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看起来,世界有一个坏消息,中国有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仍然徘徊在第二次“大萧条”的边缘,全球约四分之一的GDP资源被投入到这场浩浩荡荡的经济大拯救中。
好消息是,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了最高增速,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
在这一年,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一项民调显示,在被调查的2000名成年美国人当中,44%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经济第一强国”,只有27%的人认为是美国。
这一年的结束也标志着人类度过了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
根据“全球语言监测”公司的监测,“Rise of China”(中国崛起)位列最近10年最热门新闻故事排行榜榜首。“全球语言监测”机构主席保罗·裴雅克说:“中国崛起到新的经济高度已经改变了国际秩序,而且将继续改变国际秩序。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变超越其他新闻成为10年来最受关注的新闻故事并不令人十分惊讶。”
如果说,中国是2009年世界经济的主要推动者,那么,我们2009年的年度人物给予的是这一年中国社会的推动者。
他们可以是一个勇敢捍卫自身权益的普通人——奋起反抗的邓玉娇、“开胸检肺”的张海超、断指求清白的孙中界,乃至自焚的唐福珍。我们断不赞成其激烈,但钦佩其勇气。
他们可以是一个有良知的专业人士——没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程哲的一句真言,张海超不会知道自己得的是尘肺病;没有郝劲松的“法律之斧”,孙中界恐难获得清白。
他们可以是一个有进取心的媒体记者——《东方今报》记者申子仲等人对张海超的报道,让“开胸检肺”走入公众视野;广州本地媒体的锲而不舍,让“番禺垃圾焚烧事件”成为重要议题。在国家主义和资本话语的双重拥抱下,媒体的积极进取捍卫了这个职业的尊严。
他们可以是一个锲而不舍的志愿者——吴君亮等人组成“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团队积10年之功,推开了“政府预算之门”。如他们所言,改造公共财政远比抽象谈论政治民主更务实。
他们可以是一群理性的社区居民——在“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中,这一群体中的敏感人士被先行激发,进而用自己组织的方式扩大声势,他们紧贴官员和政府反应变化议题,甚而采用温和合理的抗议方式,紧贴社区需求,同时带出更普遍的权益诉求,并最终取得胜利。
他们可以是官员——在接到志愿者关于预算公开的申请后,广州市财政局局长张杰明批示:“凡属于政务公开的资料,均请提供给来函人。另外我希望今后这类政务公开资料,能够直接从我局网站上查到。要改变那种不愿让外界了解我们工作的传统观念,我们是公仆,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除了规定各级保密的材料外,当尽量让我们的工作透明化。”最新的消息是,审计署提出将会继续推动中央部门预算公开,争取再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使所有的中央部门预算都向社会公开。
他们更可以是你——3亿多网民、6亿多手机用户以及13亿中国公民。在这个“微传播时代”,你的每一次微传播,带来的是微动力,而微动力的聚合,则是变革的大力量。正是由一个个公民微动力的聚合推动,中国的崛起才有了最为扎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