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首套房贷者平均年龄27岁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7日20:56  BTV《天下天天谈》

  尤其像北京和上海,这两个政治、经济、金融的中心,是现在全国所有有钱人都趋向的一个中心,这样的钱往这儿投的量越多,所以这个地方,会把这个地方房价一定会炒高,全世界的房子也是这样,我们看所谓房价高的城市都是这样的中心城市。

  所以我们看,我最近这几天为了做这节目,我搜集了一些数据,最新的信心,香港最近开一个楼盘,售价相当于人民币每平米是70万,最新的楼盘价格。

  主持人:这是不是就跟刚才我们展示的柱状图差不多了,和那些城市。

  蔡鸿岩:要是按钱数来说,它已经超越了纽约和东京了,但是它平均房价还没有那么高,现在在香港20多万、30多万的楼盘非常多,我们中国的一个自身国情的特点,就是中国现在,中国的住房等式是13亿人口乘于GDP平均每年平均两位数的三十年的增长,这是中国住房需求的大等式,这个背后解读还有很多细节的东西,我就不展开去说。

  刚才我也说香港,新加坡我也得到最新的消息,新加坡最近这两年的房价也是在快速上涨,我们看华人社会,人们有这样一个投资的习俗,大家就专注于,擅长于去投资房地产,只要它在一个经济形势适合的一个情况下,他一定去买房子,而我们现在,像中国内陆,他主要是老百姓个人投资渠道,产品非常少,非常匮乏,大家有钱了之后怎么办?我们去看,现在银行的利率是负利,大量的存款怎么办?最后他如果投资的话,大家首先取向还是投资房产。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我想不是一个单一房地产的问题,是我们整个经济产业结构的问题,是这个社会,包括城市,城市整体规划,特别是在根源上,整个中国城市化整个战略规划布局上,如果我们要没有一个大的调整的话,中心城市人口压力会越来越大,

  主持人:再回到我刚才问的问题,房价真的被高估了,那您的意思就是,我可以这样理解吗?就是房价没被高估。

  蔡鸿岩:没被高估,我认为它还没被高估。

  主持人:好,欢迎回来继续收看天下天天谈,正在天津举行的达沃斯夏季论坛,房价也是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致开幕词的时候说,稳定房价和提供住房保障,是政府的职责,其实如何抑制房价过快增长,全世界也都是一个难题,我们看看其它国家是怎么做的?

  小片3   控制高房价 各国有妙招

  作为最早面临住房问题的国家之一,英国向来重视政府对住房市场的干预,方式就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形式的税收。如,房屋交易要交印花税,房屋空置,房主还要承担市政税。

  为了控制房价,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从去年10月开始连续6次加息,打击投资者。

  新加坡规定,一个家庭同时只能拥有一套组屋,防止投机多占。另外,业主出售购买时间不足1年的房屋,要缴纳高额的房产税,这对抑制炒房和商品房价格暴涨非常有效。

  德国为稳定房价,运用了严格的法律手段。如果房地产商制定的房价超过“合理房价”50%则视为触犯《刑法》,出售者最高将被判处3年徒刑。

  主持人:那两位说说这些国家的做法,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洪琳:我觉得很多的方法都值得我们借鉴,但关键的问题在哪儿?就是这些方法在当下的中国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可能我们更应该借鉴一些正在发展的国家,比如说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或者今天的印度、俄罗斯,他们的政策可能更值得我们去借鉴。

  比如说我们现在看,为什么俄罗斯,莫斯科的房价能排到第二位,十万一平米,为什么能达到这个程度?如果说是苏联解体之前是不可能这种事情,而且苏联解体之后,就是俄罗斯一开始陷入那么混乱的时候,也不是这种状况,货币贬值得很厉害,就是后来石油天然气在国际市场价格飞涨的过程中,俄罗斯很多富翁,他的财富一下积累起来,就和我们今天山西、内蒙古的煤老板一样,他当初有了钱怎么办?我们的山西老板,他是到北京来买房子,俄罗斯人也是一样,他就集中他最大的城市莫斯科,所以莫斯科这个城市,马上这个房价就会涨到今天十万,让人瞠目结舌的地位。

  那么所以说我们看到,我们面临的情况可能和他们一样,你包括日本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尤其是八十年代,我们知道他这个房地产泡沫是很大的,那个过程中其实倒不是说日本他一点办法没有,或者一点没去想解决这个问题,他也觉得泡沫大了很可怕,当时也有解决的办法,他的办法就是说,把这种比如解决公共住房,老百姓住房,应该和拉动经济要区别得开,比如说说像我们经济适用房和真正的商品房你要区别开。

  主持人:我理解你说的意思,但是可能也不是比,比如说刚才提到那些发达的国家,他们已经完成了城市化进程,然后人口也相对稳定,也没有这么多需求,投资渠道比较多,但是他们在完成城市化之前,是不是也经历过,因为中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是不是也经历过我们现在这种状况,在那个时候他们是怎么解决的?我们有什么可借鉴的?

  蔡鸿岩:在那个时候,他们也都基本上经历了跟我们相似的一个发展的过程。

  主持人:那就是说我们需要耐心来等待了,没有什么好办法。

  蔡鸿岩:对。

  主持人:可能还有一个习惯问题,或者说我们思维定式问题,因为在很多发达国家,年轻人大多数都是租房子的,我们有北京的实例,我们来看一下北京的情况。

  小片4   北京人27岁就开始买房,比发达国家提前一代人!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中心与光大银行新近合作完成的一份报告显示,近年来,北京购房人的年龄呈逐年下降趋势。报告显示,当前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该数字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和德国为42岁,我国台湾为36岁,美国首次购房年龄也达到30岁以上。

  链家地产副总裁林倩表示,如何延缓年轻人过早的购房需求以及抚平为人父母者与年轻人本人在孩子初入社会时暂时性“无产”的恐慌心理,将是北京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主持人:27岁开始买房子,是不是有点早,我觉得这也就是大学毕业没几年,而且80后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也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多数都是靠父母来帮助他们完成这第一步的跨越。那在其它国家没有这么年轻就买房的,您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

  蔡鸿岩:其实这也只是我们需求当中的一个方面,一个层面,它是一个,不能说成为我们现在整个房地产的主体导向的因素。27岁买房,这个跟我们近十几年来,包括我们住房制度政策的引导,包括舆论这样一个引导上有关系。本身中国人就有一个购房子置地的这么一个习俗,然后我们在观念灌输上,你现在不买房子就结不了婚,你不买房子就认为你是一个穷光蛋,你就是非主流的人群,形成这么一种观念。

  主持人:我也有一个小例子,今天问我们一个小女孩,说有没有男朋友,我认识一个挺不错的小伙子,她马上反应就是,有房吗?有车吗?

  蔡鸿岩:对,这是成为一种社会观念了,这就不对了,我以前做这个节目我曾说过,香港曾经有一个说法叫上车一族,就是第一次买房叫上车,这人的一辈子是跟着购房置业走的。

  主持人:得搭上这班车。

  蔡鸿岩:刚参加工作是租房,两人成家之后,慢慢有一定积蓄之后,到三四十岁才买房,买房到四十岁,个人家庭财富实力最强的时候买一个大点的房子,孩子再长大之后,再把房子变成小房子,然后最后自己养老,把大房子卖了之后,我继续用房子储蓄变成现金。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过程很合理。

  蔡鸿岩:很形象,叫上车一族,第一次买房叫上车一族,这是一个合理的,全世界我们看都是这样一个置业的这么一个过程,人的一生是这么一个置业的过程,而我们这些年所推导的,好像你毕了业,你如果参加工作就必须有房,所以现在恨不得上着大学就想着要买房,我知道前几年曾经碰到过一个温州的客户,说他孩子刚一岁多,说我要在北京买一套房子,以后我要让这个孩子上北京大学,他立了这么一个志向。

  我刚才说这个城市的核心资源,成为强磁场的核心资源是什么?优质资源是什么?就是这样,文化、医疗、教育,所有的中心都在我们这一个城市里头,那多少人是奔着这个来,我们从小就有,哪个家庭家长没有这个理想,说以后让我的孩子上北大、清华,这可麻烦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房价 楼市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