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上海国企改制悬疑:民未进,国未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03日17:07  《小康》杂志

  上海市大型国企的上市重组都已经进入倒计时,瘦身、增重、联姻、独立,一系列令人眼花瞭乱的资本运作后面,由婆婆变老板的上海国资委始终掌握着主动。新的国企会进化成何种经济动物,上海是否仍将依赖国资企业作为前进的驱动力,会成为这个城市未来至为重要的关键因素

  文|《小康》记者 张凡 上海报道

  上海市国有企业改制的大戏,在4月份相当密集地展开。

  4月19日,上海家化(600315)召开2010年度股东大会。公司董事长葛文耀透露,上海家化退出国资已成定局,新的实际控制人将是包括外资、民企在内的多家投资者,形成混合持股结构。

  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63岁的葛文耀相当直白地说:“我在等上面的决定,什么时候按照《公司法》管理,上海家化就愿意整体上市,成为公众公司了。我们现在股权结构上,基金占比超过40%。如果整体上市,家化就是公众公司,国资委就转变成了一个股东。”

  同一天,上海建工(600170)发布公告称,上海市国资委已原则同意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以所持上海外经集团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和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认购本公司非公开发行约1.14亿股人民币普通股的方案。

  至此,上海市属六大重点企业中,上汽、锦江、百联、上港已实现资产重组,年初停牌的5家公司也已经全部公布重组方案,上海市国有企业重组改制进入磨合期。

  国企如何退出

  为了重燃国有企业的活力,上海市政府自2008年以来采取诸多措施,如取消国企领导行政级别,建立国企高管新薪酬办法,并大力推动国资股权激励,其目标则是将其所辖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化、证券化的道路。上海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在今年1月12日“2011年上海市国资国企工作会议”上谈到具体目标是:“至十二五末,上海将形成5家左右在全球布局、跨国运营的企业集团,10家左右在全国布局、综合实力领先过同类行业的企业集团,30家左右主业竞争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的蓝筹上市公司。”

  上海的国企改革,正沿着既定的路线图逐步推进。

  2010年上海市成立了上海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外界一度将之视为仿效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也是上海市国资委在重组、整合国有企业时的利器。但在此之后的一系列国有企业的重组中,这一“淡马锡之影”却并未显现力量,在利益博弈、左右调停中起主导作用的仍是上海市国资委。

  “有的一些重组是按照市场逻辑自然进行的,有的一些仍然可以看到政府之手在背后的强力推动。较之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步骤来看,可以看到其中的进步,但也仅仅是刚开始而已。”复旦大学中国经济中心副主任陈钊教授认为,上海市国有企业改制的风潮中,政府之手仍然作用过大,在他看来,最好的方式仍然是“让市场的归市场”。

  在大规模的整合重组潮中,有形之手使一度自下而上的整合,变为自上而下的国资整合,国资管理部门正从之前的辅助者转变为主导者和推动者。

  事实上,自2008年9月上海市明确提出“推动一般竞争性领域国资的调整退出”后,上海家化就开始待字闺中,上门求亲者络绎不绝。一手将上海家化培育做大的葛文耀则不断在媒体上强调家化绝不会卖给外资企业,并对此时出嫁国企可能会压低价格表示了相当的忧虑。但大势所趋,上海的国有企业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已无可逆。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卢汉龙对《小康》记者表示,今年作为上海国有企业改革最为关键的一年,将决定未来五年上海国企转型的顺利与否,并且当下上海传统产业作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正在衰减,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布局,国有企业有一部分会转型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转换之间,震荡在所难免。

  2011年,上海市国资的证券化率目标为:力争达到35%左右,涉及上市资产167亿。

  谁嫁谁娶 资本与政府的此进彼退

  4月初发生的“染色馒头”事件在上海似乎已尘埃落定。

  被牵入其中的上海联华超市先是将“问题馒头”下架,接着道歉,又承诺“退一赔十”,还呼喊自己也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一系列公关行动后,联华超市似乎忘了自己也曾是这条利益链上最重要的一环。

  2010年联华与华联合并重组成立新华联时,其目标是要打造中国最大的连锁标超企业。一年之内计划要开500家门店,但联华超市的市场攻略并无新鲜之处,扩张的同时压低成本,沿用超市进场费、滞后付款等行内明规则之后,联华以其庞大的体量足以逼使供应商上海盛禄吞下低价供货的合同。其间接的影响则是:为了找到足够的利润空间,供应商最终不择手段地选取了“馒头”染色。

  看起来,这一偶然事件并未如瘦肉精重挫双汇一样,联华的股价仍坚挺。这是因为另一则利好消息正在市场上弥漫,上海联华的老东家——上海百联此刻正处于重组调整的关键时刻。

  2011年2月9日,友谊股份(600827)和百联股份(600631)双双公告,上海市商委已原则同意友谊股份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以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百联股份,合并后存续企业名称改为“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此后百联股份将被注销。但直到4月6日,友谊股份才发布公告,公开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以新增股份吸收合并百联股份的方案获发改委批复同意。

  此前一天,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转让上海建配龙房地产有限公司51%股权的补充公告,将所持房地产企业股份全部协议转让给上海盛欣投资有限公司,从房地产业中抽身而退。

  在年初公布的上海“十二五规划”显示,上海90%的产业集团将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基本完成非主业资产的调整和有序退出,行业布局从70个行业收缩调整到50个,企业集团有效管理层及原则上控制在三级层次以内。

  上海百联,正是上海市国有企业本轮调整中的主角之一。作为上海零售业的巨无霸,百联集团是由原上海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物资集团合并重组的大型国有商贸流通产业集团,其资产总额达到300亿,其集团下属公司基本涵盖了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全部经营业态,直接和间接控股五家上市公司。

  本次重组,上海百联以控股公司友谊股份连购带换的方式,实现资产并购重组,同时将原有房地产企业协议转给上海国资委旗下另一控股公司。新友谊由此将成为年销售额超过400亿元的“超大商业航母”,而这也是百联集团作为国有零售巨头,在应对海外零售巨头进军内地市场的策略。但是“馒头事件”所引爆的联华超市大扩张所带来的管理漏洞,也提醒着规模庞大的新百联在重组后面临的难题。

  大企业,未必是好企业。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之前坦言,上海的国企总量很大,实力也很强,但是上海的国企活力不够,活力不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根据这样的情况,上海提出了“市场化”、“开放式”重组,其目的不是做大,而是要做强。在强的意义上做大,这个大才有意义。

  上海百联的重组路,显然是要奔着强大路线去的。之前,上海市国资委旗下的刊物《上海国资》将上海国有企业改组的模式总结为四大类:跨集团整合,待转型企业集团化;集团内部并购,“以小并大”。近期大规模重组的华谊集团、百联集团、上汽集团、家化集团可以窥见其中的不同模式,屡有交叉。

  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市社科院研究员卢汉龙认为,在上海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的过程中,“市场化”与“行政化”的内在冲突仍在继续,政府转型落后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但政府的强势依然如故,“强政府”的特征还比较明显。

  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之前反复表示,国资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完全按照《公司法》来执行。其最显著的例证就是:国企上市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不能决定事情,许多事情一定要到上级和国资委走程序,而上市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得不到保障,上级管理下级时可以把好的资产挖掉。

  在本轮国企改制中,反弹声并不明显,但显然每一次上市公司的股份腾挪转让都经过了漫长的权力和利益的博弈,而市场的博弈因其未完全透明化而显得相当神秘,如上海百联由旗下控股公司友谊股份全盘吸收就大出市场意料。

  在卢汉龙看来,国有资本要有计划地退出竞争性领域而转向社会建设领域,政府要扩大对民生社会领域的财政投入和政策供给,企业要加快形成幸福生产力文化,公众要有序参与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城市的全面发展。

  新国企 巨无霸们如何力拔山兮

  上海国企转型的另一个方向,则是抢占新兴产业的制高点。

  在“十二五”规划中,上海市政府将投入100亿元作为政府专项基金,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入,未来3年预计有1000多亿元资金投入重点产业发展。而整合重组后的一些国有企业,也把转型的目光瞄准了新兴产业。

  据上海国资委方面的计划显示,上海电气集团5年内要令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达到20%左右;上汽集团实现超过500亿元业务规模的汽车服务贸易,业务贡献率达到10%;华谊集团大力发展化工生产性服务业,力争产值规模实现100亿。纺织集团则重点打造17棉基地等一批创意园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电缆所、化工院、发电设备成套院、建科院、自仪所等科研院所将以科技经营为龙头,拓展以技术开发、技术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检测试验等业务为核心的科技研发与专业技术服务。

  在上海市对接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中,国有企业这支国家队的出场令一些民营企业加入新兴产业战场的信心大减。

  目前的趋势显示,这些瘦身、增重、联姻、独立后国有企业,掌控着更多的资金,在新兴产业中抢先出手,有可能使这些体量庞大的巨无霸们取得更为领先的优势。

  这不免让外界对上海经济转型的方向有所忧虑,国有企业一枝独秀一直被认为是上海经济布局中最为人诟病的地方。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上海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资、外资“双轮驱动”,主要依靠大产业、大项目带动,这种模式曾经带给上海近20年的高速增长。据2009年统计数据,上海市地方国有资产总量为12596.79亿元,全国第一;上海地方国资占上海国民经济的四分之一强,加上央企,上海的国资大概占二分之一。而上海经济另外的一半,大部分是外资,小部分是民企。在未来,新国企们是否仍然撑起上海的半边天。

  “为什么我们留不住马云”在2008年后曾成为上海的热门问题,关于放松限制,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呼声不断。在年初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表态称:“在这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市场化、开放性重组过程中,非常欢迎民营企业能够参与这样的重组。”

  但截至目前所进行的上海市六大重点企业的重组中,并未看到民营企业的身影,要娶国有企业这样出身名门的靓女,民营企业们似乎未准备好玫瑰。守着闺女不愁嫁的国资家长们,则只是在内部来回倒腾,上海家化的改制就一度被媒体称为“把国资卖给国资”,“从左手倒到右手”。

  “像上海汽车这种企业,进入的是国家支柱性产业,对资金的需要量、技术和资源配置都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认为,除了部分战略性产业外,政府对其他新兴产业的扶持应该一视同仁,让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站在同一个平台上,给予相同的政策平台支持,而不能重复过去的大项目、大投资全部国有化的路径。

  上海国有企业的变革,实际上表现为一种市场化机制下的政府理财。在张晖明看来,国资改革的深化一定会给上海经济带来影响,在国有资本与市场融合上,有可能创出一种新的模式。国有资产运作资本化的实践,将成为未来国资管理新模式的基础,他认为理想中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是实现“价值型管理、股权化配置、民营化运作、市场化流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