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漩涡中的深圳地铁
在总数近60的各项目中,地铁公司账本 “人头费”达20余项,比重占了三分之一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安庆 、杨峻 | 广州、深圳报道
广东省另一重镇深圳也在积极谋划雄心勃勃的地铁战略,深圳地铁于2004年12月首次通车后,成为继北京、香港、天津、上海、广州及台北后第七个拥有地铁系统的城市。
2011年6月份,深圳地铁二期工程155公里线路将开通,每天将有250万市民乘坐地铁,未来20年将有580公里地铁网络全覆盖深圳。
但是,由地铁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次第发生,并引起舆论争议纷纷,深圳地铁处于被质疑的漩涡中。
事件缘起于深圳地铁最近的一次提价听证会。
2010年7月,深圳地铁集团董事长黄瑞语出惊人,他估算,按照目前的运营状况,2012年到2016年间深圳地铁折旧和利息将亏损达220亿元,令前来视察的市人大代表瞠目结舌。
黄瑞之所以得出这样的数据,主要依据地铁票价。深圳人均地铁票价为2.8元每次,而票价实际成本则达5.9元,按此计算,加上利息,五年则亏损220亿元。
深圳地铁集团提议“政府能否提供灵活的弹性票价体制,即由政府制定票价上限,地铁公司根据运营情况合理浮动,以此弥补地铁公司高额的亏损”。
深圳市发改委委托第三方科研单位就地铁票价调整进行了调研,随后初步形成了3套方案,并举行了听证会。在地铁票价提价听证方案中,“合理分担原则”被放置在首位,调研报告认为,票务收入宜弥补运营成本。
消费者代表“十问深圳地铁”
对于听证方案和地铁成本核审报告,与会代表和网友提出诸多质疑,听证会消费者代表、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滕琛随后在各大网站实名贴出《十问深圳地铁》的帖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获得了网民几乎一边倒的支持。
滕琛向《望东方周刊》记者介绍,“十问”的主要内容为:一问深圳地铁“为何不顾地铁票务收入仅能弥补运营成本的国际惯例,二期收费三个方案测算结果票务收入都要远远大于运营成本?二问深圳地铁为何不把地铁资源性收入列入可弥补运营成本的项目中去?三问深圳地铁为何简单抄袭上海、广州地铁的收费方式而忽略对本地实际情况的参考?四问深圳地铁为何简单否定北京模式?五问深圳地铁为何刻意回避香港地铁的票价制度?六问为何由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做《二期路网客流预测》?七问为何连续选择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作出2007年至2009年3年的审计?八问为何地铁员工的平均工资是税前 7500元每月而不是《材料》宣称的4675元?九问为何不核算地铁集团其他公司的利润并弥补运营成本?十问为何2007年会务费高达139万以及2009年23万招待费如何花费的?
地铁消费者代表滕琛的另一个身份是深圳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年轻律师。2009年5月滕曾因乘坐的T108次列车晚点近1小时,将铁路经营部门告上法庭,要求退还票价款20元。
2010年9月28日,在地铁票价听证会上,消费者代表胡书亮明确提出,北京奥运期间市民享受2元一票制的优惠,到现在也未取消,深圳市民在大运期间也应该享受一票制。
与现行的票价运行体系相比,新方案提出的票价体系由目前的按站分段计价票制改为按里程分段计价票制,深圳地铁票价也将像的士那样,由起步价和里程价组成。
然而这个原则却遭遇了市民的强烈质疑。消费者代表表示:各地地铁一片亏损,为何只有深圳让消费者埋单?
深圳华商律师事务所律师谭琛对《望东方周刊》说,地铁票价完全市场化的城市并未出现,北京、广州的地铁建设和运营亏损全部由财政进行补贴。而且,深圳在2008年就曾提出要学习香港地铁的运营模式,港铁正是利用资源性收入而非票务收入来弥补运营的亏损,而深圳地铁用17亿元已经得到了包括“前海”在内的3块巨幅政策地块 ,以实践其“以地养铁”的模式。
谭琛介绍,深圳现行地铁票价实行“按站分段计价票”制,即相邻两站为一区间,四个区间为一段。起步价2元,可乘坐三个区间,后每进入一段增加1元,全程收费6元。目前,票务收入能够弥补运营成本。但随着地铁二期开通后,现行票价则开始存在问题。
深圳市发改委的通报称,地铁二期开通后,线路特征发生较大变化,而二期线路特征的改变导致现行票价如果仍“按站分段”计价则有失公平,也不能体现“递远递减”原则。
在今年的广东省“两会”期间,广东省政协委员高海生曾呼吁,实施省市两级财政1:1对地铁票价补贴的配套制度,以降低地铁票价。 但该提案最终未通过。
广东省物价局随后答复称,现阶段不宜出台对广、深两地地铁的票价补贴政策,如果出台相关政策,将加剧本省公共交通建设的不平衡状况。
地铁公司遭质疑
“根据深圳地铁三套收费方案,2014年仅仅票务收入的税后盈余可达到5.65亿、5.99亿、4.51亿。”滕琛对《望东方周刊》说,“如果再加上地铁资源性收入(即广告通讯等收入),2007年到2009年整个地铁所获得的收益达到了14.46亿,而三年同期运营成本为8.25亿,整体盈余6.21亿。”
地铁公司的运营账本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最近的提价听证会上,地铁消费者代表们拿到了由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地铁票价成本审计报告。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份成本审计报告中,从2007年~2009年,审计后的地铁公司人员工资及各种福利待遇一项,比地铁公司自己上报的数据核减掉了8600多万。
滕琛对《望东方周刊》说,大家拿到审计报告后才发现---在各大项目的具体项目下,用于发放给员工的工资、福利、补贴等“人头费”名目种类繁多,在总数近60的各项目中,地铁公司账本 “人头费”达20余项,比重占了三分之一。
2009年,深圳地铁集团一年内招聘了近3000名新员工,集团决定将地铁上盖物业中的保障性住房按一定比例分给地铁,用于安置新员工。至2011年7月,该公司运营里程将达120公里,按照每公里配员60人的标准,届时需要运营人员7200人左右。每公里60人的标准被质疑过高,超过了香港。
另外,深圳地铁集团员工的工资福利也备受诟病。《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票价听证会听证材料》宣称是4675元,而根据滕琛的调查计算,深圳地铁集团员工的平均工资是税前7500元。听证会消费者代表会后表示,自己周末已经开始研究地铁运营的成本审计,认为地铁公司在成本控制上存在不少问题。
资产管理专业人士、深圳公共预算观察志愿者吴君亮表示,自己浏览了深圳地铁调价听证方案的成本监审部分后认为,“从成本监审来看,在地铁成本的3大部分---运营成本、固定资产折旧和利息中,折旧和利息的比例略高,这些费用大多应计入工资或福利费中,但地铁集团在个人福利的模糊地带仍有费用重复计算的部分,福利等费用有7000多万元不符合价格认定中心的要求,这至少说明地铁公司营运成本还有节省的空间。”
深圳地铁集团旗下还有多家公司和机构,而深圳市价格认证中心的成本监审报告仅仅着眼于母公司,却对其他公司只字未提。“既然利润属于政府,就应该用利润弥补运营成本,这正是香港地铁的盈利之道。非此,有非公平及国有资产流失之嫌疑。”滕琛对本刊记者说。
滕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一方面要找政府要资源土地去赚钱,一方面又要找市民要钱说是用票价弥补成本,地铁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呢?”
本刊记者辗转联系到广州地铁公司新闻发言人钟学军和深圳地铁公司新闻发言人邹园,对方均婉拒了采访。此前本埠媒体多次联系,也遭遇“不合作”,深圳地铁公司对“质疑风波”保持缄默。
安全隐忧
深圳地铁的施工已经导致周边小区地面悄然下沉。
2010年4月,深圳豪宅小区香蜜湖片区翠海花园有业主反映,该小区C1栋楼多处地面悄然下沉,最深竟达7厘米,与小区一墙之隔的地铁二号线侨香站正在施工。本刊记者在地铁工地的另一边,位于福田区润田路上,因下沉裸露在外的楼房毛坯墙体可以看出,地面较楼房建成前下沉超过10厘米,而楼外侧,楼体与地面之间有一条长达十米、宽两厘米的缝隙。
媒体质疑后,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声明,翠海花园C1栋出现裂缝应与地铁施工无关。
广东省建设厅“关于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2008年在广东省地铁工程接连发生三起生产安全事故的通报(粤建安函[2008]484号)”中称:“2008年,由中铁隧道集团承建的广深两地地铁工程事故频发,先后发生安全事故三起致四人死亡,仅此一家单位所发生的地铁安全事故就占全省地铁事故总数的一半,死亡人数占全省地铁事故死亡人数的45%,‘比例之高,实属罕见’。”
深圳本埠媒体随后公开资料披露了深圳地铁频发的事故。
2010年4月26日凌晨,深圳地铁二号线黄新段由于泥沙土质较多,施工过程中发生渗水,导致塌方,面积约20平方米,深10米左右,塌方导致所埋燃气管道悬空。
2010年7月25日,深圳南山区塘朗村地铁五号施工线维修站,由于大量混凝土堆积在楼顶平台,导致楼顶突然坍塌。7月28日,在建的罗宝线(1号线)续建工程深桃区间受暴雨影响,且相应的排水系统尚未完成调试,导致发生积水现象,造成列车延误。
2010年8月1日,由于连降暴雨,拥有填海地质条件的深圳地铁5号线工地在施工风井基坑开挖至12米深时支撑脱落,围护结构发生变形引起塌方,坑外土体涌入坑基。而在塌陷事件的前一天,深圳地铁5号线刚实现全线双线铺轨贯通。
因深圳地铁二号线东延段工地违规排污,使深圳的“绿肺”香蜜湖半年以来,约3000平方米湖面被淤泥覆盖,地铁二号线施工单位中铁13局承认往雨水管道里排污水,成为主要肇事企业。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了解到,香蜜湖位于深圳市中心,承担着蓄调洪水、降低主城区建筑和人居密度、改善城市景观等多重功能。从今年3月开始,地铁施工现场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并排入香蜜湖,管道两侧均被“黄水”染成黄色,3000平方米湖面已被淤泥填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