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长江水能开发利用已达警戒线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23日06:33  中国青年报

  长江上游惟一的国家级鱼类保护区要不要为一个水电项目让步?在过去大半年的时间中,国内数家民间环保组织一直在和酝酿中的重庆市小南海水电开发项目“较劲儿”。

  上个月,一条消息几乎让环保组织们绝望:据说,有关部门已经同意修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要在长江上给小南海水电开发项目让出一块地盘,而且调整的方案很快就将提交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

  通常,这个评审委员会在每年的11月召开一次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会,评审委员会的30名委员将对需要调整的国家级保护区进行投票表决。环保组织们担心的是,30名评审委员能否替那些长江里的鱼守住它们最后的避难所。

  事件出现了转折。11月9日,当6家环保组织向这个委员会递交旁听申请时,委员会的答复是,长江上游鱼类保护区不在今年评审会讨论的范围内。

  “这意味着,长江上游的那些鱼算是暂时躲过了一劫,因为调整保护区的会一年就开一次”。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介绍说。但他认为,目前还只能是谨慎乐观,毕竟当地对开发小南海水电项目的热情很高,今年不调整,还有明年。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告诉记者,正在进行修编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已经明确要上马小南海水电项目,这部规划正在报有关部门审批,一旦通过,小南海水电项目就合法了。

  翁立达为长江工作了30多年,他说自己不是反坝派,但反对无序建坝。对长江来说,目前急需说清楚的是6000公里长的河流究竟能承载多少坝,而不是任由地方政府和发电企业各自跑马圈水。他建议,应该对《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中拟定的水电项目重新考量。

  低调的小南海水电项目

  与以往几次反坝的经历不同,此次在小南海水电项目问题上,环保组织与建坝方似乎还没有过一次正面交锋。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得到的消息,算得上是这大半年来,环保组织们第一次从政府渠道获得的正式消息,因为重庆当地对小南海项目的推进既积极,又低调。多数情况下,环保组织们只能从被邀请参与论证会的专家那里打探一点儿“小道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小南海水利枢纽工程有可能是“十一五”期间重庆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工程计划动态总投资370亿元,如果开工,建成后的装机容量相当于2/3个葛洲坝,电力将主要用于市内。当地对这个工程的期望是,彻底改变重庆拉闸限电的历史。

  按照我国相关的环保法规,自然保护区内不能进行任何的开发活动,而拟建的小南海水电项目正好位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所以,对这个项目来说,要上马,必须要清除保护区这个“障碍”,而可行的办法就是调整保护区的范围。

  在重庆市一份关于小南海项目工作进展的安排中也提到,如果项目上马,受影响的自然保护区江段将达45公里,而这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小南海水电站能否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获得国家核准建设的关键和前置条件,还是开展小南海水电站项目前期的首要任务。

  据介绍,调整保护区的范围必须经过几个步骤:首先,要由重庆方面聘请有关专家出台调整的研究方案;其次,由主管渔业的农业部对方案进行论证。如果农业部通过了调整方案,就交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表决。30名委员中,如果超过24人表示同意,这份方案就可以提交国务院最后定夺。

  按照这样的步骤,早在2006年,重庆当地就已经委托中科院水工程生态所、中科院水生所等单位开始论证小南海水电项目的可行性,并在2008年8月完成了《小南海水电站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及其减免对策专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影响对策专题研究》)。

  进入2009年后,围绕小南海的论证会更是一场接一场。2008年12月及今年5月,重庆方面两次致函农业部提请审查这份研究报告。农业部也分别于今年2月和5月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据参加论证会的专家介绍,在那两次评审会上,都有权威的鱼类专家坚决反对调整保护区的面积,方案的制定者们也很谦虚,每次评审会都承诺要积极修改方案,拿出更有利于鱼的措施。而事实上,在不断修改的方案中也提出了修建仿生鱼道,人工繁殖放流特有鱼类的补救措施。

  环保组织们得到的消息是,到了最近一次评审会上,反对的声音已经很弱了,而且有关部门可能倾向于放行这个方案。

  保护区范围一再缩小

  按照重庆方面披露的资料,小南海水电项目并不大,环保组织为什么会揪住这个不大的发电项目不放?

  据几家关注小南海事件的环保组织介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在于,在这几百公里长的江段里生存了119种长江特有的鱼类,而且当初建这个保护区就是为了弥补葛洲坝水电项目对长江生态的影响。但在过去几年里,为给长江上游高潮迭起的水电开发让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已经一再缩小。

  今年6月,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吕植等8名环保专家曾借助媒体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说,2000年,国家批复成立了长江鱼类国家级保护区,但就在当年,这个保护区就遭到了水电站的挑战,保护区里被规划了两座水电站—向家坝和溪洛渡。

  161米高的向家坝大坝恰恰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278米高的溪洛渡大坝则距保护区核心区上游边界不过两公里,两座水电站建成后几乎首尾相接,直接导致保护区的核心区成为库区,完全丧失流水生境。为了给这两座水电站让路,2005年,这个国家级保护区让出了相当一部分的面积。而这一次,又要给水电项目让路。

  最早倡议建立该保护区的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曹文宣院士担忧地说,这个保护区几年前被“掐去了头”,如果“再去了尾”,那么剩下的、支离破碎的河段就不可能继续成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生命通道。

  也有环保专家认为,拟建小南海大坝将成为一道巨大的物理屏障,直接截断大坝上下游江段的连续性,阻碍了洄游性鱼类向上游或下游迁移,大量珍稀特有鱼类将丧失它们的产卵场和栖息地。

  另外,在一些环保人士看来,自然保护区是受国家相关法律保护的,这样屡次为了水电项目而修改保护区的范围,是对法律严肃性的挑战。

  是不是每个地区都要有水电项目

  在一些环保专家看来,重庆市选择上马小南海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首先,在重庆上下游的诸多水电站中,小南海水电站的发电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上游有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4个大型水电站,下游还有葛洲坝和三峡水电站,即使不算葛洲坝水电站,小南海水电站的计划装机容量也仅为另外5个水电站发电量总和的3%。

  再有,由于小南海的装机量不大,致使这个项目的发电成本将会高于其他项目。据大自然保护协会长江保护项目的负责人介绍,他们曾对长江几个发电项目的成本进行过比较,三峡工程每千瓦发电的成本是4950元,上游溪洛渡的成本是每千瓦3538元,向家坝的成本是5749元,而小南海的成本将高达每千瓦13553元。

  专家解释说,其实水电项目建设中,不论发电量大小,前期开发的成本,如导流洞的建设、大江的截流费用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就造成了发电量小的水电项目每千瓦的发电成本要比大项目高的状况。

  为什么要用牺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代价换取一个发电量有限的小南海项目呢?

  一些专家给出了这样的猜测——或许当地有这样的考虑,上游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和向家坝4个大型水电站属于四川省,下游的三峡、葛洲坝水电站属于湖北省,重庆市守着长江,也希望有一座水电站。而且,在三峡建设中,重庆算是作出了巨大牺牲。近年来,随着重庆经济的高速发展,用电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如果能有一个属于重庆市自己的水利枢纽,就可以缓解用电旺季被拉闸限电的可能。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说,长江流域的每个省区市都想有自己的水电项目本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是对长江流域要开发利用到何种程度,在国家层面应该有个协调和平衡。

  翁立达介绍说,承担这个协调任务的应该是正在修编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但遗憾的是,在修编之前,国家发改委就已经批准了类似《金沙江水电开发规划》等一批水电发展规划。这就意味着,长江未来的总体开发规划要服从之前已经获得批复的各个水电开发规划,难以起到协调和平衡的作用。

  他建议,应该重新考量整条长江水电的开发利用。因为目前长江流域,在建和已有的水电项目已经达到长江水能开发量的40%,而40%被国际上认为是河流开发利用的警戒线。

  除了建自己的水电枢纽外,重庆市还有没有其他可能从长江中获益?大自然保护协会的美国专家大卫·哈里森给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说,重庆上游有4个在建的大型水电项目,而且承担这几个项目建设的都是三峡总公司,重庆市能否放弃建设小南海,而用计划投资小南海的300多亿去入股上游的4个在建项目,成为那4个项目的股东?

  这样,重庆既可以享受到发电的效益,又不用担心在用电高峰时期,因为没有自己的电站而被拉闸限电。同时,跟着获益的还有国家级鱼类保护区。

  据大卫·哈里森介绍,在美国,一个开发项目在申请环境影响评价时,必须在环评报告中提交一个替代方案供专家们参考。如果以小南海为例,他建议说,地方政府应该思路更开阔一些,除了自己建水电站,还应该考虑有没有其他的方案也能实现当地利益。

  本报北京11月22日电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长江 开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