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夏,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在素有“金融强盗”之称的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在东南亚得手后,索罗斯决定移师香港。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已黑云压城。
这年7月1日,曾荫权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位财政司司长。命运给了他一次直面金融风暴的机会。
11月12日,国际炒家突然在伦敦外汇市场抛售价值约30亿美元的港币,发动了对港元的疯狂进攻。他们事先通过一些美资银行向香港商人借入大量港币,筹措了1000亿港元,准备了充足的“弹药”,大有一副不击溃港元誓不罢休的味道。国际炒家大量抛售港币,使港币一度下滑到1美元兑8.44港元。
形势严峻,特区政府行政长官董建华迅速召集各路专家共商对策。随后,在请示中央政府后,特区政府果断决策,入市干预。在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具体指示下,香港金融管理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发现有人抛售港元,马上用美元购入港元。索罗斯的
量子基金、罗伯逊的老虎基金等投机基金轮番猛攻港币。金管局毫无退让之意,特区政府拥有8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更有强大的中央政府做后盾。中央领导多次表示,中央支持特区政府捍卫港元。金管局对这场斗争显得信心十足,双方短兵相接,你抛多少,我购入多少。与此同时,香港金管局将银行隔夜拆借率由7%提升到300%,大大抬高了投机者借钱投机的成本。经过几轮“肉搏战”,国际炒家弹尽粮绝,只得落荒而逃。
香港取得了这场金融大战的最终胜利,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成果。特区政府成功捍卫了港元联系汇率制度,使港元对美元的比价稳定在7.74比1的合理水平,在亚太经济区资本项目开放的国家和地区中,港元是唯一保持汇率与金融危机前一致的货币。到1999年的第二季度,香港经济结束了连续15个月的负增长,出现了转向复苏的“拐点”。2000年实现了10.5%的经济增长,使经济总量恢复到了1997年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
成功击退炒家后,曾荫权曾在电台节目中解释港府入市的必要性:“炒家所要拿走的,不单是金钱,更是香港金融制度的稳定和600万人的信心。”一时引得港人掌声一片。根据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当时的民意调查,有55%受访市民认同政府托市的行动,同时带动曾荫权的支持率上升,达65.1%,创下香港回归以来的新高纪录。
曾荫权坦言自己也曾承受着巨大压力,曾经哭过两三次,因为他担心不小心会输掉香港人的钱,就算“跳楼”也无法挽回损失。
据当时采访过他的香港记者说,那阵子他办公桌上放着一个武士杀死类似鳄鱼的动物的雕像,他直称这鳄鱼就是“索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