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文章内容】:
新“圈钱运动”
为应对本轮经济危机,中国施行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前所未有,在出口与消费短期难有起色的情况下,更为倚重投资拉动。尽管对于经济刺激计划,高层在不同场合曾数次表示“不差钱”,但今年前4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9.9%,同期支出则增长了31.7%;而要完成全年9.8%财政收入增幅预算,接下来的8个月内财政收入至少要实现18%的增幅。毫不夸张地说,今年是近30年来财政压力最大的一年。
为了应对财政支出窘境,有关部门总动员到处去“找钱”。现在不少省市强调对税收要“应收尽收”,对所有企业的财务全部查账(2006~2008)3年。加强了对原有税源企业的监管,还准备扩大税基,缩小免税和税收优惠的范围。一些地方,征税已经成为落实到街道、村庄,征税、稽查、街道干部齐动员的群众运动。财政压力有向企业转移的趋势。
而有关部门也盯上了住房公积金等全民积累,开口子“创造性地使用”这些规定用途的资金,补贴他用。
对比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往往是减税与经济刺激并用,既让利于民,减轻危机下纳税主体的负担,又为企业、个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反观中国,一方面政府在不断投入,刺激经济;另一方面,政府又在各处找钱,忙来忙去,以至于税务人员都困惑,“政府一边催请我们加大稽查力度,尽快实现增收,一边又希望我们拿捏好分寸,不要对企业赶尽杀绝”。
在被锁定的经济结构和财政格局下,市场再次成为那只看不见的手,台前台后唱主角的,仍然是政府。既然资源配置仍然靠政府,在配置过程中的腐败,恐将不得不早做预警。从这点来看,所谓“新圈钱运动”,其实不过是沿着惯性在走,仍在早先的场子里面扑腾。
新“圈钱运动”:财政扩张面临节点
本刊记者 甄静慧 发自广州
对于中国财政来说,2009年是特殊的一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无可避免地陷入了财政高度压力的阴影之中。政府官员谈“钱”色变,要么讳莫如深,要么一肚苦水。
一位任职于地方财政局的公务员向记者戏谑:“今年政府和财政部门内部全民皆兵,大家的首要任务就是找钱和省钱。”
尽管“隔三岔五就加班、天天要往企业跑”的状态,已经成为今年很多税收征管人员的工作常态,但谈到增收任务,他们还是一脸无奈。“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全年税收增长保8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东莞的一位地税征管人员匆匆忙忙向记者表态,说完这句话后,他又忙着下企业催收税款去了。
一方面,是增收任务的重压,而另一方面,政府内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状态也使大家已经非常敏感的神经进一步绷紧。
“原定的出国学习、集体活动等全部都取消了。”“油费预算大幅压缩,申请使用公车越来越难了。”“连日常的文具使用也要省。”“还没下班就关闭空调。”“走廊不许开灯。”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可以随口列举出一系列令他们难以适应的调整。
然而不适应也没办法,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楚,只要财政状况一天不改善,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就得一直继续下去。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6月2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的讲话,显示了中国目前面临的财政压力状况。
在中国2009年财政预算中,财政收入66000多亿元,增长8%;而赤字规模为9500亿元,创历史新高。但从财政收支实际运行来看,形势比预想更为严峻。
1~5月,全国财政支出达22496.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887.17亿元,增长27.8%;但全国财政收入仅27108.67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955.7亿元,下降6.7%,形成了增支减收并行的财政收支格局。
更重要的是,从目前的形势看来,这一格局在下半年较难得到扭转。一方面,截至5月25日,上半年已累计安排下达中央政府投资预算5553亿元,占总规模的61.2%,投资预算半年内已下达过半,意味着随着预算批复后项目支出执行进度加快,后期财政支出额可能还会大幅增加,超过预期。
而另一方面,财政收入下滑的严峻程度更远远超出了预想范围,预算规定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不仅没有完成,反而出现负增长。
针对这一情况,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表示,财政的最大压力在于,刺激经济所需的增支和结构性减税、经济下滑造成财政减收都是刚性的。
从财政支出结构来看,首先是4万亿刺激经济的投资方案中,中央今年需要拿出11800亿,这笔支出非常大;还要在两三年时间内启动全民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一年要拿出3000~4000亿。和往年相比,财政的刚性支出大了很多。
而财政减收同样受制于众多不可控因素。一是2008年税收增长速度太快,去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31425.75亿元,同比增长33.5%,要在这样一个高基点上进一步实现增长,压力本来就比较大。
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贸出口总额急剧下降,大批企业倒闭,尚存活的企业利润也大幅缩水,相关主体税种税基缩减严重。与此同时,政府为了保住企业,增加其活力,逐步推行结构性减税政策: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收入锐减,出口退税率大幅上调……
可以说,让企业松一口气的代价,则是财政收入的雪上加霜。
“老实说,保8对我们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珠三角地区,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财政减收令当地税务部门束手无策。当地税务系统人士透露,东莞不少镇区上半年的税收与去年同比下降了10%以上,纵然严加征管并强力要求企业自查补税,也未能止住下滑的颓势。“我们内部定下的全年税收增长目标并不是预算提出的8%,而是2%。但这也只是目标,不一定能够实现。”
很显然,假如下半年预期外的增支和减收的情况不能得到控制,不排除会出现外界一直担心的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的状况。
新税种不开征?
面对高压,财政部的每一个人都没有闲着。据说部里这几个月也是经常加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研究如何在财政减收、结构性减税的基础上,适当挖掘潜力,增加财政收入。
6月20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决定调整烟产品消费税,政策调整后,甲类香烟的消费税从价税率由原来的45%调整至56%,乙类香烟由30%调整至36%,雪茄烟由25%调整至36%。与此同时,卷烟批发环节上更加征了一道从价税,税率为5%。
显然,解决财政困难最直观的方式莫过于开征新税种,以及提高现有税种的税率。
对于政策调整的原因,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文件中并不讳言,在完善烟产品消费税的目的基础上,也是“为了适当增加财政收入”。
“所谓烟酒不分家,烟草的消费税既已提高,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离提高白酒消费税也不远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酒企负责人不无忧心地说。今年年初,国家税务局已就消费税调整的方案征询过各大白酒企业的意见,虽然意思是加大对白酒企业的税收监管,但不管是直接提高消费税,还是提出新的征管规范,都一定会造成企业实际税负的增加。
无疑,当一切迹象显示消费税和资源税为重点的结构增收性税收政策调整序幕即将拉开的同时,加重税赋的阴云就笼罩在众多相关企业的头顶上。“碳税会马上开征吗?”“物业税将在哪个城市试点?”他们忧心忡忡——“这个时候加税,不是让我们雪上加霜吗?”
这对财政来说,确实也是一个尴尬的矛盾。
“财政要增收,但是也不能过分剥夺企业,我们现在首要是保证企业的生存,如果把企业整死了,就得不偿失了。现在经济虽然有稳定的态势,但今年到底能不能见底还很难说。所以,结构性减税的总方针还是不能变。”刘桓说。
在他看来,财政压力非但不会催生大量新税种的匆忙出台,反而可能延缓成熟税种的出台时机。“一个新税种的开征是需要通过长期的研究和酝酿的,不可能因为一时的财政压力就匆忙出台。比如现在大家热议的碳税,就涉及很多行业的专业知识,不是财政部门能够解决的,需要与能源局等各部门通力合作、研究。碳税和物业税其实都已经讨论了好几年了,只是恰好在这个时机成熟,可以推出。但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大家肯定会想,是不是国家为了财政增收,故意在这个时候推出新税种,增加产业的负担呢?这种情况不能不考虑。所以我觉得要在今年开征碳税和物业税,阻力会很大,基本不太可能。”
概而言之,在保持结构性减税的大方向前提下,烟酒消费税只是一个小范围调整,新税种开征、财政大幅增收的空间不会太大。
【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