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舟曲灾害发生时父亲护女成泥塑 母亲托幼子获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8日11:49  新民周刊
舟曲灾害发生时父亲护女成泥塑母亲托幼子获救
新民周刊604期封面图片。

舟曲灾害发生时父亲护女成泥塑母亲托幼子获救
甘肃舟曲泥石流救援现场目击。图为受灾的群众。

舟曲灾害发生时父亲护女成泥塑母亲托幼子获救
  见到这三名小女孩时,三名孩子正在给过往的救援人员义务送水,听到三个孩子呼喊,许多救援人员都流下了泪水。

舟曲灾害发生时父亲护女成泥塑母亲托幼子获救
温家宝总理在舟曲灾区救援现场鼓励被困人员。

  同舟共济

  灾害发生后的第七天,在泥石流冲积带月圆村的废墟下,37岁的村民潘菊以及他年仅6岁的女儿潘凡的遗体被发现了。

  十多名参与救援挖掘的兰州军区防化团战士和当地村民站在这对父女遗体周边唏嘘不已——年轻的父亲紧紧将女儿搂在怀里,救援人员无法也不忍再将他的手从孩子的背上掰开。

  满目疮痍的废墟中,父女俩就像一尊泥塑,永远定格在泥石流来袭的那一刻。

  挖掘现场陷入长时间的沉寂,没有人忍心去打破他们的沉静,年轻的战士们将父女俩抬放到同一个担架上。

  “生前在一起,现在也不能让他们分开。”防化团一营的战士高亮哽咽着说。

  这是灾后舟曲的一双手,诉说着舟曲七天前的那场劫难。

  8月7日深夜,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一场持续40多分钟的瞬间性强暴雨引发了三眼峪、罗家峪等四条沟系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约180万立方米的泥石流就像一头发了疯的野兽自北向南,吞噬了舟曲三分之一的县城。

  在振聋发聩的轰鸣声中,泥石流裹挟着巨石、被损毁的建筑以及遇难者的遗体,一直冲向横穿县城的白龙江,将白龙江水位整体抬高近10米,迅速形成了堰塞湖,约三分之一的舟曲县城被淹没。

  舟曲县城剩下的三分之一县城成为幸存者的避难所,当灾害过后的第七天,也就是民间习俗的“头七”,站在舟曲县城的制高点,长约5公里、平均宽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的泥石流冲积带仍然让人不寒而栗。

  如果不是淤泥中七零八散的房屋废墟,很难想象这条灰白色泥石流冲积带下曾经是舟曲人员密集的居住区与商业繁华区。

  曾经的“陇上小江南”已然成为人间炼狱,截至8月14日16时,这场特大山洪泥石流已经造成1239人遇难,505人失踪。

  与地震灾害不同,泥石流灾害中,人员一旦被埋,生还的几率近乎渺茫。19岁的女孩刘春花扑到在废墟中,用她因悲痛颤抖不已的双手拼命挖掘着冰冷的淤泥。

  她哭喊着父母、弟弟妹妹的名字,在场的救援人员、村民、亲友,没有人能阻止这个女孩,直至三个小时后,她因过度悲伤、疲劳晕倒在地。

  这是灾后舟曲的一双手,诉说着生死离别的悲痛,至今仍有很多刘春花这样的舟曲人在废墟中寻找他们亲人的遗体。

  找出每一位遇难者的遗体,这是给予生者最大的慰藉,尽管困难重重。承担这个任务的主要是来自甘肃及周边地区的武警、部队官兵,他们中很多人都是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90后”。

  舟曲的手

  一名叫杨贡确东智的民警,事发当晚,把妻子和年幼的孩子托出院墙后准备离开时,不远处传来呼救声。此时,他只要轻松一跃,就可脱离危险。但看到身后铺天盖地涌来的泥石流,身为警察的他没有任何犹豫,与妻子简单的眼神交流后,选择了返回去救人,却再也没能回到亲人身边。

  首席记者/杨 江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死伤最为惨烈的泥石流灾害。当大灾来临,我们再一次看到了轰轰烈烈的大救援场面。

  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无数双手。

  33岁的母亲杨露梅,在黑暗中竭力将4岁的幼子托出泥石流,直至8小时后获救。

  这是灾后舟曲的一双手,书写着母爱的光芒。

  8岁女孩王永霞,她和自己的三个小姐妹,一次次来回为救援人员、受灾群众送水,她们是无数灾区志愿者中年纪最小的“00后”,灾难以这种沉重的方式启迪了这些年幼的孩子关于生命的诠释。

  王永霞稚嫩的双手高举水杯,她在以自己的方式感谢外界的援助。

  这是灾后舟曲的一双手,感恩与公民意识觉醒的双手。

  30岁的月圆村村民何建舟,他临危受命,代理月圆村村长,领着仅存的几十个村民生产自救,血疱满手不停歇。

  这是灾后舟曲的一双手,大灾来临不屈不折的手。

  还有一双手,来自北京,8月8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同以往一样及时出现在舟曲的救援现场,体现了一个大国总理的政治责任与亲民情怀。

  他埋头钻进残垣断壁,将一只千斤顶递给废墟下正在营救一对母子的官兵。

  这同样是一双普通的手,通过这双手,我们看到了舟曲之外更多的援助之手。

  他们都是舟曲的手,一样的肤色,一样的沾满淤泥。

  无数双手,共同谱写了这场抗洪救灾的伟大篇章,共同彰显着大灾面前的人性光芒。

  他们,共同撑起了舟曲的明天。

  母亲

  这是一位平凡的舟曲女人,一位伟大的母亲。

  躺在甘肃省中医院爱心病房病床上的杨露梅,一双瘦弱的手成为媒体竞相拍摄的焦点。由于长时间被困泥石流中,加之一直奋力托举着儿子,她的左肩关节、胯部布满外伤,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左下肢至今没有知觉。

  33岁的杨露梅是舟曲县城关镇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医生,8月7日夜里10点30分,家住城关镇北街的杨露梅像往常一样,将4岁的儿子高原哄睡后,坐在台灯下整理一天的病历。

  半个小时后,远在100公里外一个供电所上班的丈夫高世全照例打来了电话,一番嘘寒问暖后,高世全嘱咐妻子早点睡觉。

  整理完病历后,杨露梅躺到了儿子身边,就在她快入睡时,迷糊中突然听到了屋外一阵嘈杂,紧接着轰隆隆的声音由远而至。

  她听到了“救命啊!救命啊!”的呼救声与玻璃破碎、房屋倒塌的声音。

  “地震了?!”杨露梅一把抱起熟睡中的孩子,往外跑,刚跑到客厅,房门就被冲开了一个裂缝,电停了,黑暗中,她隐约看到一团黑糊糊的东西涌了进来。

  她想抱着孩子从窗口爬出去,但外面倒塌的墙壁已经挡住了去路,杨露梅想起墙角里有一台比她高出近一头的冰箱。

  此时的杨露梅仍然以为是发生了地震,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舟曲也是一个重灾区,15人死亡,59人受伤。经验告诉她,地震发生时,墙角相对安全。

  杨露梅抱着孩子匆忙退到墙角冰箱处,从房门裂口涌进来的黑糊糊的东西很快冲到她的脚下,将母子二人包围。

  杨露梅这才意识到发生泥石流了,她回忆,泥石流的冲击力很大,令她几乎难以站住,黑暗中,杨露梅本能地用右手使劲撑起儿子的腋窝,同时,用右膝牢牢抵住孩子的屁股,将孩子的脊背顶在冰箱上。

  泥浆不断上涌,很快淹没了杨露梅的大腿、胸、脖颈,就在快涌进她的嘴时,泥浆神奇地停止了上涨。

  突然而至的灾难将4岁的高原吓得号啕大哭,哭喊着要爸爸,杨露梅一边竭力用右半边身子抵住儿子,一边将左手从黏稠的泥浆中艰难地拔出,摸索着将孩子和自己嘴巴边的泥浆一点点拨开。

  她惊魂未定地回忆,泥石流逐渐变硬,就像水泥混凝土一样将他们母子凝固在房屋内。

  恐惧与绝望在黑暗中笼罩着这对母子,杨露梅用左腿支撑着母子俩全部的重量,不敢动弹,生怕稍有闪失便会陷进泥石流中。

  窗外,电闪雷鸣,杨露梅不断安慰着哭喊的孩子。

  就在泥石流发生后不久,100公里外的高世全也接到了朋友的电话,告诉他泥石流掩埋了舟曲县城。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新民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舟曲 救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