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阴影下的石排模式
16岁的少年娄某龙,在隔离了10多个小时后,从6楼坠下身亡。有人将其死亡原因归结于封闭的隔离制度,而后者正是第一波甲流来袭时,让东莞在全国大放异彩的“功臣”。
南都周刊记者·秦旺 广东东莞报道
10月28日一大早,彭元就提着2斤苹果来到十和田电子厂外的职工宿舍,这是一栋乳白色的7层楼房,他的女朋友小鱼被隔离在第5层。
3天前,小鱼因为体温超过38度,且伴有咳嗽、身体乏力等现象,被要求住进这里,与她一起的,还有另外38名同事。
小鱼的心情很糟糕,并没有下来见彭元。自从厂里出现甲流疫情后,她觉得患上流感,简直是倒霉之极。
让彭元放不下心的是,在小鱼被强制隔离的前两天,就在这栋楼里,一个叫娄某龙的16岁男工,在隔离了十几个小时后,从6楼坠楼身亡。一些十和田的员工在猜测,跳楼者是因为不满隔离生活想离开,但被保安拒绝后,情绪失控而跳楼的。
没亲眼见到女友的彭元,非常担心。他只能选择打电话,但是戴着口罩的小鱼,并不怎么理睬他。在隔离期间,口罩是她必须配戴的防护品,而作为被隔离者,最大的活动只有当食堂做好饭菜后,值班警卫拿着扩音器,喊她们下来拿盒饭和水。
自从一周前发现厂里有83人患有流感症状,并有6人确诊为甲流后,位于东莞市樟木头镇樟洋富达工业区的十和田电子厂,就拉起了抵抗甲流的“警报”, 厂方要求所有员工,只要出现流感样症状,须立即向上级请假,去医院就诊;症状严重者,得进行为期一周的隔离治疗。
程度较重的密切接触者,集中在酒店进行隔离;程度稍轻的,实行居家隔离;在外围,则实行全镇范围内的整体防控,这是国家疾控中心根据东莞市石排镇防治甲流经验总结而成的“石排模式”,其防控体系主要精华所在。
6月19日,东莞市石排镇中心小学一年级同一个班级的6名学生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这是中国首宗聚集性流感病例。但是,“石排模式”却将其变成“全国防治甲流最安全、最轻松的地方”。
无法承受之重
从天而降的病毒袭击,以及娄某龙的死亡,就像一道阴霾,笼罩在这家工厂之上,直到截稿之日,樟木头镇警方并未给出这个年轻人的具体死因,只是排除了他杀。
记者在采访中,试图了解这个少年更多的信息,但因种种原因不得而知。一名在十和田干了多年的安姓老员工说,他见过娄某龙,但这个年轻人刚来工厂,所以并不是很清楚他的具体情况。
在天涯论坛上,网友“歌唱王小二”发帖指责工厂管理不当,本来只是正常发烧,却在尚未确认为甲流疑似病例的情况下,就将娄某龙强制隔离,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在帖子里,“歌唱王小二”公布了娄某龙的个人信息:1993年2月出生,河南漯河人,父母在家务农,爷爷则偏瘫在床。
家在河南的楼某龙的父母,正在东莞为他处理后事,并试图寻求儿子死亡的真正原因。负责此案的樟木头公安分局给出的说法是,警方的首要任务是负责调查死因,至于是否属于厂方责任,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
不管怎样,在甲流再次卷土袭来的情况下,这起不幸事件还是让十和田电子厂处于舆论关注的焦点。十和田电子厂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高层告诉记者,他们现在最怕的就是甲流蔓延,为了让患病员工安心隔离,工厂已经为这部分员工配置了新被套、新枕头、电视机以及报刊杂志,而且按照东莞市卫生局下发的《工厂企业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每天对车间和宿舍进行消毒。不过他拒绝对娄某龙之死发表任何回应。
事实上,十和田电子厂不得不紧张。11月2日,卫生部发表声明称,甲流在中国已经提前进入流行高发期和持续快速上升期,并很可能在人群聚集之地出现较大规模疫情。而在东莞,人群最密集的地方除了学校,就是工厂。
继十和田之后,东莞清溪镇的实盈电子厂也有4名员工确诊为甲流,同时有87人确诊为流感,这家工厂也将一栋尚未投入生产的新厂房作为隔离区,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
被誉为“世界制造之都”的东莞,拥有6000多家各类电子工厂,约占东莞所有已注册工厂数的50%,由于生产的多为电子元配件,车间多半是用中央空调来保持恒温,为防止灰尘进入,车间严格控制空气流动,这无疑使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的甲流病毒威力大增。
十和田电子有限公司是日本索尼在中国华南地区的生产基地,拥有3500名员工,年出口创汇在3亿元以上,另一家实盈电子厂也有超过5000名员工,可以说都是所在镇的龙头企业,如果在圣诞季前因为暴发甲流而停工,所产生的经济损失恐怕无法估量。
这并非不可能发生,今年6月,东莞市卫生局就指出,一旦形势危急,出现重症病人死亡,各工厂企业应根据专家对疫情进展和发展趋势评估的结果,采取必要的停工措施。万一成真,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樟木头镇政府办公室相关人员透露说,10月25日下午,樟木头镇召开甲型H1N1防控工作动员大会,各主要领导牵头成立10个督导工作组,负责严密监控各类公共场所,为首的就是工厂。“两个月前,甲流还是工作会议快结束时的议题,如今已经跃升为开会的主题,领导们下到每个工厂,第一件事就是问甲流防治。”这名工作人员说。
被推崇的“石排模式”
事态严重程度升级虽然飞快,却在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巧利的意料之中。今年4月,甲流开始在全球蔓延,但当时中国还处于病毒输入阶段,把传染源控制好就没什么可担心的。
现在形势则完全不同,许多仅凭体温测量无法监测到的隐性传染者和健康带毒者(携带病毒却没有发病的人),已经进入社区、学校、工厂,甲流病毒也得以“潜伏”在本地,加之珠三角天气转凉,第二波甲流来袭,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
“此时,根本无法做到让甲流不出现,唯一能做的是及早发现,阻断传播。”随着监控重心的转移,张巧利认为实施好隔离已变得至关重要,这也是“非典”过后,中国学到的应对突发传染病的最大经验。
当时,人民网还发表文章宣称,防非典,非隔离不可。而隔离制度正是第一波甲流来袭时,让东莞在全国大放异彩的最大“功臣”。 6月19日,石排中心小学首次同时出现6例甲流患者,到6月23日,累计报告43例确诊病例。
一时之间,全国的目光聚焦在东莞,东莞的目光聚焦在石排。受此影响,6月22日下午,国家疾控中心派出专家,协同东莞市领导与石排镇一起讨论对策,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要不要采取停课措施。
石排镇委书记翟崇碧后来接受采访说,当时讨论直到凌晨两点,最后决定从6月23日起,石排镇2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一周,涉及约2.19万名学生,并对多达1544名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进行居家隔离,尽管部分居民有不满情绪,但还是严格执行了隔离制度。
1544名密切接触者,创下了中国有史以来的“隔离之最”,镇里还调用了酒店作为辅助安置场所,成立治安队对隔离者提供上门跟踪、送餐等服务。
在强大的行政命令调动下,一切资源都在为这场防疫大战倾斜,结果确实起到了奇效,到7月3日,所有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随后东莞连续多日没有出现新增病倒,燎原之势完全被控制。事后,国家疾控中心将推荐各地根据“石排模式”来调整当前社区甲流的防控措施。
风光无限的“石排模式”也代表了中国政府在强大疫情前,强调首先保障公共利益和安全的态度。此后不久,中国对墨西哥AM098航班乘客实施隔离医学观察、暂时停止往来墨西哥航班等措施,这直接引起了墨西哥的外交抗议,美国和加拿大也认为中国在温和的甲流面前反应过度。
连张巧利在那段时间,也不断向许多跟患者有接触而被隔离的欧美商人解释,这是中国的法律,敬请谅解。
强制隔离之殇
于是乎,当东莞的甲流病毒从学校流向工厂的迹象显现时,隔离制度又被寄予厚望。只是由居家隔离变成居厂隔离,而实施监控和服务的角色,由政府变成了工厂。当然,政府也会默许甚至鼓励这种行为。张巧利说:“工厂实在太多,如果把所有疑似病例都交付给公共卫生体系负责,地方政府承担不了,医疗资源也跟不上。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企业也乐意担当大任。”
不过,工厂隔离员工的做法,并不属于强制隔离的范畴。根据卫生部1999年颁布的《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实施方案》,强制隔离是指行政主体将特定的对象限定在指定的处所,限制其活动或同时接受检疫、治疗等措施,直到消除传播危险的行政强制措施。
重大疫情面前,实行强制隔离,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这在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方立新看来本无可厚非。这一方式起源于14世纪,意大利威尼斯为防止当时欧洲流行的鼠疫、霍乱和疟疾等危险性疾病的传入,令抵达其口岸的外国船只上的人员隔离滞留在船上40天,经口岸当局观察和检查,未发现疾病,才允许其离船登陆。
就在当时,这一措施也曾受争议,因为隔离40天期限的合理性以及其中出现的非人道因素。“强制隔离的实施,必然会给隔离对象带来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限制,这就会造成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方立新解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限制公民人身自由只能由法律进行。
而在相关法律中,中国只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者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门的卫生主管机构,才能算强制隔离的实施主体。很明显,企业并不在其中。从医学角度上说,隔离也不是那么轻松,一向搞经济的企业,不可能有如此专业的技术,处置不好就极容易导致交叉感染。
正因为隔离的种种问题,在欧美国家,以医学观察和监视取代传统意义上的隔离。在甲流横行美国时,只有疫情进入全国紧急状态后,州一级政府才拥有强制隔离的权力。但在医疗供需矛盾突出的中国,隔离仍然被看作是最佳的方式。张巧利说,中国的做法不是没有意义,尤其当放任自由的美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后。
娄某龙之死,到现在仍不知道谁应该对此负责,彭元最终将视线撤离小鱼的房间,离开时,他发短信安慰女友说,还有4天,忍忍就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