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轶:12月将是甲流最高峰
因为长期与流感疫情和死亡统计打交道,管轶有时会被开玩笑地称为“冷血”。这个对各种流感病毒系统研究超过20年的人,观察、研究、见证了多种流感病毒在人类世界中的演变历程、多次疫情暴发以及与之相伴的恐慌与抗击。日前他在接受南都周刊专访时,针对国内看似瞬间暴发的疫情,做出了解释和防治建议。
南都周刊记者·许十文 实习生·李嘉琦 香港报道
疫情:第二波比第一波凶猛
南都周刊:上周末,世卫有科学家表示全球80%的人会感染甲流,而中国卫生部几乎同时表示中国的流感病毒80%是甲流病毒。您怎样看这些公布的数据呢?
管轶:我自己做过4000多份血清的检测,发现里面只有12个对新型甲流有抗体,比例大约为0.3%,这意味着绝大部分人对这个新流感病毒不存在免疫能力。这样看的话,从理论上说,每个人都有可能被甲流感染。
不过,这次新流感对人类的危害不会比以前几次大流感严重。1918年的大流感,也是横扫的局面,病死率在高峰时还很高,这跟病毒的毒性和当时的医疗条件等很有关系的。病死率是个很重要的指标。
南都周刊:对于甲流进入第二波暴发,您是如何看的?今后还会有暴发吗?
管轶:你可以对照1889年、1918年、1957年和1967年等几次新流感大流行的轨迹来作一些初步的判断。从暴发的走势来看,这次新流感暴发的走势有点像1918年的大流感,就是四五月份开始,到六七月份有个缓和,然后进入九月份又一轮暴发(秋冬季)。按照1918年大流感暴发的经验,该波暴发可能延续到明年四五月,也可能随之就是第三波的暴发。
我个人估计,12月应该是感染人数的最高峰,过了12月后,到了春季,就开始往下掉了。但是这个要拉出多长时间,确实我们不知道。所以说,现在及今后几个月如何应对是最重要的。
南都周刊:新流感的大流行可以说已成定局,这个周期大概持续多久呢?
管轶:从现在开始(感染率)往上走,到明年四月底左右,算是一个周期。现在处在第二波暴发期,可能比第一轮时感染人数是成倍增加了。对社会有多少影响?如果国内的重症病人再多一点,现在的医疗设施绝对不够。我们能做的非常有限,最好祈祷重症的不要那么多。结论性的话我不敢乱讲。流感病毒和流感疫情也有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对大流感的防控有没有符合科学发展观,有没有尊重疫情发展的规律,很值得重视。
南都周刊:看过去几次大流感暴发的波段历史,第二波都明显超过第一波。在微生物病原体研究上来看,原因何在?
管轶:简单的解释就是开始时病毒还没有完全适应人类,当它逐渐适应以后,就会突飞猛进感染更多人。
这里涉及到变异的问题,流感病毒的变异是有大有小的,流感病毒改变一点表面蛋白就可以成功地传染更多人,那是小变异,若不同病毒掺杂的话那就是大变异。这次的甲流病毒轻度变异以后就已经可以传染人类,但开始时还没有高效传染,所以它经过一段适应调整过程后,第二波的传染能力比第一波强大得多,形成了更大的暴发。
杀伤力:1/3000的致死率
南都周刊:钟南山院士最近在中央电视台节目中指出现在尚未摸清楚甲流致死的规律。截至11月3日,香港已公开了38例死亡病例,再综合世界各国互相通报的消息经验,您觉得甲流引起的哪些症状比较危险,有哪些人更需要注意呢?
管轶:我们做动物实验,发现新甲流病毒在动物的肺部感染较其它季节流感厉害。我也曾做过直观的活肺切片实验,对比普通流感病毒跟甲流病毒在细胞中的感染速度,在显微镜下面你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前者比后者的繁殖速度要慢得多。这也能从一个侧面说明肺炎的风险。
个别年轻人感染甲流致死的,从有症状到死亡的速度都比较快,病毒性肺炎发展迅速,而医生可能初时会对那些年轻人说回去休息一下就没事,结果延误了时间。
对于致死的大多数有慢性病的病例,主要是因为甲流成了压垮他们身体的最后稻草,本来他们没有感染甲流,还可以活个一年半载或十年八年的,但甲流把他们本来就有问题的免疫系统给摧垮了。
现在还需要时间与合作,对于各国卫生部门来说,需要的是更多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临床研究累积与交流,才能更精确地发现甲流如何致人死地。
南都周刊:目前中国公开数据中重症或死亡病例都非常少,最新的也只是在近两个星期被公布。我们应该如何对付甲流带来的重症或死亡风险?
管轶:世卫大概十多天前发过一个资料,是关于病死率排名的。最高的国家是阿根廷,其次是南美国家乌拉圭、巴拉圭、哥斯达黎加、智利等,澳大利亚也比较高,而中国内地排在印尼后面,因为公布的死亡病例极少,以至于在这个报告中被忽略处理。
有时我们看数据也要看当地的统计现实情况。香港政府动用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想了很多办法,确保每一个感冒或者有感冒症状的患者都去测试甲流,严格报告流程,从公布的结果来看就是确诊的人很多,然后因甲流死亡的也有很多,700万人口里面死了30多个。我们有时开玩笑说,是不是香港人比较容易得甲流死呢?显然不是的。
综合世界数据统计的结果来看,目前的致死率大概是三千分之一,那么一个国家能为这三千分之一的风险投入多少资源?从死亡率、治疗过程和个体治疗需要投入的成本来说,这个病不能说比一般流感还容易治,但对比起非典还算不凶险。
抗甲流:有症状要自我隔离
南都周刊:目前可以明确的是甲流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已处在第二波暴发阶段。对于居住在中国大都市的居民来说,大家应该怎么办?
管轶:世卫的最高警戒级别已经持续几个月了,上星期奥巴马突然宣布全国紧急状态,我们却观察到美国的死亡率只是比平常高了一点点,所以我们还要把美国政府的举动与其它现实因素结合起来考量,才能对整个疫情有比较客观的考量。
另外,我们也应该对流感的规律有所认识。除了过去几次流感发展的周期规律,我们还应该知道每年全世界都有很多人因为流感而死亡。美国有完整的统计,每年因为感冒而致死的有三万到五万人,少的一两万人,这还是按照美国的医疗条件和医疗管理水平得出的现实结果。
归根到底,在疫苗和药物都有限的条件下,中国人自我保护,增强免疫力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身体连感冒都对抗不了,那肯定是高风险的。
南都周刊:目前无论是防控宣传或疫苗分配都有划分高风险人群的做法,您怎样看?
管轶:从人道上说,把老年人等纳入优先照顾的范围是对的。这次甲流在第二波暴发中会否伤害更多年轻人,我们只能继续观察。历史上有几次大流感的暴发,几乎同时也造成了几次人类寿命缩短的小凹波,如果单是致死老年人、慢性病人不会造成这样的影响,于是后来有科学家统计研究发现,这是因为有很多年轻人在那几个时期活的时间特别短。这个问题目前还有争论。
对于中国内地来说,目前疫苗注射还处在推广阶段,我们还是应该鼓励打疫苗,打了还是会使人体产生抗体,至少减少了发展成重症的机会,年轻人就这样死了很可惜的。
南都周刊:有很多中成药品牌已经在广告中宣称对甲流有效了。这对我们来说是否有意义?
管轶:确实有个别的中成药在严格的检测中证明它是能抗甲流病毒的。如果能做对照测试,在不同的时间点测量放药或不放药的试剂中的甲流病毒变化,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否有效。应该说,目前鱼目混珠的中成药还不少,它们都没有经过这样的严格测试。
很多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可能觉得用了某种药以后病就好了,但他们其实并不清楚药物与病症消失之间的关系。事实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感冒几天以后就好了,那是你的免疫能力起了作用,还是别的原因?都有可能的。
南都周刊:那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什么呢?
管轶:若有了流感症状的,我们还是要有公德心,休息、自我隔离。像以前那样停课的情况,其实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按照目前的感染率发展,你走在街上买罐汽水都可能遇到被感染者。
有慢性病的患者当然是需要高度警惕的。已经得了其它病的人,有了感冒情况,抵御这个能力要比一般人更差,所以也应该加强观察。
即使你身体很好,如果出现了呼吸比较急促的情况,而且发烧得比较厉害,也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单纯的病毒性肺炎也可以发展得很快,致人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