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微博成为生活记录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20日12:48  三联生活周刊
微博成为生活记录本
文怡

微博成为生活记录本
KALLEN

  现在,微博(http://t.sina.com.cn)已经变成了文怡的生活记录本。“我的见闻,我的喜怒哀乐,微博上展现的是我纯粹的生活,几乎是完全透明的一天。”文怡去日本参加一个组织举办的食品安全活动,即使每天要花两三百块的手机上网费,她也乐此不疲地发微博。在日本的工厂参观生产线,她用手机给弯弯曲曲的线路拍照,在微博上发“我想的是,祖玛我能打到第六关”。去参加聚餐,一边拍美食,一边在微博里对比日本和自己美食馆中的菜色。参加无聊的会议,她找出手机里图片收藏夹里的趣味图片,配合着抱怨和无奈一齐发到微博上去。

  微博同样还记录了她工作的另一面。“我也会把一些能用微博表达清楚的生活小常识、厨房小窍门发上去。”她会把类似与“如何漂亮地切芒果”这样用三言五语能说清楚的小窍门发在微博上,配上切好的芒果图片。她会发一张机器猫坐在马桶盖上低头看书的小图,配上文字,告诉“粉丝”们,冲马桶的时候要先盖上马桶盖,否则冲水时会有大量细菌散发到空气中,污染你的毛巾和牙刷。在她的美食生活馆里有专为小朋友开设的课堂,喜欢孩子的她会把孩子们的照片和趣事记下来,在微博上分享。

  她的微博几乎都在陈述,“我会减少评论,因为我的视角有限,不能用不负责任的评论影响9万多人”。就像是看别人的微博一样,文怡喜欢看不同行业的人,他们一天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希望展现自己很真实的生活状态,让别人喜欢上这种快乐的气氛”。

  今年春节后,因为新浪宣传力度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人开始玩微博,文怡的微博“粉丝”数也开始以每天1000人的速度上涨,到现在已经有9万多人了。“其他即时通讯工具,没有网络,上不了网就用不了了,但微博有短信和彩信功能,只要你有手机就能使用。而且传统的聊天工具要不是一对一,要不是一对几个人,但微博上,你是一对9万。”文怡把微博当成了一个广播工具:“到了陌生的地方,原来下了飞机的第一件事是给爸爸、妈妈、老公打电话报平安,现在是拍一张当地的景色,发一个微博,‘我到了,你们放心’。同一时间大家都能收到,特方便的一件事。”文怡的爸爸、妈妈现在养成了天天看她微博的习惯。“工作忙了,有时一个星期才能回一次家,得用两个小时的时间陈述我这一星期发生的事。现在他们没事就刷我的微博,我有什么事都发在微博上。”

  文怡已经发了6000多条微博,她戏称自己是“双枪老太婆”。为了更方便地使用微博,她随身都带两个手机:“为了发微博,我专门办了一个联通的3G业务,上网速度快,我专门用它来回复网友的留言。但是这手机拍照比不上我原来那手机,我原来那手机是专门用来街拍,在微博上发照片的。”

  虽然分享的大多都是自己琐碎的生活点滴,但文怡却很少回复身边朋友在微博上发来的评论。“朋友的话,回不回都无所谓的,但那些向我询问的,与我聊天的陌生人,我都会去认真回复。”文怡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晚上睡前的最后一件事,都是拿着手机看微博的留言。“每一条都会看,我会把其中那些广告的留言删掉,给大家一个干净的地方聊天。我希望能让大家心里有温暖的感觉,觉得好玩,不会皱着眉头看我的微博。”

  在网络上,文怡结交了朋友,也找到了工作的同事。“我的助理就是在微博上认识的。”文怡的助理在微博上名叫“快乐的周周”,有一次她的朋友转发了文怡的一条微博,周周当即觉得这人说话太逗了,于是开始关注文怡的博客和微博。“有一段时间,我老发现有个人抢我博客的沙发。如果有陌生人在我的微博上向我提问,比如某个菜怎么做,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这个人总会把我博客的一个链接回复给人家。”后来在救助被遗弃儿童的义工工作中,文怡与周周终于在现实中相识了,聪明能干的周周于是成了文怡的助理,负责文怡所有与工作相关的事情。“我的所有同事,包括淘宝网店的员工,全都是我在微博和博客上认识的人。这事搁10年前,爸爸、妈妈要是知道你去见网友,肯定觉得是件挺不可思议的事。”

  Kallen的社交规则

  “从短信、飞信到微博,是我的社交进化史,我特鄙视和陌生人诉衷情,但无论地产商、投资客、明星还是大学者,只要认识我的,肯定觉得我和我的微博是一致的,因为我就是一个生活中的演员。”

  记者◎葛维樱

  Kallen是微博上的社交红人。看她的留言几乎就是一个名利场,和谁见面、谁做了什么有何感受,又都点到为止从不透露关键。这些被写进来的有知名企业家、演员、媒体人等各个圈子的人,互相关心关注之情溢于言表。“我从来不写不太熟的人,也不会见个明星就合影,然后放微博上。”Kallen说,那是很多想结交名人的微博的做法,“无论名人说什么都上去巴结一番”。Kallen说自己“我只巴结那些巴结我的人”。从微博上看,她游走于各个圈子,“我写谁之前都会和对方打个招呼。在这里我就是一个正正当当的有钱人,而微博是介于公文和情书之间的,我恰好需要这种表达”。

  Kallen的表达很有意思,是少见的肉麻加有趣的混合体。很多人和她兄弟姐妹相称,微博写得火一样热情。她说:“没有微博之前我就是这个范儿,只不过微博公开了。”她的企业家朋友比如冯仑,一开始就不太能接受这种方式。“后来他们发现我就改不了,反正我没有包藏祸心,也没有说不该说的,他们也就被我带领了,自己也多少开始走这个路线。”她的职业是一家影视传媒公司的老板,合作的既有海岩、陈丹青、曾子墨这样的已成名人士,也有演艺明星。但是明星圈子对于她来说只不过是所有关系中的一环。“我的朋友圈更多在商界。我入行很晚,做经纪人不过3年的时间。”此前她曾在一家奢侈品公司工作6年,她说,“所以公关、媒体、投资这些圈子才是我熟悉的,演艺圈反而是我最晚接触的”。

  即使现在,她还是觉得,“演艺圈的人就像一个铁皮桶,外人进不去,但是里面又很乱,缺乏专业性。经纪人不是保姆就是跟班,我想改变这种交往方式”。她想用“职业经理人”之类的词来称呼,“把很多白领们使用的、商务化专业化的交往方式介绍给这些明星们。中国不像日韩,没有明星产业、明星甚至名人,都是个体户,章子怡的事情就反映了这一点。一旦出现问题,连个专业团队出谋划策的都没有,更没有能把明星和政商等各种圈子结合起来的渠道和能力”。但她也有自己的规则,她代理合作的人,必须是“不靠我也能吃上饭,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心态平和。我能帮哪个明星平点事,比如谁负面报道了或者出了岔子。可演艺圈现在风险太大,我不喜欢那些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明星,太想挣钱大红大紫了,一旦栽了就全盘皆输”。她经常告诫“人脉比钱重要”,“名人也想塑造树立自己的形象,他要是愿意挣钱我能让他忙死,可面子上我会一点也让人看不出来。于是在他们之间,我就像个卖光盘的,聪明、灵活、嘴甜”。

  “我觉得我特适合碎片化的时代,因为我就是一个一心多用的人,一定要把很多东西加在一起,很多人联系在一起,才觉得有趣。”这样的身份她觉得“掮客”这个称呼更直接。“经纪人是处理多重关系的人。商人需要明星去撑场面,得告诉他们应该请文化名人而不是小明星;明星需要投资和广告,告诉他们怎么做才能为自己铺好以后的道路,而不仅是一笔生意;政府需要商人和明星的双重支持,帮他们选择最合适的人;媒体不在乎明星却在乎企业,每个圈子都有必然的联系。可是懂得每个圈子的规则的人太少了,好在我初入社会就进了国外的奢侈品公司,给哪个电视剧投资,给哪个项目广告,我那时是个给人送钱的。”Kallen出身于军队高官家庭,不讳言自己有很多人脉靠的是家族关系。12岁就去新加坡留学,大学考了瑞士的SSE贵族学校,德语说得比英语好。2006年她从大公司出来,自己独立门户。“我就是靠商业推广起家的,那时海岩剧的推广我做了很多,他是我的贵人,让我赚到了钱。写文案,商业推广、植入式广告和赞助是我一开始最拿手的。”

  充满了派对、名流的信息发布,从今年三四月份才开始使用微博的Kallen,迅速积累了几万名“粉丝”。“一开始有人把我归为脑残炫富女,因为助理把我的玛莎拉蒂的照片放上去了,当时我参加一个跑车之旅的活动,发点今天吃了什么之类的小消息。我觉得这也太装了,我又不是明星。以后我还是以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想法为主吧。”

  Kallen觉得用这些甜言蜜语的小发言,随时关注、对朋友和认识的人表达感情并没什么问题。“请我吃饭、邀请我去聚会,我一定在微博上表示一下感谢。以前我是飞信的爱好者,经常和一堆朋友倾诉衷肠,动不动就群发自己突然有点小想法什么的,我就是一个乐于表达的人。人家回不回我并不重要。”她关注的人里,三成是熟人朋友,三成是业务往来的伙伴,剩下的就是完全不认识的人。“再好的关系,不联络也会疏远,我是那种一定要嘘寒问暖,把平时关系维持好的人,而且我愿意主动付出关心。”

  她营造的环境是“一个场子,没有人砸,都是捧的”。Kallen说维持这一点着实不容易,“娱乐圈更像是江湖,传帮带的,关系、靠山这些更重要,你说你大公司待过、留过学还外语好,谁理你?你不是华谊、保利、太和,就没人带你玩。我自己做个小公司,再弄一堆没名没姓的人,我不成了马戏班班主了?我只能选择大家看起来是名流又需要这些圈子的人。他们也很挑剔,没见过世面也入不了眼,没人教我该怎么做”。她“强迫”自己的朋友和生意伙伴对自己的发言有反应,细致又自我的表述中,她是最亲密最可靠的人。“我要让每个人都觉得,我就鲜活地在你身边,你别装和我不熟。”她嘻嘻哈哈又闪过精明得意的眼神,“名人也需要被关心,何况我和他们都认识,我从来不去关心不认识的人,万一对方在国外、开会、吃饭,关心怎么传达?网上这种方式特别好。从短信、飞信到微博,是我的社交进化史,我特鄙视和陌生人诉衷情,但无论地产商、投资客、明星还是大学者,只要认识我的,肯定觉得我和我的微博是一致的,因为我就是一个生活中的演员。”

  这种零碎的表达还有一个重要作用。“让别人知道我在做什么。王石也这样,很多要找他的人会先看他的微博,明星可能要装忙,普通人恨不能和什么事沾上边,不过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人,大多更在意自己关注的那几个圈子,和自己在其中的形象。”越来越多的名人开始适应聚会或餐会那样的场合。“微博就是这样,我肯定不做派对动物,满足于沾点名人的光,来占点便宜。我是任何场合都把自己当做主人的那种人,既然邀请我,我就会像主办方一样去维护和烘托这个场子,因为我知道大家都需要我依靠我,我做的是派对女王。”她的交际方式显然区别于“见人先说三分话”的中国式含蓄,“我从小受教育就是表达好意就行了,误会我小人无视我也没关系。随便骂人,给人扣帽子,还有做富二代状、做阔太状,这些方式已经不适应微博这个大环境了。姿态很低,志向很高的人,才容易在微博上受到大家的欢迎。我也不是靠一个人抬举的,真正私人化的交际很多也不方便放在网上。普通人的碎片当然没什么,但是精英的就不一样了,即使废话也有用处。虽然我也写很多废话,大家都知道我没骗人就行了。开微博之后有好多人认识我议论我,前几天参加一电视台节目,有人问我是谁,我说我捡过破烂,被你认出来啦!”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碎片化信息 互联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