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不接种甲流疫苗?这是一个问题
这是一种以超常规速度生产出来的疫苗,有人将它当成抵御甲流病毒进攻的救命稻草,也有人对它的安全性疑虑重重。一名医护人员甚至坦率地表示刚研制出来的疫苗不安全,更何况疫苗接种了也不一定保证以后不得甲流,因为流感病毒是各类病毒中最容易变异的。
南都周刊记者·沈玎 实习生·方舟 朱璐诗
沿着北京马连洼北路缓缓向东行驶,可以看到一片低矮的水泥建筑,墙上写着“北京科兴”,这里也许是北京目前最干净的地方。从现在开始,北京科兴生物制品公司平均每星期要生产出近一百万剂疫苗。整个夏天和秋天,工人们穿着严严实实的防护服,制造出一批批流感疫苗,贴上标签,送往北京各区县疾控中心以及全国各地。
疫苗发出后,将由冷藏车来完成运输工作,冷藏车内温度恒定在2至8℃之间。送达接种点后,疫苗接收人员在查看温度符合规定后才能签收,并立即将疫苗存放到专用的冷藏柜中进行存储。整个过程“苗不离冰”。
10月30日是广州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首日。按照计划,目前分配给广州的甲流疫苗为70多万份,其中第一批5万份分给一线医护人员,第二批8万份分给警察、边防等关键岗位人群,剩下的约60万份分给在校师生。
当天在广州甲流接种的启动点—市第八人民医院,几十位医护人员排队等候接种疫苗。据副院长尹炽标介绍:“全院计划当日接种100人,以急诊科、儿科、产科、呼吸科、内科等医护人员为优先考虑对象。”
接种前,每个人都签了一份《广东省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接种后还要填一张登记卡,以便将来就接种情况进行跟踪调研。两份材料表明:就此次接种行为来说,接种者承担着诸多尚未可知的风险。
“大家打完没什么问题吧?”在接种诊室,尹炽标副院长询问。
“不疼。”“还挺享受的。”有人调侃着接过话茬,气氛颇为轻松。
紧缺的疫苗
然而各地的甲流疫情却无法让人感到轻松。入冬以来,甲流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第二波大爆发的明显趋势。能最有效抵御病毒凶狠进攻的,也许是一种基于鸡胚批量生产的疫苗。
这是一项已有50年历史的技术:首先将流感病毒毒株注入已受精的鸡蛋中,等到病毒繁衍一段时间后,经过病毒灭活、纯化等程序,最终可以提取出疫苗原液。疫苗的生产工艺与往年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基本相同。
广东疾控中心办公室主任易学峰告诉记者:“中国在7个省份实施了全球最大规模(1.3万余人)的疫苗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一剂次15μg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后,有85%的接种者体内产生了抗体,并且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今年9月初,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甲型H1N1流感疫苗正式投入生产,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疫苗研发和注册使用的国家。截至10月31日,除安徽、江西、四川、重庆等4省(市)外,全国已完成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378.78万人。
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包括德国、英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在内,都已经先后开始了疫苗接种,而美国是所有国家中疫苗紧缺形势较为严峻的。
一位美国芝加哥当地的朋友用“serious” (严重)来形容自己现在的处境,芝加哥曾出现1200多人冒雨在3摄氏度的低温中排队等候注射的情景,而纽约州由于人手不够,甚至让牙医和药剂师等平时不具备注射资格的医护人员也“上岗”服务。美国卫生部发出警告称:当前甲流疫苗供不应求,年底会面临5000万剂左右的短缺。
10月23日晚上,随着奥巴马宣布美国进入甲型H1N1流感全国紧急状态,疫苗的短缺成为了美国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虽然美国政府已经下了总数为2.5亿支的疫苗订单,可是疫苗产能问题却拖了所有人的后腿。美国政府原本预计截止到10月份,会有1.2亿支疫苗投入使用,可事实表明到10月底仅有3000万支疫苗能够生产出来。
“疫苗供应能力不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卫生部表示,“生产疫苗过程中的鸡胚供应量、接种鸡胚能力、病毒增殖率和包装能力等因素均可影响疫苗生产能力。”
目前全球超过90%的流感疫苗生产能力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已有包括北京科兴、华兰生物在内的8家疫苗企业获准生产甲型H1N1流感疫苗。按现有产能,预计到明年第一季度可生产1亿人份。但这对于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依旧是杯水车薪。
“我们的生产线目前正在满负荷运转,参与疫苗生产的近200名员工正在全力工作,保证全天24小时生产。”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刘沛诚表示,就在一个多星期之前,北京科兴再次获得国家下达的甲流疫苗订单——12月12日前完成519万剂。而在此之前,北京科兴已完成工信部下达的第一批总计630万剂的生产任务。
华兰生物和天坛生物在10月27日也分别发布公告表示,收到工信部1121万剂和302万剂甲流疫苗的生产计划。受此消息刺激,市场资金逆市拉升甲型流感概念股:华兰生物升幅超4%,天坛生物升幅超3%,均大幅跑赢股指。
失控的疫情让股评机构心潮澎湃,申银万国表示:“11到12月天气转冷,预计是甲流暴发高峰。目前甲流疫苗供应不足,疫苗企业加班加点生产。疫苗企业华兰生物和天坛生物股价有望走出第二波上涨行情。”
买下甲流概念股的人现在恐怕正一边心惊胆战地擦着鼻涕、测着体温,一边紧紧盯着股票的走势,心里充满矛盾。而疫苗生产企业在享受巨大市场和社会知名度的同时,也冒着相当大的风险。“现在全国的疫苗生产企业都在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一旦在质量控制环节上出现一点问题,造成疫苗接种者的副反应异常,将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刘沛诚表示。
疫苗安全吗?
英国卫生部免疫处负责人戴维·萨利博瑞教授在今年9月30日曾给英国各地卫生部门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理想状态下,应该是在三周时间内接种两次,但据说打一次足以提供充分的保护……谢谢你们迄今为止所做的一切,我肯定你们还会继续战斗下去。”尽管在当时,英国新的流感疫苗还要三周后才能大量供应。
国外有媒体对此作出评论:“这封具有浓重战时公告味道的信标志着英国‘甲流之战’的转折点。它有种让人安心的感觉:一切都在控制之中,科技会带领我们安然度过危机。”
全世界政府都在把疫苗看作是维护经济和社会信心的举措,美国总统奥巴马甚至以女儿为例来宣传疫苗的好处,美国一家媒体尖锐地评论:“政府觉得他们必须拿出行动,而这些药物是他们手头唯一拥有的东西。”
这场全球性的“免疫运动”是否能够控制甲流疫情,现在仍是未知数。然而副作用的阴影,却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1976年,美国新泽西州的士兵感染了猪流感,并出现死亡病例。时任美国卫生部部长的戴维·马修斯预言:“今秋将会出现像1918年一样大规模的流感。”美国随即开始注射由医药厂家匆忙生产出来的疫苗。但事实上,全国最终只确诊200例猪流感病例,并且只有1人死亡。而由于疫苗的副作用,在4000万接种者中有五百多人出现了免疫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导致25人死亡。
不管现在匆匆面世的甲流疫苗是否安全,部分民众对它的恐慌已透过蛛丝马迹显示出来。有网站刊登文章称,近日北京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发是由国庆前各中小学接种疫苗引起的。卫生部新闻发言人不得不就此出来辟谣:此报道内容不符合科学常识和实际情况,是人为编造的谣言。
在德国,著名的药理学家彼得·舍恩霍夫则呼吁不要大规模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因为就现有的疫苗看,几乎每一种都有副作用,除了会导致“格林-巴利综合征”外,还可能会出现低热或与疫苗无关的呼吸道疾病。
中国最著名的呼吸道疾病医生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这个疫苗是相对安全的,但是不是现在就可以全面铺开地给全民接种了呢?我觉得还操之过急。因为在数十年前,美国有近4000万人接种了此类疫苗,出现不良反应的仅有500人,与其相比,我们的安全性尚嫌不足,但总的来说效果是不错的。”
不信任情绪
对疫苗的不信任情绪正在全世界蔓延。
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民意调查显示,62%的美国民众表示不会接种疫苗,48%的家长表示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接种。法国政府为了此次疫苗接种耗资高达15亿欧元,接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然后接种者反应冷淡。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今年6月有60%的法国人表示愿意接种甲流疫苗,而到9月中旬只剩40%。
在中国,这个不信任的数字为54%(据一家国内媒体调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启动广州市甲流接种后的第二天,广州本地各大日报纷纷对此事进行了重点报道。其中不无推广意味地提到“截至昨日自愿报名接种的医护人员有100多人”。
然而事实上,市八医院医务科陈科长告诉记者,过去三天中,只接种了46剂疫苗,尚有154剂处于闲置中。“实际上200剂配额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够的,我们医院的职工有600人左右。”陈科长说,可见医护人员对于接种的热情也并不高涨。
同为市八医院医护人员的王先生则坦率地表示刚研制出来的疫苗不安全,更何况疫苗接种了也不一定保证以后不得甲流,流感病毒是各类病毒中最容易变异的。“打疫苗毕竟是被动的,我们不能依赖它,更不能长期依赖。每天勤洗手,注意卫生,这比什么疫苗都强。”王先生说。
对于目前这种“疫苗从研制到使用是不是太快”的质疑,国家疾控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曾光解释道:“如果按照惯常的程序,疫苗可能再有半年也还出不来。但是在甲流疫苗研制中,采取的是已经多次使用的老技术,是与季节性流感疫苗研制相似的技术。”
北京科兴生物有限公司的注册总监公雪杰女士也告诉记者:“甲流疫苗的生产与普通流感疫苗的制作并没有太大不同,就像是一辆汽车,只不过把里面的发动机给换了一下,所以能够很快地进行大量生产。”
还有很多人对于疫苗接种前的各种注意事项和签字手续感到疲倦和不安,网友“寂寞在哭泣”发帖质问:“难道是怕出现医疗事故,难道要自己去分辨自己是哪种体质或者是否会过敏?给人感觉是为推卸责任而写的。单位开始统计(接种)了,我还是放弃了。”
在北京朝阳区工作的张女士则更加郁闷,她上个月收到了孩子班主任的群发短信,说“上午就要接种甲流疫苗,如果有不想接种的还来得及打招呼”。而在此之前,学校已经反复询问了张女士好几遍,这让她怀疑是不是学校也很犹豫,万一出事想撇清责任?
“这刚研制出来的东西,就全给我们孩子招呼上了,实在不放心啊。”张女士说:“但我还是咬咬牙让打了。全班大多数同学都打,我要不同意,孩子不就成另类了?”张女士说她还想给孩子评“三好”呢。
而网友“昨晚还很帅”的观点也代表了另一部分人的看法:“收费也要打啊,命仔紧要!”
也许正像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所说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绝对安全有效的,关键是在疾病带来的危害与疫苗可能存在的风险之间作出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