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怀旧情绪的北冰洋汽水原来是假货。这个虚拟生存的老品牌,
能否光复它的现实价值?
中国周刊记者 宋合营 北京报道
7月底的北京,傍晚依然酷热难当。后海边的一家小食品店里,几瓶北冰洋汽水看起来十分解渴。
与芜然杂陈的可乐、绿茶、红茶、鲜橙多们不同,北冰洋汽水被安放在另一处更显眼的位置,与瓷罐装着的老北京酸奶并肩而立。玻璃质的瓶子,铁皮做的压盖,贴纸标签和赫然印在上面的长脖子白熊图,都还是老照片上那质朴的模样。
一时间,有时光倒流之感。
老品牌重现
“两块钱一瓶”,见有人过来,店主介绍说,“但口味没以前好了,气泡儿也不太足。”瓶盖启开,果然未见气泡腾出。咂一口在嘴里,有很奇怪的口感,涩涩的,带有浓重的苦味,难以下咽。
在老北京人的记忆里,北冰洋汽水本该是冰爽的啊,“带着凉凉的冰碴和新鲜的橘子味儿”。
店主苦笑着解释,可能是生产企业改制的缘故,这种汽水的质量明显不如以前那样好了。
他所说的以前,应该是很有些年头了。在上世纪50-90年代,偌大一个北京城,风靡大街小巷的品牌饮料就是北冰洋汽水。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初的那些日子,北冰洋汽水和同一牌子的双把雪糕,在京城更是家喻户晓。
不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种汽水突然消失于人们的视野,往日滋味渐成追忆。
最近两三年,北冰洋汽水却在不经意间重出江湖。在老北京市井文化集散地后海,和老城区的一些小胡同里,人们都可看到它的身影。
卖汽水的店主说,因为已经知道重出江湖的汽水难喝,一些食品店和酒吧就停止了进货,可他还一直坚持着。
“少进一点,也有得赚,尽管不好喝,也还会有些顾客。”店主说,来买这种汽水的人,十有八九不是为了喝,而是因为怀旧,“买下来做纪念的”。
儿时记忆复活
是怎样的一种力量,让不再好喝的汽水依然有销路?看看网络上有关北冰洋汽水的各种怀念文章,就会找到答案。
一篇题为《80后遗失的记忆》的帖子,在博客、贴吧、豆瓣和开心网里被广泛转载,里面写道,“你可以随便去问一个在北京长大的,1990年以前出生的孩子,在他们的童年里,陪伴他们长大的汽水是什么?唯一答案只有北冰洋。”
更多的人忙着补充各种细节:“那会儿在大街上卖的汽水,都是把汽水搁在一大块冰上面卖,整块的冰上有好多半圆形的槽,汽水一瓶瓶地放在槽里刚刚好。”“店主守着大冰块,一边与街坊邻居谈笑,一边不住地用手翻转着饮料瓶子,让它们均匀受凉,偶尔还会往上面浇一些水。”
“遇到有人过来掏钱光顾,店主会非常麻利地拿起瓶起子,用起子利落地一撬,将瓶盖甩落在地。与此同时,‘呲儿’的一阵声响,汽水便如同炸开了锅一样,迅速腾起一排排的泡泡,一股婷婷袅袅的白气也顺势从瓶口冒出。被甩在地上的瓶盖则快速地滚动、舞蹈,慢慢归于平静。”
这些帖子集中到一起,所表达的东西除了汽水本身,更多的是对青春的纪念。
经由网络聚集的怀旧气息,最终还是会回归现实生活。许多人开始通过发帖来呼朋引伴,相约后海,一起去寻找那些可以承载他们记忆的北冰洋汽水们。
不过,他们恐怕不知道,这种重出江湖的汽水不但味道变了,而且还是假的。
假货!假货!
是的,那些 “北冰洋汽水”是冒牌生产的劣质商品。
早在2007年,北京一些媒体就开始关注这一现象,有的报道揭穿了这些汽水的部分真相。“黑心商贩用色素和自来水勾兑假汽水,装入从市场上回收来的空瓶里,制成了假冒的北冰洋汽水。”
其中一篇报道用劝慰的口吻说,“色素吃多了容易破坏中枢神经,损坏肝脏,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喝了不干净的水也会引起肠胃疾病。”记者建议家长不要购买。
2008年年末,《北京青年报》再次报道了这件事。当时,北冰洋汽水的真正“母亲”、北京北冰洋食品公司回答媒体记者说,公司于1994年被百事可乐收购,之后不久北冰洋汽水就停止了生产,因此市场上出现的北冰洋汽水全是假冒的。至于北冰洋汽水的瓶子为何会流入不法商贩手里,受访的工作人员说,可能与当初集中销毁空瓶时,有些销售点没有全部上交有关。
2009年7月,《中国周刊》记者再次寻访北冰洋食品公司。彼时,这家企业正在进行资产重组,可能的方向将是,并入同一集团另外一家公司。相关负责人受访时维持了前述说法,“我们很早之前就不生产汽水了,后来也没有授权其他人生产这个牌子的汽水。”
可问题是,既然市场有需求,企业为什么不再生产了呢?
品牌所有权难题
面对记者的提问,原北冰洋食品公司办公室主任曹树琪不愿多谈,他只是指着屋内印有“北冰洋”标志和“北京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字样的桶装水说,“现在我们已改做桶装水了。”
品牌营销专家姚尧介绍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相继进入中国,由于当时政策鼓励外商与国内企业合资,洋饮料又享受超国民待遇,于是迅速通过成本和资金上的优势,获得了市场和品牌的控制权。之后不久,国产饮料品牌纷纷被雪藏或清洗出局。
北冰洋汽水的尴尬命运,应与上述历史背景有关。
姚尧告诉《中国周刊》记者,如果当初北冰洋和百事的合资使得后者掌握了品牌的所有权,则未经百事许可,包括北冰洋食品公司在内的其他中方企业,将无权再生产北冰洋汽水。但如果被百事控制的“北冰洋”品牌仅限于汽水,则中方企业还可以将“北冰洋”品牌注册到其他商品。
《中国周刊》记者就“北冰洋”品牌的所有权问题先后联系北冰洋食品公司的上级单位——北京一轻集团和北京百事饮料有限公司,但双方均未给出相关答复。
采访中得到的信息显示,百事与北冰洋合资后转产的桶装水虽沿用“北冰洋”商标,但产品标识上均不再出现“北京北冰洋食品公司”字样,生产厂家全部为“北京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
此外,北冰洋食品公司在与百事合资前还生产雪糕、果酱等食品,其所生产的北冰洋牌“双把雪糕”、“袋儿凌”等产品,同样在北京市民中享有盛誉。
据《中国周刊》记者了解,北冰洋食品公司现在也已经不再生产这些产品。但这家企业又与一家东北籍个体老板合资,另外开了一家名为“北京北冰洋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继续生产“北冰洋”牌雪糕。目前,市场上的北冰洋牌双把雪糕全部来自于这家企业。
不确定的未来
近几年来,与北冰洋同期被收购的天府可乐,正在向百事可乐追索品牌。北冰洋方面有没有类似的打算?原北冰洋食品公司办公室主任曹树琪说,由于集团正在对公司进行重组,未来发展方向将由集团领导定夺。
《中国周刊》记者就此采访北京一轻集团,该公司宣传部部长纪敏超在请示主管领导后表示,集团的确正在对下属公司进行重组,对于北冰洋品牌的发展也制定了好几套方案,但因为这些方案都还没有经过董事会讨论,未来还可能会有变数,因此暂时不便向媒体透露。
但他向记者特别强调,将绝不放弃“北冰洋”品牌,“会把它持续发展下去。”所谓的持续发展,是指汽水、雪糕还是桶装水,北京一轻集团未予明确。纪敏超运用外交辞令,闪烁其词地说,“不管什么产品都还用这个牌子,也不排除换一种载体来发展它的可能性。”
这一表述都比曹树琪的前任此前对媒体的答复要保守得多。
早在2007年,时任北冰洋食品公司办公室主任的王小平表示,“虽然北冰洋汽水已经停产多年,但是我们有计划将其重新投产。在未来,北冰洋汽水肯定是会重新回到北京市场上来的。”
这种细微变化多少让一些人心生凉意,想喝到正牌的北冰洋汽水,仍然是渺茫无期。更多的人开始感慨,“幸好现在我们还有北冰洋牌的双把雪糕。”
但是,随着合作方北冰洋食品公司被重组,生产双把雪糕的北冰洋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业务是否会受到一些影响,目前也同样充满了未知数。
北冰洋汽水曾“撂倒”聂卫平
汽水这种饮料现在看来是很稀松平常的东西,但是在早年间也是稀罕物呢。就这北冰洋汽水怎么会撂倒了聂卫平呢?这段儿故事那可要从他小时候说起了。想当年聂卫平是陈毅元帅的小棋友,每逢周末他就会被家里人饬一番之后,去和陈老总切磋棋艺。当时聂卫平才十岁,一直深受“落子无悔”的教育和影响,所以有时候陈老总想再斟酌一下,想悔棋的时候,他都会坚决地予以阻止。
陈老总很喜欢这个机灵认真的小棋友,所以一次晚餐时,就拿出了在当时很稀少的北冰洋汽水来招待他。据聂卫平回忆:那可是他第一次喝到汽水,那甜甜的、凉凉的,好喝极了!而且每当面前的汽水快见底儿了,陈老总马上就给续上了。结果一来二去连着喝了十来瓶儿。后来可能是喝得太多,有点醉了的意思,聂卫平就晕在沙发上起不来了。
摘自《非常接触》侯耀华博客
“北冰洋”历史
北冰洋食品公司的前身是建于1936年的北平制冰厂。1949年收归国有,改名为北京新建制冰厂。1950年改名为北京市食品厂,并正式注册“北冰洋”商标以及雪山白熊的商标图案。1985年,改制成立北京市北冰洋食品公司,之后进入历史辉煌时期。
1994年,伴随着招商引资大潮,北冰洋食品公司同外商合作,分别成立了4家合资公司,“北冰洋”汽水被分配给其中之一的百事-北冰洋饮料有限公司生产。遗憾的是,包括百事-北冰洋在内的3家公司没多久就全部关门大吉,只有北京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还在继续生产着“北冰洋”牌子的桶装纯净水。
2008年,北冰洋食品公司上级单位北京一轻集团宣布将对其进行内部资产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