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保护古建奈良不允许建高楼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2日11:28   CCTV《新闻调查》

  第四部分

  解说:这里是奈良,是一个1300年的古都,它保留了多处千年的建筑。如何留住古建,保持古都特有的风貌,始终是奈良人的课题。

  记者:奈良作为古都,在现代化的建设过程当中有一个什么样的规划原则?

  荒井正吾(奈良县知事):高度上是一个限制的,

  记者:很具体吗?

  荒井正吾:对,比如说几十米。如果你站到房顶上看一下,我们是没有高楼的。

  解说:奈良县知事荒井正吾在任期间正赶上唐招提寺大修,他说自己其实跟唐招提寺、跟鉴真很有缘。

  记者:您是奈良本地人吗?

  荒井正吾:是,我家就在唐招提寺附近,从出生到高中一直住在那里。

  记者:你小时候经常去那里玩喽?

  荒井正吾:是的。不过小的时候不太明白国际上的关系,根本不知道我身边有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知道后来去到外面的世界,到了东京、美国、巴黎,这才意识到这段历史的重要性。

  记者(串场):这里是奈良一条普通的街道,矮矮的院墙、房屋洗练的造型和素雅的色调,让你觉得古都的民居就该这样。其实这不仅仅是居民自己的选择,同时也是这座城市的选择。奈良给自己定了一个《景观计划》,对城市建筑物的规模、高度乃至形态、风格都作了细致的规定,比如面对道路等公共场所的建筑物,不能给步行者以压迫感;在建筑材料上要考虑多用具有古都风貌的土、木、漆这些传统材料;房屋原则上要求是坡顶等等。走在这里不由得感慨,一个城市有祖传的宝贝,这还不够,这个城市还要有一种智慧和方法,知道如何呵护自己的这些宝贝。

  解说:金堂的佛像移出以后,金堂开始整体拆卸。首先被拆下来的就是正脊的屋瓦和两端的鸱尾。

  两个鸱尾中一个是1200多年前的,一个是800多年前的。很明显,后来烧制的鸱尾比当初的鸱尾损伤情况更为严重。

  山本清一:你看这个面已经被烧过了,可见在它被送进窑前已经出现了裂缝。

  解说:从签名上得知,瓦师名叫寿王三郎。

  记者:这位寿王三郎我想肯定也是镰仓时代最优秀的瓦师。

  山本清一:其实我也一直在想,为什么最后将有裂纹的东西放在这么重要的建筑的屋顶上。一般来说,出现失败作品的时候会把它毁掉。

  记者:会重新再做一遍的。

  山本清一:是的,恐怕是因为做了许多次之后,只能做出这样的东西。

  解说:当年的寿王三郎想必已经尽了全力,甚至在鸱尾上骄傲地留下自己名字。然而数百年的岁月证明,1200年前的技术更胜一筹。也许这表明,烧制鸱尾的技艺在800前年的日本已出现断层。山本清一能否跨越这一断层呢?

  从2001年4月开始,金堂的拆卸工程持续了两年零八个月。每一个部件都被一一记录,其中屋瓦共计4万4千块,各种木质构建2万余件,总重达800吨。2002年5月,屋顶椽木开始拆卸,记者当时就在现场。

  植田哲司(奈良县教育委员会文化遗产保护事务所):这是300多年前的,你看这里有不少洞。(敲击声)但你听声音,还很结实,如果能用还是可以继续用的。

  解说:在拆卸阶段,他们给每一块木料分类标号,经过鉴定之后,分别用圆圈、三角和叉子标记为可用、修复后可用以及不可用这三类。所有建材都被编号,以保证日后能够顺利重新组装。

  植田哲司:保护古建不同于建新房,对古代留下来的建材一定要倍加珍惜,如果修理时舍弃了它们,就会丧失古建筑的文化价值。因为每一个木头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舍弃他们的话就不需要我们这样的修复了,所以我们要尽量将这些木料及其韵味一起传给后人。

  解说:为了这次金堂的大修,奈良县邀请了日本十位最好的木匠,他们的任务是,从立柱到房顶,2万件木料要由他们拆卸下来,经过修复之后再重新组装到原处。木匠们的现场指挥是奥田一郎。

  记者:您在修复过程当中,有没有觉得是在跟古代的工匠在对话呢?

  奥田一郎(栋梁):有的。

  记者:比如说?

  奥田一郎:看着他们加工的痕迹,有时觉得非常了不起,有时觉得他们很辛苦,我就经常想,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嘿,你到底怎么回事?有时也跟木头说话。

  解说:大家都管奥田叫栋梁,意思是木匠的首领。在现场还有另外一位栋梁,叫松井正和,与奥田一样也是木匠中的老手。

  松井正和(栋梁):虽然看不见,但听声音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工作状态。

  记者:那他们现在在干什么?

  松井正和:他们在用绳子捆圆木,松了不行,为了捆结实,要用锤子敲打一下。

  解说:而这一次老手们面对的难题是如何将古木材与新木材组合起来。用松井的话讲,木材也有脾气秉性,即使是古木也会偶尔发脾气,不听人的使唤。

  松井正和:在安装的时候,木材与木材之间总是会出现一些缝隙,也许一毫米,但一层一层累计起来的话,到十层就会变成十毫米,这很可怕。

  解说:沿用古木,让今天的人们依然可以触摸到1200多年前的历史,在他们看来是铁一般的规矩。而不允许有一毫米的误差这也是这些工匠内心的底线。就在木构件的修复工作进行的同时,在鸱尾烧制的现场传来了不好的消息。

  山本清一的徒弟:这个有点儿干燥过度了。

  山本清一:不管怎么说,也只能放弃了,我今天又失败了。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