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甘与苦
■本刊记者 徐浩程
“两会是秘书出成果的时候,出彩的时候。”采访中,一位已经“媳妇熬成婆”的机关老秘书见面第一句话就让记者一愣。停了停,他笑着道,政府工作报告无一例外是起草班子,也即秘书执笔,好坏自然也有他们的一份嘛。
此言不虚。但这点光沾得着实不易。由于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行政中的重要性,与秘书写其他报告、材料相比,身处其中又是另一番滋味。就此我们采访了一位省级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班子成员,去倾听其中的酸甜苦辣。
“码字”100余天
“人代会分组讨论时,每个会场都会有一个人坐在一边、拿着本子、认真记录。有时候会场设计不科学,发言人的代表证看不见,他就会与该组的协调人或者召集人轻声嘀咕几句,问问发言人是谁。”
三言两语,沈仁勾勒出了省两会会场上的一个身影。这个身影不是会议记录人员,而是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班子成员。“前几年我就干过这事。”回忆起当初的场景,沈仁不禁笑道。
沈仁是某省直部门的“大笔杆子”,曾参与该省多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但他告诉《决策》,两会上,起草班子不比代表闲,除准确记录代表建议之外,晚上还得加班整理,以备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后修订。
对于起草班子而言,这最后一步很忙碌,但相较此前100余天的“码字”,却要简单得多。一般早在100余天前,也即10月初,起草班子就被召集起来,“动笔”起草报告了。
各省起草班子召集方式不同,但基本上都从省直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起草班子。据沈仁介绍,抽调的一般都是各省直部门的“大笔杆子”,共10余人。
10余人,这是目前省一级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班子的大致规模。一般越往基层,起草班子规模会越小;越往上行,规模则会越大。县一级不乏一个人执笔政府工作报告的例子,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不仅要从各部门抽调人员,有时还要从江苏、广东等经济大省抽调人。因为这些省的发展经验、发展趋势以及明年要做的事,举足轻重。”沈仁分析道。
召集起来之后,起草班子首先分组调研。“调研任务经起草班子负责人签发到各相关部门执行,起草班子成员一般跟随调研。”沈仁告诉《决策》,调研的课题都是相关领导希望研究透彻的问题。不过最终调研报告除调研内容之外,还包括各部门明年工作的计划与今年工作的总结。“这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至关重要。”
到11月初,调研结束后,起草班子将据此拟出一个政府工作报告提纲。“提纲经起草班子以及相关重要部门负责人多次讨论,得到领导首肯后,分解为各起草班子成员的任务,然后集中在一地起草报告。”沈仁回忆道。
在两会前一个月进入大众所熟悉的征求意见和审议环节时,对于起草班子而言,政府工作报告雏形已经形成,除非有重大事件发生,一般不会将整个报告推倒重来。
不过,“要等到人代会开完,政府工作报告审议通过,起草班子的工作才算结束。”沈仁告诉《决策》,这期间,从调研、起草、征求意见到审议、分解任务,整个过程需要起草班子全程、全身心投入。
焦虑的两万字
“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最多两万字,从文字量来说,不难。”但正是这不难的两万字,让沈仁感到很焦虑,这是参与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留给他的最大感受。
焦虑首先源于莫大的心理压力。在政府公文中,政府工作报告是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其受众不仅是一个地方,甚至是全国,“还要经人大代表审议,起草班子承受着巨大压力。”政府工作报告一般采用三段式:去年工作总结、今年工作安排、政府自身建设。即便没有这么大的心理压力,在沈仁看来,“也没有哪一块好写”。
仅就工作总结而言,一个省级政府,一年行政治理中各方工作、成就如此多,件件都是关系区域发展、群众生活的大事,要浓缩在万余字的报告里,字斟句酌自不必说,忍痛割爱也是常事。用重庆市政府秘书长陈和平的话来说,就是在度上面很难把握,也很难把那一方面写透。
在掂量孰轻孰重的度之外,“报告中每句话都要有来历,有出处。例如你要在报告中写入‘继往开来’四个字,你就得解释清楚继往什么、开来什么。”沈仁将这个解读为严谨。
这种严谨在工作安排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政府工作报告在审议通过后,将据此分解成政府全年工作任务,所以报告里的每句话都与很多部门相联系,不简单是起草班子的智慧。”
“整个起草过程中焦虑不可避免,而封闭起草的那几天尤其焦虑。”封闭起草一般在两会召开前的三个月左右。起草班子每人会领到一大堆必读材料,包括国家领导人对当年经济形势的分析与讲话、中央一些重要会议的报告、省长或相关负责人的讲话、本地在此之前的一些重要文件、各部门的调研成果、最新数据、国家层面的专家或研究机构的专题调研报告等等。
“在必读材料之外,你还需要自己收集不少于此的材料。动笔之前,你必须做到烂熟于心,不仅是对材料熟,还要对整个政府运行情况熟。我曾将一本十七大报告翻烂,并能背出其中大部分段落。”沈仁笑道。
封闭的前三天基本上是读材料,然后各写一块。后三四天则是讨论与修改。
“报告一般分几部分,在统稿人下面,每部分还有负责人。负责人提出意见修改认可之后,再给统稿人看。接下来,整个起草班子将被召集在一起,每个人都要讲自己为什么这么写;然后统稿人与大家一句一句地推敲。”在沈仁看来,充分讨论、集思广益,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与其他政府公文写作上最大的区别。
写作、提交、讨论、修改;再提交、再讨论、再修改……封闭期间基本就如此度过。“每个标题的提炼,每句话的推敲,话与话之间的逻辑关系等等。通宵是常有的事,写到最难受的时候几乎都快疯了。”沈仁告诉《决策》,“最后,如果你写了一千字,能在报告中找到三四百字是你的原文就算很好的了。”
那些酸甜与苦辣
封闭起草阶段,“最高境界就是写完,然后晃晃悠悠,轻飘飘的走出房间。”沈仁笑道。但并非每个人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时都会觉得如此惬意。
在网上一个关于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讨论贴中,一位网友写道,“唯一的感觉,就是辛苦。”“想当初,抱着摞起来足有一尺厚的各部门总结,来回办公室和宿舍之间;连续十来天把办公室的门关得紧紧的,不敢开一丝丝的缝,生怕别人把自己仅有的一点‘思想’和思路打断;睡在床上做梦,想的都是报告内容,突然想到什么事,直挺挺坐起来,趴在电脑上猛敲一会,老婆总是说家里多了一个神经病……”
最苦莫过于,“某日半夜2点陆续脱稿付审。主持人满脸严肃地看着稿子,几个撰稿人迷着眼打瞌睡。忽然听到主持人猛拍桌子大喝一声:‘不行,重写!’”
当然,有苦也有乐。
能进入起草班子,意味着此人不仅是所在部门的“大笔杆子”,而且还获得领导的认可。而参与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不仅是他们秘书生涯的一大亮点,使其本人仕途锦上添花,也能通过起草从整体上最快的掌握一地政府运作情况。“这对一个秘书,乃至官员能力的提高,是不可估量的。”沈仁说道。
“起草班子还有一个小小的特权,就是随时打电话向相关部门咨询情况,或要求他们提供材料。”沈仁告诉《决策》,“一般来说,各部门对此都是十分支持的,谁不想在如此重要的施政纲领上提高本部门的分量呢。”
有时,也正是这点特权的诱因,让起草班子陷入尴尬境地。
“政府工作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不仅是对各部门上年度工作的一个总结与定论,也是对他们下年度工作重视程度的突出体现。其中度的把握常常让起草班子左右为难。”沈仁告诉《决策》,“初稿出来,上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时候,被批得一塌糊涂是常有的事。”
在总结2010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时,重庆市政府秘书长陈和平笑谈道:起草政府工作报告,不是“吃火锅”、“吃川菜”,只需照顾两方面客人的胃口,而是牵涉到各个部门,要满足来自不同层面“食客”的口味。
越难还是越简单?
对于起草班子的酸甜苦辣,有人却认为不值一提。“政府工作报告就是套上面、抄下面、搜过去、抠自己。”一位与沈仁同省、在基层工作多年的老秘书强调道,“真不难,更何况现在电脑让‘复制粘贴’变得如此便捷。”
这个观点在网上得到了部分认可,“天下公文都是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所以,抄,就是起草县级政府工作报告的重大诀窍。”有网友甚至自编了一个快速版起草方法:首先确定一个提纲,给领导通过一下;接着就是分块填空,新提法在标题上显示,套话可以抄范文;填好了空就是讨论修改;最后形成初稿。
反驳者则认为,“如此写出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只会沦为下品。要写出中品、甚至上品的政府工作报告,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绝难完成。”
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将越来越难还是越来越简单?也许见仁见智,但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
“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班子只有五六个人,现在壮大到了10余人。”沈仁告诉《决策》。
在沈仁看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现在政府事务日益增多,所需要的信息量也逐渐增加。此外,“当下领导水平与眼界比十年前相比,有大幅度的提高,其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和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都高了。同时,随着民众民主意识的提高,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视与要求也越来越高。”这都增加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难度。
此外,各地在起草中的一些创新举措,也同样在增加起草难度。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0年顺德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创新:不是平实地写上“2009年工作回顾”和“2010年工作安排”,而是提炼总结了两年工作的精华,分别用“化危为机、阔步向前”和“厚积薄发、转型提速”来定性。如此形成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不像工作报告”。
显然,对于起草班子而言,起草一份高质量的政府工作报告只会越来越难,其中的酸甜苦辣也会越来越浓。
“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缪传真
从1990年进入县委办公室,到2009年担任省直机关某局的政工处长、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缪传真虽然几经工作调动、岗位变动、职务升迁,但总体上做的是机关秘书范畴的工作。他把自己的感悟写成了长篇小说《领导班子》。本刊曾刊发过第一部的缩写本。
前不久,缪传真在接受《决策》采访时,讲述了他20年的秘书生涯与他眼中的秘书群体。
“秘书要三好”
我是一个年龄不算太大的老秘书。
20年前,我25岁,因为写了一篇调查报告,被当时的县委书记看上了,进了县委办公室,给分管党群的书记当秘书。“辛苦遭逢起一经”,就这样开始了我的秘书生涯。那时,好多朋友都羡慕我。
第一回跟领导下乡。调研结束的时候,我礼貌地给他开车门。我开的是副驾驶的门。领导没有理会,自己开了后面的车门钻了进去。后来,有人点拨我,领导坐车是有规矩的。
第一回给领导写讲话稿。领导把我叫去,指着其中的一段,非常和蔼说:“这一段话不能写。”我说:“这是事实。”他说:“我这是对政协委员讲话。和他们讲话,态度要好。指出问题,也不能让人听着不舒服。”
我明白“一人向隅,举座不欢”的道理,领导者总是在周全地考虑全局。秘书关注着文字的真理性,领导评估着讲话的有效性。
县委书记和县长基本上全身心放在工作上的,不分八小时内外,工作连轴转。秘书与领导,形影不离,合拍共振。一样的更到更、夜到夜,风里来、雨里去。有一次,研究“八五计划”,地委来人主持开了一个星期的会,最后一天,县委书记出会场,一阵头晕,差点撞到墙上。就那样,他还一手按着小腹,一直带病工作。这就是身教。
后来,我先后当了两任县委一把手的秘书。随后,机缘巧合,我调到省里。在这个厅局,我先后担任过3位一把手的党组秘书。
我体会到当秘书的艰辛。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中夜思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当秘书,除了文章好、品行好之外,要我说,还有三条很重要:
一是身体好。身体不好,经不起摔打,受不了折腾,再有才华,也只能像《三国》上的郭嘉那样自动出局。所以,我拜师学艺,打太极拳。
二是脾气要好。一为秘书,就意味着化小我为大我,从有我到无我,委曲求全,随曲就弯。撑开肚皮,装得下饭菜,装得下知识,装得下秘密,也装得下委屈。
三是运气好。给谁当秘书,没有自主权、选择权。能不能遇到好领导,靠运气!
“文字是秘书立足之基”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因为文无成法,文无定法,所以文人相轻。
身为秘书,第一要务是用手中的笔,用文字功力征服周围人的眼球。文字的生命力来自于作者的活思想。思考力决定竞争力。敏锐而深刻的思考,是文字材料的“根”。这需要长期的思维训练。材料没骨子,文字不过关,在秘书堆子里站不住脚。
照我说,公文如八股,入门之后,组织文字并不难。特别是现在,文档电子化,办公自动化、传输网络化,剪剪贴贴,修修补补,在旋转的万花筒里,绽放出缤纷的锦绣文章,外在炫目,内在干瘪。这样速朽的文字,“写”起来就更不难。
当秘书,写材料,难在被领导认同。要写到领导只要知道这个材料出自你之手,他就放心,就不再去挑挑拣拣,对你的材料全盘接受,文不加点,成了不刊之作。这种状态才是最好的。
很多情况下,别人的评价,影响着领导对你的认可。领导很忙,没有那个耐心赏析你的文字。这时,不相干的人在领导面前随口夸了你的才华,领导回过头来认真地看你的材料,印象就特别深。领导越信任,干涉越少,写作的自由度越大,越能挥洒自如。反之,就会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越写越差,最终被彻底淘汰。
秘书写材料有很多“不足与外人道也”的苦衷。
第一怕劈头三斧子。领导时间宝贵,有时候改稿子,没有通读,抓笔就挥,大删大改。负责任的秘书写材料,就像裁缝做衣服。如果领导什么都不看,拿把大剪刀,在你的成衣上剪一个大窟窿,那就很麻烦。面对着这个大口子,如同面对自己身上的伤口,你不敢更动,又不能不动。动,也只能围绕口子缝缝补补。常常搁笔叹息:“老先生为什么要在这儿开个口子,是不是要在这儿缝个口袋?这不破坏了整体布局吗?郁闷!”
第二怕领导不能会意。公务文字都讲究个深入浅出,文字浅显。但是,有时也回避不了生僻字和引用语,这时就让人踌躇:怕领导误读。领导不是训诂学者,念错字,读破句,与情可原,与理可通。写稿子的时候,秘书就要考虑,少用生僻字,少引古诗文、外国语。对生僻字,可不可以注音呢?似乎也不妥。那是对领导文化水平的低估。有时候,秘书只能有意无意地在领导面前唠叨这句话,但是,领导哪会在意你的苦心呢?
第三是对现行机关文风深恶痛绝。公文太长、太空,上下相套,左右相袭,津津于辞藻,沾沾于耦合。文字上习惯于标题齐整、段落规整、句式工整,形式上过分雕琢,逻辑上过分周延,而内容空洞,精神僵化,思想苍白。我强烈呼吁,要像唐宋八大家反对六朝骈骊文,彻底变革公文文风。文风不改,学风改不了,思想更新不了,官僚习气去不了。
“工作务求默契,亲密不可无间”
秘书岗位很能锻炼人、培养人,充满了机会。秘书队伍是领导干部的摇篮。机关秘书不是终身职业,它只是一个过渡,一个晋升之阶。
近水楼台先得月,也需要有才能。“非学无以广才”,在纷繁的信息中,迅速汲取有用的知识,是秘书的基本功。秘书是杂家,是通才,涉猎不能不广,思维不能不敏锐,情况不能不知,文件不能不学,书本不能不读。工作,逼着我们苦学、多学、快学。而在一知半解,囫囵吞枣中,精神世界也不知不觉地丰富起来。
跟在领导身边,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秘书的受益是全方位的。领导们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艺术,对急难局面的控制能力,对无可奈何之事大而化之的水平,无处不是学问,却又是任何学校学不到的真知。行政能力,更需要综合素质,而不是专业知识;更需要工作经验,而不是理论水平。秘书每天接触的都是各式各样的行政实务,蕴含着资政佐治的真经。秘书学是一门实学和显学,因为它继承了领导学的衣钵。
马丁·路德说:“不择手段,完成最高道德。”一定级别的领导,都有一定的手段。那么多领导在运用权术和心术,影响着秘书。这些秘书当了领导,又去影响下一代秘书。这是社会的悲哀。
我常常想到康德的话,惟有头顶上浩瀚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令,令我永久地敬畏。
当秘书要有操守。党政机关的秘书,是国家公务员,是一个体面的社会公职,不是领导的附属品,不存在人身依赖和人格依附。我在县委办的时候,有一次去食堂打饭,食堂的师傅对我说:“当秘书,风光。但要记住,跟组织,不跟人。”
这是一位得道的师傅。我铭记他的话!
领导对秘书再好,在私人空间里,秘书也要主动地保持距离。工作务求默契,亲密不可无间。与闻过深,实为祸因。这一点,古往今来,殷鉴斑斑。
距离产生美感,也产生安全。当领导升迁的时候,也许身为他们的秘书,没有沾上很大的光。但是,当另一种情况出现时,却可以保持纯洁的品质、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人生,无私于组织,无愧于家人,无悔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