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西方公民对于房产观念值得中国借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7日20:56  BTV《天下天天谈》

  主持人:那是不是就是这种现象也会,比如说刚才我们举的这个例子,比如年轻人一定要买房,即使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也要靠父母支持,那就是因为他担心,如果现在不买,以后可能我更买不起,您越说这个房价没虚高,以后有发展空间,越搁在全球的坐标上比,就越觉得我必须此刻现在就买,放下所有的事情去买,是不是正是这种现象,使得你这房价不管多高都有人买,于是我们调控房价回落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个空间越来越小。

  洪琳:我觉得这个过程中,就是消费者,比如说我们普通老百姓,我觉得他的利益应该和政府的利益站在一起,不应该说和这个出现冲突,比如现在的购房观念上确实有很大问题,比如说年轻人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成家立业的时候,你这个房子究竟应该父母替你负责,还是自己进行负责。

  比如最近社会上几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陈光标,首善,他要裸捐,把自己财产全部捐出来,接着有相应者,冯军、周润发,都响应这个号召。如果说我们的父母将来都向这些人看齐的时候,如果说我把我财产裸捐的话,年轻人刚毕业的时候没有任何积蓄,你怎么才能做到27岁就购房这种需求。

  但是现在来讲,就是我们用传统观念来讲,孩子刚走上社会的时候,父母都要扶持一把,而且不是说扶一程,这一程可能一巴掌扶到四十岁去了。现在根本不是三十而立的概念了,四十都未必,因此他扶得很远,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思维就改变,孩子买房子,或者成家立业,所有的开销的话,不应该由父母去负责,这里面可能西方国家的一些观念,我觉得对我们来讲是有借鉴意义。

  比如说日本,同样是一个东方国家,东亚的国家,按照道理来说它的文化传统、习俗等等,和我们是很相似的,但是我们看日本,日本比如说他这个国家的住房现在是什么情况?全国来看,60%人有自己住房,40%的人是租房子,但是一些大城市,比如说像东京,它可能是倒的四六开,只有40%是买的房子,60%是租房,这种观念相对合理,而且包括面积、户型的预期上,像那种大城市,现在建设面积平均大概是60平米左右,那么这个来讲,我觉得是比较符合我们现实。

  而我们看现在看我们建的房子,面积超大,肯定是超大。

  主持人:观念是需要发生转变,但是中国确实太特殊了,中国的国情和其它国家不一样,像刚才说到租房这个事,比如说德国60%的人租房,美国租房的人也大有人在,这个60%它是涵盖所有年龄段,不仅仅是说你没有能力买的时候你就租房,这样专门指年轻人的,像现在我们有什么蚁族,还有蜗居这样的词也频频见诸报端,其实关于蜗居这个事,刚才你提到日本的例子,日本人可能对于蜗居更有体验,我们来看一下。

  小片5  日本人蜗居改造

  在日本埼玉县所泽市,吉村一家人正在为住宅问题烦恼。这个家庭面临的难题是,18平米的家要住6口人。奶奶,夫妻俩人,还有三个孩子。这个连打开冰箱门都困难的空间,如何能容下6口人,并能让奶奶和夫妇俩都拥有私人空间呢?

  宽敞住宅的空间训练师石井亨决定采用错层式结构,将原来的两层格局,变成5层。

  经过改造后,一层设有玄关、浴室,卫生间,还有奶奶的卧室。从此,吉村家告别了上厕所时膝盖顶到墙壁的时代。奶奶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单间。

  第二层,这里是厨房和餐厅。这个餐桌底部设有轨道,这样就节省空间,这个地下收纳的设计也别具匠心。

  第三层是夫妇俩的多功能卧室。三个兄妹第一次拥有属于自己的书桌。

  第四层则是孩子们的卧室和第2个卫生间。

  第五层式孩子的衣柜间同时也兼作孩子们的活动乐园。

  由于房屋格局的改变,让人遗忘了原本狭窄的空间,吉村一家三代人的情感也更紧密融洽。

  主持人:对啊,这个怎么这么多层,我觉得他们是不是乐在其中,即使可以有大的面积,或者说可以买到大房子,他们也愿意这样生活在一起?

  蔡鸿岩:本身在日本呢,就是他整个民族的习俗来说,他是经济为本,包括居住,所有的在资源上,因为他是一个资源奇缺的国家,这个要从政府,从舆论引导,从人们的本身日常的这种观念上,就要树立这样节俭的观念,住房借鉴的观念,并不是说唯大是好,是豪宅,政府可以用政策调整,除了房产税之外,你市区里超过多少面积,所谓豪宅,超过多少面积的话可以增加他的税负,增加他的交易成本,这都是一个调控的手段。

  所以政府应该更多的在这些方面下工夫,而不是过多盯房价,房价没关系,现在香港出的豪宅,60万一平米,相当于人民币60万的豪宅,它是叫微型豪宅,面积非常小,几十平米,它在市区最核心的地段,像这种豪宅出来之后,它对这个城市的一个,在房屋的城市有效利用上,有效供给上,它是有效的供给。

  主持人:对,您说的这个香港的例子可能还挺值得借鉴的,另外还有法国,它在完善廉租房方面上也有狠招。

  小片6    完善廉租房  法国出狠招

  廉租房制度是法国政府调控房价的有力手段之一,也是政府帮助贫困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最近几年,法国房价飙升带动房租大幅上涨,许多廉租房住户收入已经超标但仍不愿搬走,缺乏流动性和灵活性导致廉租房制度失去了调节能力。

  对此, 萨科齐宣布了两项措施,一是每隔三年对廉租房住户的收入重新审核,二是要求收入超标的住户或搬出去或买下房子或付额外的房租。

  主持人:在法国呢,它是必须保证20%的租房是廉租房,不知道这样的一个比例是不是也适用我们国家?

  洪琳:我觉得我们国家可以考虑自己的比例,比如说法国提出了一个20%,其它国家根据自己的情况不一样,比如新加坡可能比例会更高,因为它的国土面积极其狭小,那么为了解决大部分人住的问题,它必须推它的经济适用房,他叫租屋,提出来面积多少以下,然后这个收入有一个严格的限制,比如说新加坡就是这样,年收入超过多少的时候,你是不允许申请租屋的,你必须到商品房市场去买,它是分得很开。而我们国家每个城市都不一样的情况,我觉得这个确实可以做自己政策的调控。

  对我们来讲,比如说我们经济适用房,面积规划应该是多大,包括城市里,就像刚才我们谈的法国20%的比例,那么北京应该有多少百分比的房子,应该是这种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才能够解决我们这种人口的需求,大家最底层人群的需求

  实际上如果说大部分人,就是底层人住房的需求,不管是廉租屋的方式也好,或者经济适用房的方式,如果他解决好的话,那么商品房的价格是什么状况?就应该市场去调节,如果某一天北京市场的商品房的价格,也跟莫斯科、纽约一样,达到十万块钱一平米的时候,但是大部分人他有房子住的时候,其实对我们社会是没有影响的,这个时候我觉得它的价格真正反映它的需求。

  但是如果说北京市场上平均的房价如果达到10万的话,那真是问题来了。

  主持人:所以这是两方面的事,一方面保障性住房你要有合理的量,合理的价格,那商品房就让它随市场走吧,刚才说到法国的这个标准,不在于说是20,还是30,还是多少,而在于必须有这样一个规定。

  蔡鸿岩:我们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就是保障住房和商品房一定要严格区分开,但是这个也是有前提的,保障住房肯定是要对这个城市,这个常住人口的一个所有的保障,它对新增,外来涌入的新增人口,肯定它是,哪个国家,哪个城市也不会提供这样的支持,我们现在的矛盾,刚才说了,是新涌入人口的居住的矛盾。

  再一个就是说,保障性住房前提是对于享受保障住房人他的身份。

  主持人:资格认定。

  蔡鸿岩:对他的获得保障房的这个资质、资格要有一个严格的界定,包括推出机制,这个制度才能是合理。

  主持人:才能是公平的。

  洪琳:对,我觉得目前来讲,我们必须为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住房问题分析得很透彻,比如说就拿中国和美国来做对比,中国面临一个什么问题?就是为人找到房子住,因为我们有很多人,尤其涌入到城市的这些人口,他没有房子住,我们面临问题是为人找到房子住,而美国今天的问题是,他经过那么多年的城市化的进程,他人口增长已经很缓慢了,包括住房问题已经解决得很好,所以我们看到过去这几年,为什么出现次债问题,他是在为房子找人,他需要靠房地产的发展来拉动他的经济,他是为房子找人住。

  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我们的目标坚定不移的是为人找房子住,如果说像今天来讲的话,房地产开发商建了那么多的住房,房价死扛着不动的时候,他实际上是为房子找人。

  主持人:本末倒置了。

  洪琳:他和国家的政策完全相反的,这两个矛盾如果不调和的话,那么这个问题肯定是解决不了,所以接下来就是说,是政府向他们低头,还是房地产开发商向百姓的利益去低头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好,我们就用这句话作为今天节目的结尾吧,为人找房子住,也非常感谢两位嘉宾,为我们带来今天的看世界说房子,再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房价 楼市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