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厨师爷特意拿出了他舍不得再穿的雪白的工作服,保持清洁,现在已经成了一件有难度的事。
记者:这个水是吃的水吗?
王杰:是用的水,洗碗啊,煮饭啊这些,不是直接饮用,直接饮用我们一个锅炉烧开再喝。
记者:这是从哪(拉来的)?
王杰:这是从法念河拉过来的。
记者:四个缸够多少个学生用多久啊?
王杰:四个缸,我们一般节约的话,一天可以用完,因为这里有200多个学生。
记者:节约的话这4个缸,一天的话就都用完了。
王杰:对啊。
记者:没了怎么办,再拉?
王杰:没了节约再节约,就这个样子,我们已经这样,差不多4个月都这样度过来了。
记者:4个月。
记者:校长这个水是干嘛用的?
王杰:这是给学生洗碗的,这个有洗洁精,先在这个洗了,然后再在那个里洗。
解说:一顿饭过后,一缸水马上就快要见底了,如果要让全校的娃娃们都洗个囫囵澡的话,恐怕这4个水缸并不够用,王校长该怎么办呢?
老支书到达了第一个取水点。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全村的居民靠的就是这里的从山涧中流淌下来的水源,老支书并不认识这位洗衣服的妇女,看来其它村庄的村民也开始到这里来取水了。
记者:大姐,你家在哪啊?
解说:看来是位彝族大姐,并且,还很害羞。
同期:乡上派驻的工作队是不是都就位了?
同期:全部就位了。
解说:和老支书说话的是安龙堡乡的党委书记,李家荣。他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各村去看看。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干部们是否都在自己应该在的岗位上。
当地的疾控部门也来到取水点。
记者:这是什么东西?
疾控部门工作人员:这是消毒剂、消毒灵,给紧急水源消毒的。
记者:闻着是漂白粉的味道。
疾控部门工作人员:对。
记者:跟漂白粉是同一个东西吗?
疾控部门工作人员:实质是一样的,只是纯度比它高一点。单纯的漂白粉是这个,这个用在水面积大一点的水源。
记者:像这种干旱的时候,防疫部门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疾控部门工作人员:最重要的就是,对水源的消毒、监测,(避免)夏季和春季常见传染病。今年还有一个就是消化道传染病,由于缺水以后……
记者:会是什么?比如拉肚子?
疾控部门工作人员:也就是霍乱、菌痢和甲肝,这三种疾病,是消化道传染病。
解说:趁着我们跟医生搭话的功夫,老支书和两位村民已经装满了一车水,用塑料布扎成的大口袋是他们自制的装水的容器。
眼看着天阴沉了下来,似乎又要下雨了。山路蜿蜒狭窄,一旦下雨就会变得非常湿滑,老支书的这辆农用车根本对付不了那样的路况。但是,今天又必须把这车水送到山顶上的塔铺村去,于是老支书决定,放弃去其它取水点查看的计划,赶在下雨之前上山。
同期:村里抽水机放在取水点了,就在水塘边。
同期:你装完水之后,把抽水机一起带回来,赶紧走吧。
解说:这个季节被当地的农民称为小春,如果是在正常年景,大伙儿应该都在忙着收获蚕豆和麦子,但是今年……
施文荣(楚雄彝族自治州安龙堡乡说全村 党支部书记):是啊,今年这个地方对面的这座山,一座山的树木全都晒死了,特别是松树,松树可能不耐旱,对面这些松树,全部都晒死掉了。
记者:那像耕地呢?像这种耕地呢?
施文荣:耕地是没有庄稼了,庄稼种子撒进去以后,是没发(芽)出来了,没有下过雨,所以今年小春一颗都收不到了,连种子都没有了,要重新去长。
2010年3月28日 第二天 下午4:00
解说:这就是塔铺村,90%的村民都是彝族,他们已经在这个山顶上世代居住了200多年。
老支书和这一车水,在下雨之前赶到了。每户村民每天可以领到两挑水,大约200来斤。马上就要下雨了。
记者:最近多长时间没有下这么大雨了?
施文荣:差不多半年多没有下过这种雨了,这场雨算是比较及时,老天爷感动了。
记者:你觉得它(这场雨)能对你们这儿的旱情有多少缓解?
施文荣:最起码育秧方面,还有烤烟秧苗方面是大有好处了。
解说:头一次,从山脚下拉来的一车水竟然没有分完。
一个小时之后,雨停了,老支书完成了今天的工作,下山了。
在说全村小学,王校长正在为明后天安排孩子们洗澡做准备。
王杰:想跟他定一下,叫他腾一点时间出来,给我们拉一下水,前段时间都是他帮忙拉。
记者:他有车啊?
王杰:他有车,他的车有大水罐、有设备,就那个车可以拉。
记者:(拉水车)就在那是吧?
王杰:绕一下。
解说:给负责拉水的司机的电话没有打通,王校长要过去看看司机是否在家。
记者:就用这个车拉是吗?
王杰:是的,这个车坏了。
记者:坏了?
王杰:地上摆的都是(修理)工具。
记者:那怎么办?那明天要是没车的话。
王杰:只有这个车了,只有这个车可以拉。
解说:看来明天给孩子们拉水洗澡的计划,可能实现不了了。王校长想到,如果学校里多备几个水缸,或许就不用这么频繁地去拉水了。
记者:商店是底下这个?关着门呢。
王杰:老李,你家水缸有吗?
解说:对我们的出现感到有点不适应的老李,是杂货埔的老板,王校长和他一起去看看库房里有没有合适的水缸。
王杰:这个是大的啊,我记得你卖的比这个更大。
记者:这个够大吗?不够?还有更大的吗?
王杰:最大的了。
王杰:没有调(货)来,是最大的了,是吧?几天可以调货来?
老李(杂货店老板):你要比这大的,那要多大的。
王杰:再整两个,我们学校要两个大大的。
记者:卖了多少个水缸了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