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塔里木油气资源丰富 气候条件恶劣是最大阻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1日17:23   央视《新闻调查》

  央视《新闻调查》于2010年2月20日播出节目《塔里木:漫长的征服》,以下是节目实录:

  2009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开表示,目前中国石油对外的依存度已经超过了50%,从各国经验看,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是一条安全警戒线,这意味着,中国能源环境已经从比较安全向比较不安全转移。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脚步加快,石油的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破解这个难题,惟一的办法就是寻找更多的油气储量,增加产量。在距北京3000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就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用坚持和坚韧完成了这个使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片无边的荒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塔里木盆地 库车县石油物探区

  解说:当石油人踏上戈壁荒原的时候,家就远了。家对于普通人都是温暖的,开着沙漠物探车走在盐碱地上的胡师傅也是这样,他的家在河北涿州,距离这片戈壁3000公里,在没有完成眼下的工作之前,温暖的距离就是6000里。

  记者:你们已经来了多久了?

  胡师傅:我们是从11月7日,开始上来集训一直到现在,有两个多月了。

  记者:要干到什么时候呢?

  胡师傅:要干的话,我们预计干两块,要干到明年4月14日要完成。

  记者:那也恰恰就是在整个冬天,整个冬天全部要在这边度过。

  胡师傅:还有春节。

  解说:石油勘探是个漫长的过程,胡师傅所在的物探2113队的工作,就是要搞清楚塔里木地下的地质情况,找到蕴藏着石油的地层。如果把石油开采的过程比作一场重大的战役,那么,物探队就像一个战役中最先进入战区的侦查兵,这里就是他们的战场。他们首先要弄清楚:敌人在哪?敌情如何?

  记者:就这个钻井,跟那个油田的钻井相比细很多,打这个井是干什么使的?

  胡师傅:打这个井是为了下炸药,通过震源来测量地质情况。

  解说:物探工作的主要方式就是人为地制造一些小地震,通过地震波探测地下的地质构成。

  记者:这个是你们最终结果?

  万军(东方地球物探2113队 副经理):对。

  记者:为了得到这个最终结果,你们要投入多少人?多少时间?有多少精力呢?

  万军:全队总共投入了810个人,将近三个月。

  记者:那我很好奇,对于我来说,我就想知道石油在这里可以看出吗?

  万军:这个不能看出石油来,我们只能看出目的层来,石油全储存在溶洞和裂缝里面,整个这条地层里面的溶洞和裂缝里面,在后期处理以后,溶洞就会出现像烤羊肉串一样的串珠,就非常清楚了。

  记者:羊肉串一样的串珠?

  万军:对。

  解说:塔里木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一共有5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浙江省,这里的地下储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王涛(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原总经理):全国来讲,当时(1986年)预测的石油资源量可探明的950亿,塔里木是多少呢?塔里木是108亿,那么就是说它将近占全国整个石油潜在的可探明的资源量八分之一,天然气它是8.3万亿,就说8万亿吧。全国来讲是33万亿,它就基本上占了四分之一,这太诱人了。

  解说:但诱人的资源和现实之间却有着漫长的距离,从物探2113队正在工作的这个物探点向东450公里、向北390公里、向西600公里,就是被称作“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王涛:但是它有一条,它覆盖面积33万平方公里被沙漠覆盖了,应该说塔里木来讲,它地面条件困难在中国来讲绝无仅有的,因为它是世界上第二大沙漠,除了撒哈拉以后它是第二;但是作为流动沙漠,它是流动性沙漠,它是第一大。所以当时从50年代,石油人就准备想到这里来找油,“五上五下”都没有成功,三十年的努力没有成功。

  解说:1951年,第一支勘探队进入塔里木,但当时的技术装备落后、经济能力有限,几乎一无所得,在之后30多年里无数次尝试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同期:这里没有水,没有草,没有一点生命的痕迹,就是连那飞鸟来到这里也只有死亡。

  王涛:资源是有,但是它是烫手的山芋,很难吃到口的肥肉。

  同期:又是一只骆驼倒下了。

  解说:存在了一万多年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最终用荒凉和严酷拒绝人类的闯入。

  同期: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要一直向南挺进。

  王涛:因为塔里木56万平方公里,这在世界上也很少有大的沉积盆地。想进,但是,那时候只能是溜边转,这是流动的,它变呢,沙丘是移动的,太难了。首先你进都进不去,所以过去就叫死亡之海,过去苏联专家帮助我们在西北找油,认为南疆来讲是禁区,我们没有办法能进得去,技术上困难、生活条件困难、运输条件困难,你根本就没办法进入死亡之海,所以我们三十年,从50年代到80年代,三十年“五上五下”,问题在哪儿?地下复杂、地面困难,我们的技术根本适应不了。

  解说:塔里木的“五上五下”一直是塔里木石油人抹不去的记忆。现在,物探2113队所勘探的是一块地质条件相对简单的区域,实际上在塔里木盆地,有五分之三的面积是无边的沙漠,想要勘探、开采石油,其难度是世界罕见的。沙漠依然在那,但当代的技术进步让人们逐渐把不可能变成现实。

  记者:整个塔克拉玛干这个地区,你们现在已经勘测了多大的区域?

  万军:基本上大多数地方,都做过一遍了,有些地方都做过两到三遍了。

  解说:石油的勘探是个不断认识和发现的过程,从1951年对塔里木开始探索,直到1986年,中国的石油人对整个盆地的地质构造才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个时间的跨度是35年。王涛:得到了21条剖面,做了16000公里测线,这样的话就使我们对整个盆地下面地下情况,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基本有了了解。

  解说: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石油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成为中国最急需的能源支撑。

  王涛:我说如果我们不再开辟新区,找到比较高效的大油田的话,我们有可能在1992年,石油的产量出现负增长,不是在爬坡了,要下降了。实际上我们的估计是对的,这个责任我觉得是非常重大的。当时我的决心是绝不能让中国的石油产量出现负增长,所以当时我们向中央提出报告:石油工业真正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解说:恶劣的地面条件和复杂的地下结构,塔里木一直将人们拒之门外,而高科技手段是惟一的钥匙。

  王涛:所以这样的话,新技术是决定我们胜败一个关键,所以我们说决心下来,我们六上,不能再下来,一定要成功,就是两新:新体制、新技术。

  解说:在最初开发塔里木的30多年里,石油人早就习惯了与失败相伴。但1989年,塔里木的第六次上马肩负着能源接替的使命,那是一次不容失败的会战。

  解说:塔里木开发的第六次上马也被称为石油工业的第二次创业,那是一场举足轻重的石油会战。1996年,在会战进行了整整7年之后,《新闻调查》曾走进塔里木,记录下了当年的那段历史。

  邱中健(原塔里木勘探开发指挥部 总指挥):我们石油工业当前产量增长缓慢,我们也很着急。但是,要想我们的产量继续往上升,上台阶,就必须要油气储量要上一个台阶,而油气储量的巨大希望在什么地方,在塔里木盆地。

  解说:在中国最大的盆地里有着诱人的石油储量,但复杂的地面地下条件又使它几乎成为石油开发的禁区,同样条件的油田国外没有,即便有他们也会选择放弃。但是,在中国不行,石油的匮乏让中国的石油人不得不走进这片“死亡之海”,两难的选择让当时的决策经历了一个充满争议的过程。

  王涛:当时主要的分歧就是应该说把钱集中在东部,不能把东部的钱拿到西部去,主要是认为那边的效益不如东部好,而且见效呢不如东部快。

  丁贵明(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而一个新盆地的勘探开发大体要8到10年的时间。

  陆人杰(胜利石油管理局局长):到了东部资源接替不上的时候,那个时候,你叫天天不应。

  王涛:所以我们必须要从最困难的时候走出这一步来。

  解说: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次不得已的选择,但这也是一种自信的选择。

  王涛:塔里木是时候了,早了我没能力,晚了我们贻误时机。所以当时下决心,从80年代初期,我们就下决心一定要拿下塔里木,要六上。

  解说:这是20世纪中国的最后一次石油大会战,他们来自四面八方,走进的是沉寂了一万年的沙漠戈壁,将要揭开的是埋藏了几亿年的石油和天然气。

  袁福生(大庆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二大队 队长):你那个拖车怎么样?

  同期:拖不动,现在也够呛。

  记者:跟你想象的比怎么样?

  周东安(大庆物探公司):头一次接触这个,一看这个沙漠却是好像是,瞅着困难点儿。

  记者:那现在怎么办呢?

  同期:看那些车能勉强拖,能勉强拖就勉强往前拖。

  解说:1989年10月19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第一口油井成功出油,“死亡之海”终于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邱中健:通过我们七年会战的实践认为:确实地面很复杂,地下也很复杂。地面艰苦、地面复杂,但是,有一个前提石油资源很丰富。

  梁狄刚(原塔里木勘探开发指挥部 副总指挥):那你不知道哇,那我们第一口井,塔中一井出油的时候,啊,那些地震队的那些人,真是高兴得直掉眼泪呀,自动地敲锣打鼓、游行,自动地跑到指挥部去报喜,没人组织的,发自内心的,确实是我辛苦了这么6年,终于见到成果。

  记者:那么如果在塔里木真的出现了你们现在每天想的那种大场面的话,您会怎样?

  梁狄刚:那我这辈子也就瞑目了、瞑目了、瞑目了。

  解说:石油会战最典型的莫过于1959年开始的大庆石油会战,整个石油勘探开发的过程投入了十几万人,并骄傲地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而到了1989年,塔里木的石油会战却有着不同的意义。

  记者:塔里木的会战和大庆会战和其他的会战都不同,不同点在什么地方?

  钟树德(原塔里木勘探开发指挥部 副总指挥):不同点是管理体制不同。我们把这种管理体制叫“两新两高”的管理体制,乙方队伍都是依托他那个本油田,到这来工作实行定期的轮换,主要就这么个不一样。

  王涛:我们叫铁打的营盘、轮换的兵,因为我们觉得流水太快了,我们要轮换,轮换的兵就是几年一换,这正好是我们新体制的一种特点。

  解说:今年78岁的邱中健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大庆油田的发现者之一,曾在塔里木工作了整整十年。

  邱中健:就是说我们当时就想用比较少的人,用比较精简的机构,而且要用新的技术,而且要选全国最好的队伍,这个队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王涛:所谓新体制,它的核心内容,就是不搞大而全小而全的会战,而搞油公司和组织我们石油内部的作业,和生产后勤服务力量,依托社会来解决,生活运输等等困难组成一个甲乙方的合同制。

  邱中健:实行新的体制,采用新的技术,这就叫两新。实际上有了新体制,它才可能实现这个新技术,你没有新体制、新技术,它弄不成。然后呢,达到高效益和高水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