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龙观的失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13:19  南风窗

  回龙观的失败

  有一些人是许志永不大愿意提及的。比如同在2003年参选的昌平区独立人大代表聂海亮。

  “他是他,我是我,我们是不一样的,”许说,“他还上升不到一定的高度,可能到一半就放弃了。”

  许志永和聂海亮在同一年先后当选,这在当时被媒体誉为基层民主进程中的“北京现象”,是一件具有破天荒意义的事情。多年以后,后者退出了民主进程序列。

  聂海亮现在是北京一家能源科技公司的老板,他不愿再回顾过去。而在回龙观小区,那些曾经投票选举他的人则后悔不迭。

  “看人看错了”,回龙观云趣园的老业主杨逢臣说,“选他当代表,这一点我是后悔的。”

  聂海亮是回龙观小区云趣园的业主。2003年,因为开发商违约在一片拟建设绿地的地块上盖起了住宅楼,小区业主发起对开发商的维权行动。杨逢臣和另几位业主先后站了出来,组成维权小组。当中包括后来加入的聂海亮。

  为了争夺这一片毫无指望的绿地,双方是大动干戈,以至于最终杨逢臣被打倒躺进了医院。几百号业主连夜奔赴北京市政府上访。他们要求查询规划,查来查去都没有结果。业主们当年在与开发商的斗争中彷徨不已,想找人大代表反映情况,发现连谁是代表都不清楚。

  2003年冬天,人大换届。一气之下,几个业主挑头提议要选出自己的人大代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有3位候选人这一次被提名,分别是杨逢臣、杜茂文和聂海亮。

  由于候选人数超额,杨逢臣首先退出了。剩下杜和聂。当时云趣园的候选人较为集中,上面要求他们再减少名额。这就涉及二去一的问题。

  这时候,建立在维权基础上的参选团队出现了分裂。维权小组的两位曾与杜、杨有矛盾的成员劝说聂海亮积极参选。在官方组织协调酝酿候选人过程中,聂海亮也是当仁不让,用杜的话说,聂当时的表现是志在必得的。但在酝酿提名的时候,杜得的票比聂多一些。聂只得了一票,而且这一票还是别的小区业主投的。

  “当时他还发火,很不高兴,因为投他一票的是别的小区的业主,”杜茂文用一种模仿式的口吻说,“啊,你们都不投我票,我在这个小区里就混得这么差吗?我一定要竞选。”

  由于杨逢臣已经提前退出,维权事业未竟,杜茂文看到小组内部成员也在鼓励聂参选,于是就起了放弃的念头。他说他这样做是顾全大局,觉得没必要闹僵。

  “聂海亮年轻,老杜年龄大。聂又是大学生,文化程度高,”杨逢臣回忆说,“那时候我们内部只要定了谁参选,谁就能选上。大家热情挺高,云趣园的选民都快超过整个回龙观了。”

  选举结果揭晓后,聂海亮如期当选。之后这位私营企业主请几位走得较近的支持者吃了顿饭,杨逢臣也去了。当时他们对聂的期望值都很高,但杨说,很快聂就变了。

  “也不参加社区的事情,就躲到一边儿去了。”杨说,当时聂海亮还是业主委员会的成员,但连业委会开会也不参加了。为此他还找聂谈过,问他为什么社区的事儿都不管了。聂海亮回答家里有事儿,忙。

  “他一天到晚办公司,社区又这么大,上哪儿找他去啊?人家不理你,你还追着人家干嘛?”

  为这事儿据说社区业主们纷纷从道德上对他进行了谴责。他们拿他也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杨和杜旧事重提,认为以自己当年的高支持率要坚持参选,是绝不会落到这步田地的。

  “关键时候我走错了一步,”杜茂文说,他当年放弃后转而投了聂的票,“聂海亮这个代表还不如传统的人大代表。他当了缩头乌龟。”

  让杜寒心的是,在选举前,聂海亮等人驾车到市政府上访,杜亦去了现场。选举之后,警方拘捕了一批人,杜茂文被视作组织者也在其中。虽然关了80天,他坚决不承认自己有组织闹事。出来后,他听说独立人大代表聂海亮也被警方请去谈话,聂还作出保证:以后不再做违法的事情。这个消息让杜肝火大动,“你说不干违法的事情,那就是我们都在干违法的事情了?这是严重背叛我们大家。”

  不清楚聂海亮在任代表时有何代言举动。回龙观的业主批评他不接触选民,没有尽到代表职责。由于在此前后他还开着公司,有人甚至怀疑他另有用心,是要通过代表这一途径去结交上层关系,谋取个人利益。

  第二届选举开始,回龙观再也没有人投票给聂海亮了。这件事情对当地社会的参选氛围带来抑制。维权风波以开发商的胜利告结,人们的狂热劲头随之冷却,再也没有那种大张旗鼓的民间自发参选事件发生。

  “代表就要把我们的要求反映给政府,让他们出面解决,就算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至少应该代表选民发出声音。”杨、杜等人说,“这是一次彻底的失败。”

  聂海亮曾与许志永有过沟通,他们当时都是媒体红人。许志永说,聂海亮的选区把他选了出来,需要通过他谋求一些利益,他就那样被推上去了。“他也有他的想法,也不是说是为了社会,他有他的职业,那也是正常的。”

  先驱在哪里

  退出公众视线的还有深圳的王亮。他曾经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选。那时候他还是深圳高级技工学校的校长,一位具有公派留学背景的副局级干部。

  王亮本来不可能成为独立候选人,也就不会成为独立人大代表。当年选举的时候,官方分配了一个名额给他所在的学校,按照惯例,作为学校一把手的王亮理当以名正言顺的候选人身份去参选。

  这纯粹是阴差阳错。当他到所在社区了解情况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选区不在社区,而是在教育局。但教育系统当时已经推荐了候选人,他不再可能成为候选人了。后来有人告诉他,可以以10位选民联名推举的方式直接参选,选民们可以通过“另选他人”投票给并不在候选人名单中的人。

  技工学校很快成立了竞选班子。在这个系统内,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资源优势,不仅一些已到选举年龄的学生成为他的选民,学生的家长也接到了他的竞选资料。这种参选几乎毫无悬念。

  如果不是同市另一位以独立身份参选的业主事后查询选举结果,王亮不会成为中国“首例以独立候选人身份直接参选”的事例。邹家健就是这位业主,是他一手包装了王亮。

  邹是一位维权人士。2003年那次选举后,他将电话打到选举办公室询问结果,得知自己落选。在这次通话中,工作人员告诉他,有另外一位以同一方式参选的老师胜出了,此人即王亮。

  邹家健找到王亮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向本刊记者回忆说,当时他马上将这消息分别告诉了北京和香港的媒体。找到王亮的当天晚上,邹与香港那家媒体的记者一道对王进行了简短采访。这条消息一经发布,王亮成了基层民主实践的一个典型。

  “实际上他也不是真正的独立候选人,有自己的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他们人多,所以以另选他人的方式胜出了。”

  一手树立了王亮的邹家健在回顾那段历史时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此之前,国内的学者对于王亮当选也持否定看法,认为这一事件只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特例,是体制的一时疏忽导致他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并利用公共资源胜出。与其他民间自发参选且历经波折的个体相比,没有显现出特别的民主意义,被人为拔高了。但邹家健认为,王亮当时以独立候选人形式参选,这种形式还是值得肯定的。

  2005年,深圳市监察局发布消息,称王亮因为滥用资金问题已被立案调查。同年,深圳市政府免去了王亮的技工学校校长一职。王亮自此再无音讯。有记者采访邹家健,问这位当年发掘了王亮的人对此事作何感想,邹说,如果这些事情都是真的,那会让人很失望。“他承载了太多人的期望。”

  但此事对于王亮的代表职务没有丝毫影响。本刊记者查阅了福田区人大的相关资料,发现王亮的名字在2007年还存在于该区人大代表名单之中。也是在这一年,深圳市政府发出《公报》,宣布任命王亮为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保留副局级待遇。

  王亮没有接受采访,理由与聂海亮类似,也是不想再提及那段往事。

  在邹家健的印象中,王亮是一个比较精明和聪明的浙江人,在官场上混得熟。他也不讳言,自己参选的目的是想要发展技工学校,有自己的主张和意见,是想做事儿的。但他又是体制内的人,说话办事都比较谨慎。他“会顾忌一些问题,不如来自民间的代表,他们更单纯,更直接”。

  回首之间,离开的已经一身轻松,剩下的仍在踽踽前行。

  有民间力量自发介入的中国人大基层选举自1980年代开始涌现,到2003年被推入最高潮。当年的许志永,总是一厢情愿地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是现在他内心充满怀疑。

  在这一点上,他与他的朋友司马南存在歧见。司马南早年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自己当选代表是有序民主的体现。作为一个公民,能得到支持参选代表,他认为这反映出民主权利在扩大,同时也没有发生社会动乱。他对记者说,“这种有序性值得提倡。不能乱,乱了就啥都没有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基层 人大代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