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24城记—探寻中国城市精神之走进湖北专题 > 正文
新浪网“新24城记——探寻中国城市精神之走进湖北”大型系列报道于8月27日在武汉正式启动。此次报道新浪网以武汉、宜昌、荆州为切入点,回溯城市记忆,展现前进图景,思考地域发展启示,凸显湖北精神特质,聆听“荆楚跃动、劲舞中部”的足音。
视频:宜昌市长称三峡使宜昌迈向大城市 来源:新浪嘉宾访谈2009年8月30日,由新浪网、湖北卫视、荆楚网、楚天都市报、长江商报等媒体组成的报道团来到水电之都宜昌。宜昌市市长李乐成接受新浪网等媒体联合访谈,介绍了宜昌包容、务实、求索的城市精神以及宜昌市打造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发展规划。李乐成市长还称是否将城市更名为三峡并不是首要任务,宜昌当前最重要的是通过务实的精神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好,这里是新浪网“新24城记——探寻中国城市精神之走进湖北”大型系列报道,我们今天来到了非常美丽的世界水电之都宜昌市,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宜昌市市长李乐成,李市长您好。
李市长:主持人好,新浪网友好。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接受新浪网访谈,与我们共同探寻宜昌市的城市精神。我们都知道宜昌市不仅有非常秀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有24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今天在宜昌这座城市还可以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痕迹?
宜昌像一本好书越读越有味道
李市长:谢谢主持人,谢谢网民朋友们,正如刚才主持人所说,宜昌是一个山河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城市。来到宜昌市一方面可以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可以参观宏伟的现代工程——三峡大坝。同时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到或者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宜昌曾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在宜昌城区参观仍可以看到一些历史遗迹。比如滨江公园的“天然塔”,是晋代文学家郭璞修建的;三游洞里有一个石刻,记载了苏轼三父子以及白居易等人留下的诗词;在宜昌的博物馆也可以看到大量的历史遗迹;到宜昌市的城区、乡村走走,都可以听到有着独特峡江韵味的民歌,可以看到具有民族特色的巴山舞。我相信每位朋友来到宜昌,用心看,用心观察,就会像看一本好书一样越看越有味道。
主持人:我们这两天一定要好好的阅读。
李市长:一定要好好的看看。
主持人:刚才李市长介绍了宜昌市,让我们感受到了现代历史文化遗迹。宜昌是屈原的故里,昭君的故乡,李白等文人墨客也都在这里留下了美丽的诗文。宜昌市有这样丰富的文化资源,怎样把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怎样构筑宜昌市的文化之魂?
宜昌精神贵在务实
李市长:应该说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的魅力、文化所形成的一种感染力是城市发展的坚强基石,我们宜昌有2400多年的历史,刚才提到的屈原也好,王昭君也好,很多历史文化名人,大量的历史文化活动等已经内化为宜昌发展的内在动力,形成了宜昌独有的市民文化习俗、行为习惯。宜昌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三峡大坝、葛洲坝工程的建设有几十万大军参与,宜昌 400多万居民也在工程建设中体现了独特的精神。
所有的文化都要体现时代精神,展示时代风采。如今我们最要发扬的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开放包容的精神。刚才讲到宜昌是长江中上游结合部的城市,古往今来很多文化在这里集聚、沉淀、融合,便形成了宜昌开放和包容的精神。只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宜昌才能进一步发展。
二是团结求实的精神。宜昌的团结求实精神在过去一直有表现,在现在更有一些表现。刚才提到三峡工程的建设,包括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重大项目的建设,市委市政府层面对团结求实强调得非常多,也得到了全市400万人民的认可。
三是求索创新的精神,也就是屈原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屈原的这种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更是我们宜昌人自己非常推崇的精神。创新精神、不断进取的精神,是我们宜昌发展的动力,不断的求索创新使宜昌成为创新型城市,是宜昌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永远的支撑。这方面要不断的发扬光大。
主持人:我们今天早晨在滨江公园已经感受到了您说的市民深厚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也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包容开放的精神。刚才我们谈了很多宜昌市的文化,那提到宜昌就不得不提三峡,有句话说“三峡捧出宜昌市,世界崛起水电城”,三峡工程给宜昌市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三峡工程为宜昌从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跨越提供契机
李市长:大家知道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三峡工程的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宜昌市历来都把服务三峡工程建设作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三峡工程的建设也为宜昌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葛洲坝是“万里长江第一坝”,也是三峡工程的一个准备工程,葛洲坝的兴建使宜昌城市实现了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转变;而三峡工程建设则使宜昌完成了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跨越。
三峡工程从1994年正式开工建设,到2008年经过十几年的时间,通过一组数据可以感受到宜昌的变化:1994年的时候,宜昌市的生产总值是141亿元,去年已经达到1026 亿元;我们城区的面积,在1994年是50多平方公里,现在是90平方公里,增加了80%;中心城区人口由葛洲坝时期的十几万到现在将近百万。这些都是明显的变化。
但是三峡工程给宜昌带来的远不止刚才讲到的数字上的变化,三峡工程还给宜昌带来了巨大发展潜力,对这一机遇的把握我们还有进一步完善工作的必要,尤其要有更大的发展前景。三峡工程初步建成以后,中央非常重视三峡工程后续的规划,这一规划对宜昌来讲又是一个新的、难得的机遇,如何抓住这个机遇使宜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生态建设水平、市民的生活水平和宏伟的三峡工程相匹配,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另外,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两圈一带战略,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长江咽喉要道的宜昌所要发挥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宜昌在这方面应该发挥核心城市的作用。我们要把宜昌建设成名副其实的世界水电名城,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一定会努力抓住三峡工程的机遇实现这一目标。
宜昌首要任务不是更名而是要增强城市实力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网上有很多宜昌市民在呼吁,将宜昌市改成三峡市,这也反映了他们想要借三峡这一品牌扩大宜昌影响力的迫切心声,对这个您怎么看?
李市长:网上有一些反映,包括宜昌的市民和干部中也有这样的建议,我的同事也给我建议,说宜昌电视台叫三峡电视台,报纸叫三峡日报,很多都用“三峡”,为什么不干脆把宜昌改成三峡市?
对这个事情我是这样看的:一方面网民和大家的要求,证明了宜昌和三峡历史的渊源:三峡给宜昌带来了机遇,宜昌给三峡的开放提供了独特的条件,三峡今后还可能给宜昌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刚才我们讲到宜昌的城市精神时,我特别强调务实,宜昌现在首要的任务还不是城市名字的变更问题,而是要增强城市的实力,使宜昌的综合经济实力、文化实力等各方面的影响力真正和世界独一无二的三峡工程相匹配。宜昌的400万人民首要任务是拼命地干,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完成我们既定的目标。
改名字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关键是要把城市建设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