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都提出2012实现城乡统一户籍 居民可自由迁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00:14  人民网

  成都“职业农民”真实版

  11月16日,四川省成都市出台《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明确成都将在2012年实现城乡统一户籍,民众可自由迁徙,并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这就意味着,今后在成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自由迁徙不再受任何限制,“农民”这个个称谓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而仅是一种职业。

  然而,成都能否在今后两年的时间里实现它所提出的目标?从2003年成为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成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成都所能给予“职业农民”的将是怎样的生活?又或者,成都将把中国的城市化带向何方?

  《法治周末》记者走访了成都城乡一体化的两个典型试点村——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采访了成都市委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和一直参与成都城乡统筹政策制定的专家,试图为以上问题找到答案。

  法治周末记者 温泉 发自成都

  11月16日,四川省成都市出台《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明确成都将在2012年实现城乡统一户籍。这就意味着,今后在成都,“农民”这个称谓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而仅是一种职业。

  每天工作8小时,按时上下班。可以将户口随居住地迁移,但仍然保有自己在农村的土地,享受原有的惠农政策———这正是当下成都“职业农民”已经拥有或者即将拥有的生活。

  “职业农民”的上班生活

  11月20日下午,阳光晴好。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红砂社区,薛群芳正在社区居委会对面的花圃里浇水。花圃是成都绿道景观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承办的。

  2003年,四川首届花卉博览会在红砂村举行之后,薛群芳就在这里打工。2005年,她成了一名管理者,老板不在的时候,园子里的大小事就由她打理。

  几年来,她已适应了这样的生活,每天早8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加上加班费,她每月能领到1000元左右的工资。

  社区的老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现在的红砂社区原是红砂村,距离成都东二环路7公里,这7公里原是巨大的城乡鸿沟。2003年划为城乡一体化试点后,红砂村搞基础设施建设、修路等,统一征了部分村民的地。

  薛群芳就是被征地的农民之一。在离红砂村不远的地方,正在建新房子。薛群芳一家三口可以按每人35平方米的标准免费分到一套,如果想要面积更大的房子,超出部分则要按每平方米300元补齐差价。

  即使到2012年成都实现自由迁徙,薛群芳也不会搬走,因为这里有不错的房子,还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比原来强。”她说,原来赡养老人都是自己负担,现在只要一次交两万元左右,家里的老人就可以按月领养老金。

  在红砂村,还有一部分农民没有被征地,他们把土地出租,在自己宅基地上盖了新房子,自己开店或者租给别人,搞起了农家乐。

  曾家花园就是最有名的一家。因为生意做得好,女主人曾华美还曾被邀请与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一起做客《小崔会客》,谈新农村建设。

  现在曾家花园每年的营业额大约有30万元。为了腾出更多的房子做经营,曾华美和父母都已经住到了市区,但他们的户口没有迁走,孩子的户口也落在了红砂村。

  曾华美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把户口迁到市里只是社保拿得多一些,但相应交的钱也多,相比来讲收益并没有多很多。相反,将户口落在红砂村,还有一份土地,每年可以拿到租金,村集体经济到年底还可以分红。

  尤其对孩子的教育,曾华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在市里的住所附近也有中小学,但她比较后认为,三圣乡小学和三圣乡中学比那里好得多。

  当地居民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三圣乡成为成都城乡一体化试点之后,三圣乡小学成为政府重点打造的学校,老师都是从城里调去的,而且毕业后可以直接读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三圣分校,也就是原来的三圣乡中学。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是享誉四川省的名牌初中。

  曾华美还没听说过村里谁把户口迁了出去:“现在是农转非容易,非转农难!”

  在入股的土地上打工

  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是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村。2008年,这个村对村民的宅基地和田地进行了确权颁证,现在家家户户手里都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等“本本”。

  让农民拿到这些“本本”不是确权的最终目的,鹤鸣村村委会主任余跃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土地确权后,就可以流转了。

  村民苏培玉家有5亩多地,原来就种些油菜、水稻和小麦,每年每亩地能有几百元的收入,但如果扣除了成本,收入就所剩无几。2009年以前,苏培玉在家务农,老伴还得去外地打工补贴家用。

  2009年,王林根和王林忠兄弟看上了村里的一片80多亩的土地,租来种起了非洲菊,其中就有苏培玉家的地。苏培玉把地租给王家兄弟俩之后,也开始了在这片非洲菊园里的打工生活,老伴闻讯赶回来,和她一起在非洲菊园里打起了工。

  靠着这份工作,苏培玉每月工资能拿七八百元,老伴能拿1000多元,再加上地租收入1400元左右,家里的经济状况大大改善了,夫妻俩还能团聚,这让苏培玉心满意足。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当地一位业主这样阐释了土地确权的好处:“过去,土地的事情很棘手,纠纷特别多。权属不清,导致大家不敢来租地。这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真正把农村的资源盘活了。也为像我们这样的民间资本参与到农村的开发建设提供了通道,保证了我们和农民收益的合法、合理化。”

  然而,鹤鸣村的改革另有深意。

  鹤鸣村党支部书记刘文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下一步,鹤鸣村想尝试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集中,统一由股份公司经营,实行“股权+红利+工资”的收入分配方式,“职业农民”既是打工者,又是股东。也就是说,像苏培玉这样的村民以后也可能成为公司的股东。

  这样,即使本村村民将户口迁出,其股权也是存在的。如果愿意,股权还可以转让给别人,城里人也有可能落户农村,分到农村的地。

  刘文祥坦陈,当下这个试验并没有开展,还面临一些困难,比如,要让大家入股,就要分红,就不能亏本,村里为此正在寻找“包赚不赔的项目”。

  但新的思路所昭示的前景还是让村委会主任余跃信心满满,他对《法治周末》记者说:“虽然今年我已经62岁了,但我还要往前看,以后我们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城市化 户籍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