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手机段子流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8日13:14  人民论坛杂志

  小小段子,搅动中国

  ——“如何看待手机段子流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2010-06-23 14:13:32 来源:《人民论坛》(总第294期) 作者: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

  阅读提示:目前,手机短信成为最快捷、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一条条手机“段子”激起民间千层浪,“段子交往”渐成风气,成为亲朋好友、同事、同学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据人民论坛杂志记者了解,这一新型交流方式不仅在一般公众中流行,也越来越得到公务员的认同,很多相当级别的官员也爱好“段子交往”。

  不同的“段子”表达了的不同心态、情感,从另一个角度上反映了舆情、民意。据人民论坛记者观察,当前“段子交往”呈现三个趋势:

  参与群体越来越广;

  收发频次越来越多;

  内容越来越精彩。

  不少红段子、黄段子、灰段子变得“段段精彩”,使中国式的智慧与幽默得以充分展现。

  为何越来越多的人津津乐道于手机段子?“段子交往”为何越来越流行?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针对以上公众关注的问题,人民论坛杂志做了关于“如何看待手机段子流行”的问卷调查。

  调查分为两部分:一为网络问卷。与人民论坛网、新浪网等网站联合推出,受到网友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参与调查的网友达8762位;二为书面问卷。共调查了四个群体,分别是专家、公务员、公司白领和大学生群体,共发放书面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48份。此次调查问卷总计9810份。

  问卷调查鸣谢单位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江苏省委组织部

  广东鹤山组织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联勤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山东新闻网济宁新闻中心(网上济宁)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江苏省洪泽县信息化办公室

  问一:段子交往的比例和频次是多少

  中国人几乎全民皆段子,其中,干部群体收发段子的比例最高,近四成干部选择“五到六成”

  “在您收发的短信当中,段子占的比例有多高?”在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所调查的专家、公务员、公司白领和大学生四类群体中,干部群体收发段子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群体,近四成干部选择“五到六成”。数据显示,在针对干部群体回收的300份问卷中,有近四成的受调查者选择“五至六成”(占38.2%);选择“三至四成”(占35.6%);选择“一至二成”(占16.4%);选择“七八成以上”(占6.3%);选择“一成不到”(占3.5%)。

  然而,网络调查结果显示:28.65%的受调查者选择“一至两成”;18.6%的受调查者选择“三至四成”;15.5%的受调查者选择“五至六成”;5.8%的受调查者选择“七八成以上”;31.45%的受调查者选择“一成不到”。

  从两种不同方式的调查结果看,书面问卷的调查结果与网络调查结果有很大的不同。

  为何干部群体手机段子收发比例和频次更高,专家认为原因有三:一是干部这一群体平时工作比较忙,交流沟通的方式有所受限,使用网络的时间比较少,大多数干部很少用QQ、MSN、飞信等时髦的网络沟通交流软件;二是段子难写,非一般草根能写得出,干部在这方面有突出的优势;三是与段子的传播渠道有关,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中上层人士,可能掌握的手机段子资源比普通民众会多一些。

  书面问卷的其他三类群体与网络调查结果出入不大,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一至两成”和“三至四成”,均占25%和20%左右。

  您“段子交往”的频次是多少?调查结果显示,35.4%的受调查者认为“过年、过节才收发”。现代生活节奏比较快,一部分人的生活和工作时时处在紧张的状态之下,因此,更多选择的是“过年、过节才收发”手机段子,平时也就无暇顾及。然而,也有33.4%的受调查者选择“以周为单位,每周都收发”,只有3%的受调查者选择“很少,几乎没有”,这说明,中国人几乎全民皆段子,手机正在成为移动传播时代的大众精神消费的一种狂欢。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领导干部中,也有近四成的领导干部几乎是天天都能收到不同类型的手机段子。手机段子,已经成为了一种活跃在人们指尖的亚文化。

  问二:

  您对段子交往的态度如何

  “黄段子”不占多数;58.9%的受调查者选择“不主动、不拒绝,有选择性地参与”

  您收到或转发的哪类段子最多?调查结果显示,“祝福段子”占52.2%;“灰段子”占29.3%;“黄段子”占9.1%;“红段子”占9.4%。

  可见,过年过节发送手机段子占的比例最大,超过了五成。用手机编辑和收发祝福段子,已成为人们表达祝福的一种常用方式。但有相当部分受调查者表示,不喜欢这种群发的祝福段子,“这是大家懒得编辑短信的表现”“本来浓浓的情谊,似乎都被这些程式化的段子短信给隔离了”。

  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发送黄段子的比例并不高。因为手机段子本来就是人对人、点对点的交流,加之不适宜公开的短信内容,使得黄段子往往是在关系相对亲密的私人之间进行。有受调查者反映,在私下里,尤其是亲密的朋友间,黄段子短信是比较多的。专家认为,中国人崇尚的是含蓄,对性文化一向是避讳的,尽管已经开放了很多,但这类黄段子还主要是在小圈子里流传。

  部分受调查者表示,幽默段子是最受欢迎的,他们所追求的除了娱乐还是娱乐,幽默段子给发信者的快乐是双重的,无论发送者还是接收者,从手机幽默段子中得到的都是快乐,而互相转发的复制功能使这种快乐变成一种极其简单、快捷的互动娱乐游戏,使段子的娱乐功能放大。

  您对“段子交往”的态度如何?调查结果显示,58.9%的受调查者选择“不主动、不拒绝,有选择性地参与”;26.1%的受调查者认为“方式新、成本小又体现关怀,认同且积极参与”;9%的受调查者认为“廉价问候,骚扰太多,不认同、不参与”;6%的受调查者认为“说不清”。

  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手机段子的态度比较中立。“收到各类段子后,您一般是如何处理的?”调查结果显示,40.5%的受调查者选择“回复另一个段子”(这也说明大多数人的手机里都珍藏着一些精彩的段子);另有20.1%的受调查者表示“不回复,一笑了之”;14.5%的受调查者选择“用几个字简单回复”;14.4%的受调查者选择“说不清”。具体如何处理,主要看来往对象和手机段子的类型。有网友表示,对大多数人而言,收发手机段子是充当生活的小佐料,调剂一下生活。生活就像炒菜,一味的水煮当然索然乏味。

  问三:

  手机段子流行的原因何在

  “对社会不满的发泄渠道”(占37.3%)、“交流感情的需要”(占23.3%)分别排在前两位

  手机段子何以盛行?排在前三位的选择分别为:“对社会不满的发泄渠道”(占37.3%);“交流感情的需要”(占23.3%);“政治开明、言论自由的结果”(占18.9%)。

  专家认为,手机段子抓住的是公众的心,公众作为网络文化传播的主体,有不同的角色,之所以流行成为一种时尚,是因为公众不仅是段子传播的受体,也是段子创作的主体。社会个体对社会的不满进一步催生了短信文化的流行。这同时也表明,人们情绪释放的渠道太少,个性得不到张扬,欲望受到了压抑,发送手机段子似乎找到了一种宣泄的渠道与方式。

  “书信、电话、电子邮件都是连接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沟通媒介,而当手机段子盛行后,它整合了新的人际关系,形成了新的人际交往圈。”人民网网友表示。

  本次问卷调查所设置的另外两个问题也说明了手机段子在人们情感交往中的作用。当问及“您收发段子一般出于什么原因”时,39.5%的受调查者选择“加强联络,增进感情”;28.9%的受调查者选择“为了与他人分享信息”;而其他选项“向别人展示自己幽默”、“揭露事件真相”、“没有明确目的,只是一种爱好”等分别仅占受调查者的10%左右。

  当问到“您段子交往的对象一般是谁”时,48.8%的受调查者选择“以交际圈的好友、同学等为主”,排在第一位,占到受调查者的近五成;另有24.2%的受调查者认为“以工作圈上的同事、客户等为主”;19.2%的受调查者认为“以生活圈的亲朋等为主”等等。

  由此可见,“工作圈”、“生活圈”、“交际圈”这“三圈”,是绝大多数人进行“段子交往”和发送短信的主要对象。

  专家表示,段子文化的出现,是社会环境宽松、人们价值取向宽容的结果。多色段子的流行,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同时也是人们文化创造积极性的表现。正因为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没有简单地动用权力和行政手段剿杀,人们的广泛参与,手机段子才渐成一种文化。

  问四:

  如何看待黄段子、灰段子、红段子

  48.4%的受调查者认为黄段子、灰段子“ 无伤大雅,可加强引导”;49.9%的受调查者认为红段子“不应沦为宣教工具”

  您如何看待黄段子、灰段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茶余饭后的幽默,无伤大雅,可加强引导”,占受调查者的48.4%;“缓解现代人紧张生活的润滑剂,正面效应大于负面”,占受调查者的30.2%。这一结果表明,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存压力大,精神紧张度高,透着智慧与幽默的段子,也就成为了人们释放压力,轻松娱乐的一种相对便捷的方式;另有11.6%的受调查者选择“社会心理异化、道德滑坡的表现,应制止”;9.8%的受调查者选择“不好说”。

  不少受访者表示,黄段子往往只在相互熟悉的朋友圈子传播,其目的往往是相互娱乐, 传播范围有限。一些不违反法律的灰色段子有时也仅是一种情感宣泄的方式,但不宜过度传播。同时,受访者提醒,要警惕一些依靠散布不法段子内容获利的行为。

  专家还认为消极段子对已经形成成熟价值观的成人来说影响甚微,不必过多放大其负面社会影响。

  您如何看待红段子?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9.9%的受调查者认为“不应沦为宣教工具,否则会失去生命力”。这一调查结果反映出了人们对红段子的发展忧虑。人民论坛网网友留言道:“如果是政府宣传发红段子,要想让公众接受,就要切忌给受众一种被教育、被宣传的感觉。”

  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苟世祥教授认为,在“主流文化缺位”和“手机短信业务呈几何倍数增长”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红段子的出现和流行,当红段子成为一种通信时尚时,又会不会对草根精神造成堵塞和打击?这些同样也值得我们反思。

  同时,受调查者普遍反映,区分“红段子”与“黄段子”“灰段子”意义并不大,正如区分有籽和无籽的石榴一样,有多此一举之嫌。段子本身只是一种信息,段子交往的内容与层次才是问题的关键。

  大部分受调查者认为,“段子交往”是一种个人行为,没有必要对其上纲上线。

  整治不良短信的良方在哪里?调查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是“通信服务商应加大技术防范措施”,占受调查者的27.6%;排在第二位的是“通过政府立法、出台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完善管理体制”,占受调查者的22.1%。可见在监管方面,从技术上应加大防范力度,但技术上往往不易控制,且会导致其他类型的传播方式出现,效果可能不大。通过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宜疏不宜堵”,积极引导公众传播积极向上的红段子,避免传播具有消极影响的段子,是更为切实可行的办法。

  此外,还有18.5%的受调查者选择“尽快严格手机入网实名登记制度”;15.5%的受调查者选择“对乱发黄色段子予以严厉的经济处罚”;16.3%的受调查者选择“其它”。

  勿庸置疑,短信的这种传播方式,虽按键无声,却如细胞分裂般蔓延。作为一种中国式的大众文化现象,对其重要性、影响力应予以充分考量。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周晓燕)

  网友声音:

  段子也会退出历史舞台

  新浪网网友石头:手机段子交往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也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退出历史舞台。

  红色段子大家都需要

  网友一刀:不得不承认,这些手机段子确实有不少好的,精彩的,甚至脍炙人口的精品,有些几年前的至今仍耳熟能详。现在首要的是控制一下黄色的、商业性质的广告等骚扰垃圾短信。红色段子大家都需要,尤其是逢年过节,有助于联络,增进感情。

  不能便宜了中国移动

  人民论坛网网友哈哈镜:别人不给我发,我收到后也不给别人发,不能便宜了中国移动!有少数经典的段子会记住,在聚会吃饭时讲给大家听,博取一乐。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手机 段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