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现场目击:地平线上出现两颗太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9日17:30  人民网

  年轻团队突破“氢弹理论”

  中国开始从事核工业的10万人中,25岁以下年轻人占了68%,26―35岁占了25.5%

  早在1964年5月,毛泽东在听取有关部门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就曾明确指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当时的科研人员只清楚氢弹的基本概念。至于怎么造氢弹,最核心问题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原核工业部办公厅主任李鹰翔回忆,年轻的科研团队一段时间内曾陷入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计算繁复是氢弹研究缓慢的主因之一。上世纪60年代初,国内仅在上海有一台每秒运算达万次的计算机,但绝大多数时间都要用于当时正紧鼓密锣进行的原子弹测试。当时被称为“中国国产专家一号”的于敏院士经常和同事人手一把计算尺,日夜计算。

  有一次,他们看到一个国外的非常重要的参数,但又怀疑这个数字怎么出来的,因此需要通过试验来验证。于敏为这件事情想了好几天,有天晚上睡到半夜,他突然梦中惊醒过来,抓着夫人的手大声喊道“有了,有了,我清楚了,我清楚了!”

  李鹰翔说,1965年,氢弹研制方案有了进展,于是几十名科研人员要从北京到上海上计算机进行计算。那时条件有限,上海那边没有被子,几十个人出门都是自己带着铺盖卷。

  当时计算机要用计算带打出结果,非常繁琐,而且计算带都是一摞一摞的,要用麻袋装。科研人员大量的时间用来小心查看每一条纸带,因为每一个计算机打的眼都不能破裂,如果破裂就可能导致丢失正确的数据。

  从1965年9月起,经过100来天的计算,一个有关能量的关键点有了突破。这个问题突破以后,整个氢弹的研制一下子驶入了快车道。当时在北京的邓稼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马上赶到上海,并请大家吃饭。虽然只是一碗阳春面,但大家还是非常高兴。

  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当时邓稼先,34岁;朱光亚,34岁;周光召,32岁;欧阳予,31岁……这些后来成为中国核工业栋梁的功臣,当初投身核工业时都不过30岁出头。中国开始从事核工业的10万人中,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68%,26―35岁占了25.5%,两者之和则超过90%。

  “金银滩”上的青春奋战

  住在窑洞里,吃青稞粉、谷子面,一个月两钱油,几乎没有任何副食品,能吃到的就是白菜汤

  还在原子弹和氢弹理论准备的同时,远在青海金银滩草原,一个名为221的基地已经开始建设。221基地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工厂。

  今年已经70岁的王菁珩曾任221厂的厂长。王菁珩1960年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不久,就接到通知到“前方”去。1961年1月,王菁珩与4名同学从北京出发到兰州。当时从兰州到西宁的火车,还没有正式通车。他们只能坐以闷罐车为主的“混合列车”。西北的冬夜寒风刺骨,当时他们中3人仅穿一件小棉袄。一名同学脱下唯一的一件棉大衣,4人围坐着盖起来,还是被冻得手脚麻木。列车运行了近10个小时后终于到了西宁站,可是从西宁到基地还是没有交通工具。快过年了,4人在西宁呆了一个星期,终于等到一辆向基地送日用品的货车。他们坐在卡车的咸菜坛子上面,顶着刺骨的寒风,辗转到了基地。

  当时221基地已经有几万人,住在窑洞里,吃青稞粉、谷子面,一个月两钱油,几乎没有任何副食品,能吃到的就是白菜汤,吃不饱就去挖野菜。王菁珩说,那时虽然艰苦,但是人们的精神状态很好,乐观向上。

  当时的保密要求很严,基地还有一个名字叫青海省矿区办事处。高原上除缺氧以外,紫外线特别强,有些人晒得很黑,但是从事的事业又不能跟家里讲。曾有同志回家后,孩子问:“爸爸,你在矿区工作,是不是挖煤炭的?”爸爸只能回答说:“是啊。”

  李鹰翔说,40年后重新回忆氢弹成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我们的领导、我们的科研人员要有当年那样的自信。

  (据《中国青年报》)

  地平线上出现两颗太阳(现场目击)

  讲述人:“两弹”功臣之一李振先,69岁,亲眼目睹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过程,现为中山大学退休教授

  1967年5月,第一颗氢弹爆炸前一个月,我受命从221厂去新疆罗布泊。因为我是搞爆炸实验的,所以去罗布泊主要是测试氢弹爆炸时电磁辐射的信号和数据。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设备安装、调试后,历史性的一刻终于到来了。

  6月17日上午8时20分,地平线上出现了两颗火红的太阳,一颗在上,一颗在下,上面那颗强烈的光芒,使另一颗黯然失色。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当时我戴着厚厚的防护镜,有幸目睹了这一场面。

  只听一声巨响,闪出一道炽热的白光,碧蓝的天空随即翻腾起熊熊烈火,传来滚滚的雷鸣声……强烈的光辐射,伴随着“呼、呼”的声音排山倒海般地袭击过来,真的好吓人。 虽然我距离爆炸中心58公里,但仍能感觉到强大的冲击力。13秒钟后,天空中渐渐形成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

  聂荣臻元帅亲自指挥了这次氢弹实验,当时我距离他只有十几二十米,他的镇定和自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时20分,即氢弹爆炸后4个小时,防化兵开车载着我直奔爆炸中心。氢弹是距地面2930米的高度时爆炸的,但地面仍然变成了一片虚土,足有半米厚。那是我第一次目睹核武器的爆炸威力。(李新玲 谢湘 李新玲 谢湘)

  (据《广州日报》)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国首颗氢弹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