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负责人谈南水北调:优化水资源分布展现综合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2日20:48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8月22日消息(记者张蔚)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张基尧近日接受了中央媒体的集体专访。在专访中,张基尧就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跨时空调水的意义及工程的施工水平及难度等问题深入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南水北调优化水资源时空分布

  记者:请结合您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经历,谈谈对中国水资源状况的思考?

  张基尧:2000年,我任水利部副部长时,第一次考察新疆塔里木河。当时由于水资源的无序利用,导致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河床断流、湖泊干涸、胡杨林死亡、沙漠化趋势蔓延。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水资源是社会的经济资源和人类的生命资源,没有水不仅植物没法生存,人们的生活也无法继续,更谈不上人类的繁衍生息。2001年,我又考察了甘肃黑河。黑河中游张掖、武威属于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整个流域缺乏统一调度,上、中游的超额利用导致了下游东、西居延海相继干涸。到内蒙古额济纳旗时,正碰到沙尘暴,满天黄沙,无法辨认方向。2002年去山东考察,连续年降雨量减少,导致了南四湖水干涸,所有水上生物全部死亡,渔民生计没有着落,景象非常悲惨。因干旱影响,烟台和威海供水紧张,库底打井取水,水价飙升,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受到极大影响。

  我国是个水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有2163立方米,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北方地区更少,黄淮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的五分之一。黄淮海流域人口、粮食产量、GDP均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水资源量只有全国总量的7.2%,资源性缺水严重已经成为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瓶颈。

  我国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时空分布不均,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和英国伦敦的降雨量大同小异,但伦敦是全年均衡分布,而北京集中在夏季三个月,这样两个城市的水生态和水资源状况完全不同。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七至九月降雨多,南方及沿海经常造成洪涝灾害,但其他月份水资源短缺严重。

  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首当其冲就是加强节水。经过长期实践和论证,我们发现即使充分发挥节水、治污、挖潜,黄淮海流域短期内仅靠当地水资源已不能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央决定在加大节水、治污和污水资源化的同时,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长江流域向黄淮海地区调水,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有别于其他调水工程

  记者:比较世界调水与我国调水工程发展的历史,南水北调遇到了哪些技术挑战? 与其他调水工程相比,南水北调工程具有哪些不同之处?

  张基尧:世界各地有很多调水工程。在4000多年以前,世界上就有了调水工程。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南美的亚马逊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科罗拉多河都有调水工程。俄罗斯水资源并不短缺,但是主要河流间均用运河联通,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大水网。迄今为止,全世界40多个国家有400多项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只是其中之一。

  我国古代就有调水工程,例如:2400年前的京杭大运河、郑国渠,2000年前的都江堰等。新中国成立以后,调水工程更多了,例如东深供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额济乌等工程。

  与其他调水工程相比,南水北调工程具有四个特点:

  一是规模不同。首先是跨流域,综观国内外的调水工程,真正跨流域调水的很少。南水北调横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不仅仅是解决水资源补给的问题,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的水网总体布局,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第二是长度不同。东、中线加起来长度近3000公里,长距离调水工程受气候的变化影响很大,工程建设和运行的要求非常高。第三是水量不同。南水北调三条线共调水448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东、中线工程又处于我国比较发达的地区,中线还有跨渠桥梁1800多座,跨越的公路、铁路、油气管道加在一起几千处,这也是技术上的挑战。

  二是工程目标不同。以往的国内外调水工程,绝大多数是单一目标。有的以农业灌溉为目标,有的以生活用水为目标。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是多目标的,不仅是水资源配置工程,更是一个造福人民的综合性生态工程。工程实施后,将极大地提高受水区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的能力,向沿线100多个城市供水。同时,把城市侵占的一部分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偿还给农业和生态。在某种意义上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是科学发展观在水资源安全方面的生动体现。

  三是工程领域不同。以往的调水项目主要是工程领域,修渠道,建堤坝,搞工程。而南水北调不仅涉及工程领域,还涉及社会层面的征地移民、水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及文物保护等。东线为满足调水水质要求,就安排治污项目426项,投入140亿元。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且取得初步成效,为全国其他重点流域污染治理提供了借鉴。

  四是技术管理不同。南水北调由150多个设计单元工程、2700多个单位工程组成,且建筑物种类众多,技术要求高,面临着很多技术难题。比如:丹江口大坝加高,既要加高又要加厚,怎样保证新老混凝土连接、联合受力,国内外尚无类似工程实践。中线穿黄工程,如何从黄河底下复杂的地层中开凿数千米的隧洞,承载内外水压,克服以往盾构施工尚未遇到顽石、枯树等,并保证隧洞不漏水。再比如北京的PCCP管道,直径4米,从生产、运输到安装,攻克多个技术难关,管道制作就获得了两项国际专利。另外,南水北调技术管理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从初步设计方案优化,到施工管理规范要求制订,在技术方案上面临着技术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博弈。既要考虑到技术上的必要性,又必须考虑在实施当中的可行性,倾听各方的意见,兼顾各方的利益。工程实施阶段,很多工程实践没有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制订,并应用到施工当中去。

  南水北调提升水利建设水平

  记者:通过什么方式提升调水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并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请谈谈其间的经验和重要启示?

  张基尧:与传统水利工程不同,南水北调工程所涉及的许多硬技术和软科学是世界级的,是水利学科与多个边缘学科联合研究的前沿领域。尤其是在工程技术方面,有相当数量的科技成果已经应用于工程建设,为京石段工程、济平干渠工程、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发挥效益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南水北调工程科技工作中,取得了大量的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计算机软件等科技成果;完成了专用技术标准13项(如:《南水北调中线一期丹江口水利枢纽混凝土坝加高施工技术规定与质量标准》、《渠道混凝土衬砌机械化施工技术规程》、《渠道混凝土衬砌机械化施工质量评定验收标准》等),申请并获得国内专利数十项(如:重力坝加高后新老混凝土结合面防裂方法、长斜坡振动滑模成型机、电动滚筒混凝土衬砌机、电化学沉积方法修复混凝土裂缝的装置等),部分科研成果已应用到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对工程质量和进度起到了保障作用;多项科技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与省部级科技奖(如:大型渠道混凝土机械化衬砌成型技术与设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低扬程水泵选型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淮安四站泵送混凝土防裂方法研究与应用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三等奖;PCCP输水阻力试验研究获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中线一期工程长距离调配与运行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工程技术挑战面前,我们采取有效措施。

  一是在工程建设之初制定了科技工作计划,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率先启动丹江口大坝加高、PCCP管道制造和安装、东线大流量水泵的设计和制作等方面的科技研究。

  二是积极畅通科技创新渠道,落实有关经费,并将科技创新和工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如,中线工程利用工程建设费用在南阳、新乡开展膨胀土(岩)试验,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数据,提出膨胀土处理有关措施。中线穿黄工程进行了1:1模型试验,取得了大量设计及施工参数,解决了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优化比选问题。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南水北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