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08日16:40  新华网
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索罗斯

  【前言】

  1997年夏,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在素有“金融强盗”之称的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在东南亚得手后,索罗斯决定移师香港。

  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已黑云压城。在请示中央政府后,特区政府果断决策,入市干预。经过几轮“肉搏战”,国际炒家弹尽粮绝,落荒而逃。香港取得最终胜利,保住了几十年的发展成果。

  而为了帮助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中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对人民币实行贬值,并通过国际机构和双边援助来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导读】

  曾荫权:直面金融风暴压力巨大哭过两三次

  人民币坚持不贬值 中国树立起负责任大国形象

  索罗斯操盘手透露制造亚洲金融危机全过程

  索罗斯其人:业余哲学家 喜欢为别人花钱

  泰铢贬值点燃导火索

  金融危机从泰国蔓延到全亚洲

  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亚洲被世界上公认为新千年的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当时的泰国,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始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入大量的中短期外资贷款,外债曾高达790亿美元。在一片表面繁荣之下,泰国修建起许多空无一人而锃光发亮的办公大楼,韩国建立起了年产5百万辆小汽车的生产能力,这是当时韩国国内汽车市场容量的10倍。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出口下降、汇率偏高并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开始大量卖空泰铢,以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泰国政府不甘示弱,不惜血本以强硬手段进行对抗,在短短几天内耗资100多亿美元吸纳泰铢,但却徒劳无益。泰国政府不当的干预手段反而被金融大鳄们利用,他们不断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一时间泰国金融市场被搅得一潭浑水、阴云翻滚。1997年7月2日,苟延残喘的泰铢终于崩溃。泰国宣布实行泰铢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即一路狂跌18%,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泰国金融危机的正式爆发。

  对那些依赖外国资金进行生产并用泰铢偿还外债的泰国企业带来的,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泰国的老百姓也如惊弓之鸟,挤垮了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泰国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

  金融危机一夜席卷亚洲

  泰国金融危机像瘟疫一样传染到东南亚各国,在泰铢急剧贬值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们的攻击对象。

  7月11日,菲律宾对比索的大规模干预宣告破产,决定放开比索与美元的比价,比索开始大规模贬值。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8月23日,印尼盾贬值以历史低点,甚至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财政援助。11月中旬,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香港金融市场生死保卫战

  千亿港元与金融大鳄“豪赌”

  财政司长曾荫权床头“落泪”

  1997年10月,国际炒家首次冲击香港市场,造成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率一度狂升至300%,恒生指数和期货指数下泻1000多点,大获而归。10月风暴过后,又是多次小规模狙击港元,利用汇率、股市和期市之间的互动规律大肆投机,狂妄地将香港戏称为他们的“超级提款机”。

  1998年8月初,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索罗斯联同其他财力雄厚的“金融大鳄”三度冲击在香港奉行的联系汇率制。他们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大肆散布人民币要贬值的谣言,动摇投资者对港元的信心;另一方面在外汇市场大手抛出投机性的港元沽盘,同时在股市抛售股票来压低恒生指数,以及在恒指期货市场累积大量淡仓,指望在汇市、股市和期市相关连的市场上大获其利。

  港人财富蒸发2.2万亿港元

  在猛烈的冲击下,恒生指数在8月中旬跌至6600点,一年之间总市值蒸发了近2万亿港元!同时,港元兑美元汇率迅速下跌,各大银行门前出现了一条条挤兑的人龙,这是香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未遇到的情况。

  金融危机导致股市暴跌,香港楼市也遭受重创一路下跌,到非典时期累计跌幅已达65%,一下子退回到10年前的水平。在这次的经济寒潮中,受伤最重的是置业者。楼价大跌,令不少业主变成了“负翁”,炒楼失败破产,甚至有人跳楼自杀。一位投资者1997年高峰期以400万港元买了套房子,2001年把房子卖掉后,仍然欠银行100多万港元贷款和利息。

  据粗略统计,亚洲金融危机中,港人财富蒸发了2.2万亿港元,平均每个业主损失267万港元,负资产人数达到17万人。

  受到“负财富效应”等的影响,投资和消费急速萎缩,香港经济开始出现通货紧缩。不少公司或倒闭,或裁员,令香港失业率上升到20年来的最高水平。香港经济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下。

  动用港币近千亿阻击索罗斯

  虽然香港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但金融大鳄们嚣张气焰在香港却遭受到顽强的抗击。当时执掌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大权的曾荫权,开始动用港币与国际炒家搏杀。从1998年8月14日起,香港政府连续动用港币近千亿,股市、期市、汇市同时介入,力图构成一个立体的防卫网络,目的在托升恒生指数,不仅要让炒家在抛空八月期指的作业中无利可图,更要使他们蚀本,知难而退。

  8月初,炒家们对香港发动新一轮大规模狙击,5日,炒家们一天内抛售了200多亿元港币。香港金管局运用政府财政储备如数吸纳,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1美元的水平上,令炒家们大失所望。

  6日,炒家又抛售港币200多亿元,金管局再出新招,不仅如数吸纳,还将美元购进的港币存放回银行体系内,使银行银根宽松,维持稳定同业拆息率。

  7日,港元阻击战与保卫战进入第3天。国际炒家继续抛售,金管局照例买进。港股维持在7000点以上大关。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当天表示:“我们绝对有能力和决心维持联系汇率,我们一定做得到。”

  14日一开市,香港金管局首次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期市,大量收进蓝筹股票和期票,同时提高银行隔夜拆息率,夹攻国际炒家。市场估计当日约动用40亿港元入市。

  8月24日,为了打破炒家的套利计划,港府再次主动出击,动用50亿港元入市干预。午市时分买盘突然瞬间中断,结果股指迅即暴跌300点,两分钟后才被大手买盘重新拉回到7900点水平。当日恒生指数急升318点,收盘于7845点。

  惊心动魄的决战时刻

  8月27日,8月份期货结算前夕,特区政府摆出决战姿态。

  当天,全球金融消息极坏,美国道琼斯股指下挫217点,欧洲、拉美股市下跌3%~8%,香港股市面临严峻考验。在曾荫权的指挥下,港府一天注入约200亿港元,将恒生指数稳托上升88点,为最后决战打下基础。同日,国际炒家量子基金宣称:港府必败。索罗斯这种以某个公司或部分人的名义公开与一个政府下战书,扬言要击败某个政府的事件闻所未闻、史无前例。

  28日是期货结算期限,炒家们手里有大批期货单子到期必须出手。若当天股市、汇市能稳定在高位或继续突破,炒家们将损失数亿甚至十多亿美元的老本,反之港府前些日子投入的数百亿港元就扔进大海。当天双方交战场面之激烈远比前一天惊心动魄,全天成交额达到创历史纪录的790亿元港币。港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最后闭市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比金管局入市前的8月13日上扬了1169点,增幅达17.55%。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香港市场人士估计,香港政府在这两星期托市行动中,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港元,集中收购了香港几大蓝筹股公司的股票,预计港府目前持有相当于香港股市2100亿美元总市值的4%股票,成为多家香港蓝筹股公司的大股东。

  中央政府成为香港坚强后盾

  央行两副行长坐镇香港指挥

  在香港抵御金融风暴的整个过程中,中央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首先是中央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与国际炒家决战的关键时刻,中央政府派出了两名央行副行长到香港,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香港政府的护盘行动,成为香港战胜金融风暴袭击的坚强后盾。

  在整个亚洲金融危机中,唯一顶住了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当时索罗斯发动世界舆论(包括香港舆论),大肆攻击香港政府 “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要是当时香港特区政府及中央政府屈服于世界的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宏观调控”进行入市干预,那将酿成大祸。

  当时的曾荫权后来说过:“决定政府入市干预的前一晚,我坐在床头哭了,不是为我自己,而是怕这个决定如果错误了,害了香港,我怎么向中央政府、向市民们交代?”

  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中国: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中流砥柱

  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安排的框架内并通过双边渠道,向泰国等国提供了总额超过40亿美元的援助,向印尼等国提供了出口信贷和紧急无偿药品援助。

  当时,全世界几乎异口同声地宣称:人民币应当贬值,否则中国经济将面临灭顶之灾。然而,中国政府经过多方面权衡,在出口增长率下降、国内需求不振、失业增多和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维护本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承受了巨大压力,付出了很大代价。为了表明诚意,中国政府还收窄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浮动区间。中国领导人多次宣布人民币不贬值。在1998年3月17日,朱镕基当选总理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先就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此举对亚洲乃至世界金融、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民币不贬值的意义:首先,避免货币危机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保护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其次,减轻了已实行货币贬值国家的经济压力,因为如果中国也贬值,周边国家货币贬值可能带来的出口增长将会受到影响;第三,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第四,人民币不贬值维护了东南亚的经济秩序。

  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中国政府采取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增长,对缓解亚洲经济紧张形势、带动亚洲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史丽萍、李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亚洲金融危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