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宿迁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8日18:00  《决策》杂志

  宿迁力量

  ■本刊记者  王运宝

  宿迁是一个从来不缺少关注的地方。

  但比新闻事件更能吸引眼球的,是宿迁城市奇迹般的洼地崛起。1996年7月才组建成立的宿迁市,恰好走到第15个年头。2011年元月,当本刊记者行走宿迁采访时,比经济数字更加强烈的冲击,是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人心变奏”正悄悄沁润着意杨葱茏的宿迁大地,滋润着540万宿迁人。

  现如今,宿迁追赶式崛起所形成的冲击波,早已超出苏北。在周边的安徽、山东、河南等省,许多像亳州、滁州、蚌埠相类似的后发地区,提出以宿迁为标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地方都选择学习宿迁?其背后一定蕴涵着某些独特之处。

  在零基础、零起点上崛起一座地区性中心城市,是宿迁洼地崛起的重要体现,更是宿迁改变的一个重要力量。

  那么,宿迁是如何实现的呢?只有剥开纷繁的数字之变,才能真切感受宿迁起跳的力量。

  “谷底”起跳

  发展大道是宿迁中心城区的一条主干道,大道两旁,宿迁新城区一望无际,而且建设速度惊人。沿发展大道从霸王举鼎商务区一路向北直达湖滨新城,记者看到道路两旁还有若干旧房等待拆迁,但画上“拆”字的旧房区,已经被不同的开发商划进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旧房区道路沿边,大都已经插上了雄伟的模型图,并且用眩目的广告语讲述着未来中心城市的美好生活。

  宿城区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里,在宿迁规划建设的霸王举鼎中心商务区,一座“霸王举鼎雕塑”成了力量的象征。这尊雕塑面对着长途汽车站,让每一位进入宿迁的人,第一眼就能感受到“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冲劲。

  15年来,宿迁所取得的经济数字,无需再次重复。与经济一起跳跃的,是宿迁中心城市建设走出了一条组团式、跳跃式发展之路,精彩演绎了三个辩证法,即有与无、大与小、高与低。

  宿迁市委书记张新实告诉《决策》:“宿迁中心城市建设是从零基础、零起点开始起步的”。1996年建市之初,宿迁中心城区只有12平方公里、13万人口,城市化率12%,在全国所有地级市中没有第二个。放在江苏省区域经济的版图中,宿迁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化状态。宿迁周边是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经济禀赋与发展基础都远远好于宿迁。如果说苏北是江苏经济的“洼地”,宿迁就是“洼地中的谷底”。

  面对这种状况,宿迁要想不被边缘化,只有自身强大,经济总量要做大,城市发展更要做大。由此,“宿迁城市发展第一个五年解决的,就是有与没有的问题。”宿迁市政协副主席、宿迁市规划局局长华志明介绍说,“首先一个改变是综合交通建设,随着高速公路、水运通道的畅通,带动宿迁的区位优势显著增强,从一个边缘化区域变成地区性中心城市。”与此同时,在宿迁中心城市建设上,“走出‘两河’相夹的狭小空间,向西跳过古黄河,建设市府新区;向东跳过大运河,建设宿豫新区,开始形成组团式发展的总体格局。”宿迁市建设局局长房庆忠告诉《决策》。

  进入2000年后,“集中力量、拉开框架,攻坚中心城区,宿迁开始‘引湖纳山’,将骆马湖引入中心城区,形成滨水城市特色。”华志明手拿地图对《决策》描述说,现在宿迁主城区二环路围合城区面积达到220平方公里,正在形成新的三环。

  到2010年,宿迁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2平方公里扩展到65平方公里,人口由14万人增长到60万人,城市化率由12.5%增加到41%。这相当于15年再造了5个新宿迁。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五年,再造了一个宿迁新城区。

  同时,宿迁城市总体规划面积扩大到2100多平方公里,是建市之初的170多倍,形成了老城区、市府新区、宿豫新区、宿城新区、经济开发区、湖滨新城、苏州工业园区“七区联动”的发展格局。

  曾几何时,宿迁建设大城市,被外人嗤笑为天方夜谭,但发展的事实却是宿迁用神话打破了别人的笑话。

  “全力打造滨湖新城,加快从‘两河’时代全面进入‘滨湖’时代。”这是宿迁市“十二五”规划中,对宿迁中心城市发展方向的定位。一个灵动的“大宿迁城”,正款款走来。

  在宿迁主城区,很多城市主干道都以“大道”来命名,这些在今天看来规划理念都很超前的大道,是宿迁城市生长的一根根骨架。当我们站在宿迁城的大道上时,自然会发问:宿迁从“谷底”起跳,难不难?答案肯定是——难,非常难!但宿迁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迎难而上。那么,宿迁是怎么做到的呢?

  既要见其勇,更要见其谋

  开着车牌号为“苏N00000”的宾利小车,浙江芬莉集团董事长刘卫高无论在江苏还是浙江,都会引起瞩目。2005年7月,时任宿迁市长张新实到浙江义乌招商。3个月后,刘卫高北上宿迁。7个月后,首期40万平方米的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正式开业。

  从宿迁霸王举鼎广场向南眺望,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犹如长龙盘踞,更似卧虎端坐。延绵千米的商城广场,车水马龙,人流如织。走进商城,划行归市的店铺足有5000多家,12类5万多种商品琳琅满目,到处充满生机盎然的商气、人气,已跻身中国商铺100强。

  刘卫高在宿迁成功“复制”义乌模式,创造了一个商业传奇。如今,这种超大规模的商业综合体,比如淮海建材城、宝龙国际广场、金鹰国际广场等,在宿迁中心城区越来越多。走在宿迁市区,你就能感受到塔吊林立中,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活力。

  回溯15年宿迁发展,刚建市时,宿迁市级财政为零基预算,县级财政为赤字财政,乡镇基本上是入不敷出,包袱沉重,百业待兴。城市建设,钱从哪里来?

  “宿迁没有多少存量,只能招商引资,对外借力发展。”张新实对《决策》分析说。实际上,在仇和主政宿迁时,招商引资就是宿迁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仇和离开宿迁之后,招商引资依然是宿迁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市委书记的张新实带头招商,他因此被外界称为“招商书记”。“在生产要素高速流动的今天,城市竞争实质上是招商引资的竞争,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取决于招商引资的进度和成效。”张新实说。

  像刘卫高这样投资宿迁的浙江商人,仅在2005年,就从不到2000人突然蹿升到11000多人,总投资超过150亿元。宿迁的变化还迎来了两个大奖,在浙商大会上,宿迁两次获得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奖,同时也捧走了大会唯一的浙商最具人气投资城市奖。

  但是,后发型城市都在招商,宿迁有什么独特秘笈?

  “宿迁的一个创举,就是发挥出了党委系统的作用。”宿迁市委副秘书长、宿迁市委政研室主任申斯春告诉《决策》,“在宿迁有四大激励杠杆。”

  具体来说,招商引资的考核在组织部,一位副部长的日常工作就是考核招商引资,考核过关才能提拔,被称为“戴帽子”;软环境建设办公室放在市纪委,被称为“摘帽子”;招商引资目标考核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