话柄。
审计疑云
那么,政府部门担心的太阳村财务状况是否真的存在问题?
在官方网站的告示和宣传材料中,太阳村对外宣称:“我们的财务委托中瑞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管理。”
中瑞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是北京市一家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客户覆盖包括SOS、宋庆龄基金会等在内的许多公益组织。但《中国周刊》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这家会计师事务所根本没有关于太阳村财务报表的任何记录。
中瑞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何源泉,就此告诉记者说:“好几年前我们曾经义务替他们做过咨询。”根据何源泉的介绍,当时该公司应太阳村的邀请给他们做了一次咨询服务,但没有接触到太阳村的实际财务情况,所以没有关于太阳村的任何财务报表。既然中瑞诚没有为太阳村做专业的财务管理,那么太阳村的财务到底是谁在管理呢?
《中国周刊》记者的调查结果显示,真正为太阳村管理财务的是位于北京一居民楼里的中西环球会计师事务所。该事务所盛建华说,他长期为太阳村的财务管理服务。
这是一个奇怪的问题:公布的审计机构没做审计,真正审计的却隐姓埋名,到底是为了什么?
北京太阳村财务总监王青霞对此的解释十分简单:“这可能是帮我们维护网站的合作方,没有及时更新造成的。”
执照作废
“对太阳村这样的福利机构,税务局是很宽松的。”顺义国税稽查局副局长王文富感叹类似机构生存的不易,“国家不管,财政不拨款,他必须要经营啊,否则怎么养孩子啊?”
尽管税务局认为太阳村衍生出来的众多项目的确存在经营行为,但张淑琴坚持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非营利性的。因为在太阳村所有的宣传材料中,都提到“爱心”。以爱心的名义认养一棵桃树吧,每棵500元/年;以爱心的名义购买孩子的图画作品吧,每幅20元……“这些都是爱心,怎么能说是经营?”
但毫无疑问,太阳村具备经营的需求。《中国周刊》记者从北京市工商局查到,2003年6月12日,张淑琴以法人身份注册成立了“北京市太阳村特殊儿童救助研究中心”,注册资本3万元。2005年4月19日企业变更为“北京市太阳村儿童教育咨询中心”。
既然是企业,其经营行为就要接受工商部门年检。但太阳村却例外了。根据北京市工商局的记录显示,太阳村在2006年后就没有接受过年检。而正常的企业如果超过一年未年检则应吊销营业执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太阳村手里的营业执照早已经作废。
对此,顺义区工商分局的郭剑兵答复是:“它就不是一个企业经营行为,你说怎么弄?”按照郭剑兵的说法,工商部门希望太阳村能自动转到民政部门去,如果民政部门给太阳村登记注册,就没工商部门什么事了。
监管尴尬
提到太阳村的民政登记手续,顺义民政局注册登记科工作人员表示:“她(张淑琴)有一两年没来过了。”
“我们一开始就是挂在民政部名下的中华慈善总会,最后是人家强行把我们清走的,我当年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才去工商局注册的企业啊,我能有什么办法?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张淑琴为自己喊冤。
如果是纯慈善组织,公益性收支就应详细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如果是经营性企业,就要有合法的工商年检并依法纳税。太阳村显然两不靠。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太阳村自成立以来,因为身份的尴尬,几乎没有部门对其进行真正监管,也很少有捐赠人依照法律程序,要求他们披露完整的财务报告。
其实,在太阳村的官方网站上,也有一些财务管理情况的公示,但数字笼统,不透明。
网站上最新的财务管理公告是2007年收支情况。只有收入大项“捐赠收入”、“种植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大项“儿童活动”、“业务活动成本”、“管理费用”和“各项税金”。至于每一大项的详细情况,无从得知。
“我们不愿意触及那些敏感地方。”周峰有着官员少有的坦率。他目前的职务是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
上任时间还不长的周峰对太阳村颇有了解。根据他的介绍,从去年开始,太阳村的行政主管目前应该就是他所在的部门,但业务脱钩。实际上,他几乎没与太阳村打过交道,因为太阳村“每次都是直接和社协联系”。社协委托法律援助中心管理太阳村,但周峰认为他们从行政上管理太阳村并不合适。“监管资料基本上没有,没有任何相关的法律文书,怎么管?”
没有看到任何太阳村资料的周峰也不能确定太阳村究竟是什么身份。“应该是社会企业吧?”他用不肯定的语气说。至于类似太阳村的机构是否都可采取如此方式挂钩在社协,周峰肯定地回答:“不可能。”
国家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综合处一位不愿具名的处长,则在电话里质疑有非营利性组织在工商部门登记的情况,他大声说:“不可能,我们管理的都是企业,企业就是要盈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