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世界气象组织对中国气象站频频搬迁不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9日11:42  南方周末

  比如降雨量在100mm以上的大暴雨,10级以上大风,姚志展说,分别需要更高级别的技术官员签发,涉及到全市性动员的警报,譬如台风紧急警报须经市防汛总指挥签发。这使预报员及所有责任承担者需要考虑的,除了技术型问题,还不可避免地包括气象系统的责任制与考核机制。

  对于40℃以上高温天气的预报并不是一律倾向于保守与压低。

  入夏以来,北京和重庆均有超过40℃的实测温度纪录,但北京没有预报40℃,重庆有预报;湖南省气象台今年也预报了局部地区温度将超40℃,其首次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则是在2006年。

  对于民众普遍感受酷暑的上海,上海市气象信息传媒中心技术总监姚志展认为,并不是刻意不报40℃,而是出现几率本身太小,一百多年来上海地区的气象记录中出现得也不多。今年出现连续4天39℃以上,既打破记录也属于小概率事件。“不过也不是每个地方都一样高,海边的部分会低一些,城中心的会高一些。预报温度只是总体上的温度。”

  “预报员对极端天气预报的拿捏,基本是以考核标准为基准的。”广东省气象台前高工李开乐说,有些地方鼓励把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预报严重些,以给政府防灾减灾工作留有余地,有些地方则会倾向考虑预防的成本与扰民的风险,鼓励保守预报,这些都会呈现在气象系统的考核机制中。

  比如,广东省台一位专家告诉本报记者,2008年广州冰灾期间,其间几天预测结果是晴天,但在举行大会商反复讨论后,最后决定保守预报,否则,如果滞留旅客又开始大规模返乡,万一再度出现冰雨天气,灾情更不可控。

  接受本报记者访问的广东、湖南、四川等五家市级气象台工作人员都承认,考核给自己带来很大压力。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对极端危害天气预报是否做了成功预测,以及预报的精准度。每年年底,各省系统内都会进行排名。

  上海市气象信息传媒中心技术总监姚志展说,即使没有考核,也养成了紧张的惯性。比如一次预测次日有降雨,晚上睡觉时一听见外面滴答水声,立即跑出去看,结果是空调在滴水……

  无处安放的观测站?

  世界气象组织对中国气象站频频搬迁表达过不满,他们认为这将降低中国当地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从而影响全球气象数据交换系统的正常运转。

  除了考核的压力,气象系统还时常陷入弱势境地。根据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一致标准,百叶箱所在的气象站的空旷度须精确到其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障碍物高度的8~10倍。比如,如果气象站周围有栋5米高的楼房,那气象站与它之间要留够40~50米的间隔。

  但是,随着城市迅速扩张与土地开发商用,许多地方的气象站被迫频频搬迁。

  作为全国气象观测站平均迁站次数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一个气象站最多迁了6次以上;广东省目前有86个气象站,因探测环境受破坏而被迫迁移的多达54个;1980~2007年间,福建有14个气象台站受到不同程度破坏,22个基本测站被迫搬迁;海南省约三成气象观测场环境受影响或破坏;河北全省142个气象观测台站中有57个遭破坏或被迫搬迁,比例达到四成……

  而观测站尤其是各地代表站的数据采集对于最终的天气预报结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一个明显的例子即是今年入夏以来上海气温的统计。根据中国天气网记载,今年6~8月份连续三个月上海无高温日。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解释,其原因就在于中央气象台只统计上海代表站的资料,而这个代表站在靠近海边的地方,“温度比较低”。

  据外媒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对中国气象站频频搬迁表达过不满,他们认为这将降低中国当地天气预报的准确度,从而影响全球气象数据交换系统的正常运转。

  负面影响已然显现。上世纪90年代末,山西太原娄烦县曾出现一次大范围的霜冻,而当地气象观测站测出的温度却是3℃以上。并且,太原一些县级气象站连续十几年没有观测出大风。

  广东省气象局局长余勇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频频搬站造成探测数据的不连贯,令气候资料的可比性大大降低,这才是最致命的伤害。

  中央级气象系统内一名知情人透露,某知名城市甚至为了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将气象站迁至更郊区的空旷草场上,以给整座城市“技术性降温”。

  不过,本报记者致电该市气象台核实情况时,宣传处工作人员否认了这一说法,“我们是正常迁移。”他说。

  普通人能否享受精确预报?

  是否可对不同工作岗位和更小范围空间的劳动者提供更细致的天气服务?所有受访者都称:将来会的。

  8月初,高温持续,户外作业民工猝死人数超过十人。8月9日,全国总工会发布紧急通知,督促各企业“严格控制加班加点,减少高温时段作业,增加生产作业中的职工轮休,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

  全国总工会以电邮方式回复本报记者说,目前中国关于高温劳动保护的惟一一部全国性规范性文件是1960年颁布实施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至今50年未曾修改过,其中大部分规定已经不再适合。且该条例对高温的界定、高温休假、高温补助等具体细则均未明确,局限性较大。

  2007年,几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指出,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

  随后,全国各地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高温停工的规定,例如去年7月,杭州市总工会、市经委、市建委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温期间防暑降温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气温达到35℃以上时,11时至15时期间应暂停在阳光直射下作业;气温达到38℃及以上时,原则上要停工。

  但总工会在邮件中强调,这些规定都是非强制性的,没有法律效力。

  据济南当地媒体报道,几名工人高温作业猝死。不知这些不幸的工人生前有没有机会收到当日天气预报。但即使是收到高温预警,也不足以让他们对完全暴露在太阳下的工作环境持以警惕,更不足以使工地老板做出停工,至少缩短工时的决定。

  实际上,部分人群已享受到了气温实时滚动报道的精准服务,不过目前还是以关乎国家形象的场合为主。迄今最精致的服务要属上海世博园区的气象信号塔了。

  这座由原上海南市发电厂165米高的烟囱改建而成的巨型气温计,不但可对世博园区的天气状况进行60分钟更新一次的报告,塔上灯光还可与地面投影灯光交替进行,展示主题灯光小品。

  上海市气象信息传媒中心技术总监姚志展介绍,世博会开幕式上,气象局对场地的风况还提供了更为精细的服务,比如离地面几米高的地方,水面上的风况达到了多少级的风,风向怎样,表演项目怎么应变,焰火项目会不会取消等。

  而在今年11月份广州举办亚运会期间,据广东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首席专家何夏江说,省气象局也将对不同场馆提供精确天气报告。

  但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贵名同时解释,诸如针对世博和亚运的气象服务属于特别时刻的预报,并非机械化预报。“要靠好多人的经验和特殊资料,耗费了大量人力,集中了很多精英,没法日常化。”

  那么,是否可对不同工作岗位和更小范围空间的劳动者提供更细致的天气服务?所有受访者都称:将来会的。

  必须正视的事实是,在日常预报方面,现有的科技水平还无法达到完全精准。杨贵名介绍说,目前我国的预报,在平原地区的准确率比较高,西部地区误差就比较大;季节上夏季与冬季冷空气来袭时准确率较高;但在季节转换的时候,误差就较大。即使以首都北京为例,准确率大概也只达到80%。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南方周末

更多关于 高温 死亡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