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钱基博与杨荫杭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30日17:32  南方人物周刊

  本刊记者 李乃清

  钱锺书和杨绛都是无锡人,两人的父亲钱基博和杨荫杭也都是文化名人。

  无锡钱氏属名门望族,可追溯至吴越王钱镠,至钱基博祖父辈已入寒门,但却一直奉持着“清廉自守,一心向学”的家风。杨氏虽非望族,却也是累代相传的读书人家。

  钱基博(1887-1957)字子泉,别号潜庐,出生在国事衰朽的清末。他在自述中说:“因为我祖上累代教书,所以家庭环境,适合于‘求知’;而且‘求知’的欲望很热烈。”

  从5岁至15岁,钱基博与孪生兄弟钱基厚读完了《四书》、《易经》、《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左传》、《史记》、《唐宋八家文选》、《资治通鉴》等,并精熟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打下了极其扎实的文史基础。

  杨荫杭(1878-1945)字补塘,笔名老圃,又名虎头。1895年考入北洋大学堂;1897年转入南洋公学;1899年由南洋公学派送日本留学,卒业早稻田大学,回国后鼓吹革命,清廷通缉,再度出国,赴美留学。

  钱基博16岁时曾从无锡名儒许国风问业,据基厚回忆,其兄每次从塾师处拿到作文题,就与先生“上下古今,不可一世,扺掌而堂,旁若无人”。

  16岁时读到梁启超的《中国地理大势论》,钱觉得不能满意,于是写了洋洋四万言的《中国舆地大势论》,获梁启超青睐,发表于他所编的《新民丛刊》上。

  杨荫杭在日本东京创办《译书汇编》,后回乡创办“理化研究会”宣传西学,并在《时事新报》社、《苏报》社任编辑,撰稿鼓吹民生革命,导致清廷通缉。

  钱基博虽无留学背景,却也在西学东渐的风气下,与其弟基厚自习《代数备旨》、《几何备旨》,并偷偷将家中经史书籍取出,去书铺换上海江南制造局所出理化类书籍,还组织了理科研究会。

  书生侠气

  辛亥革命前两年,钱基博23岁,江西按察使陶大均读了钱文大为赞赏,以月薪白银百两,邀请他参与司法改良。

  陶为曾国藩再传弟子,通晓外交事务,又好诗古文辞,不免沾染旧时名士习气,某夜与幕僚宴饮,招来一靓妆女子,对钱说:“此花榜状头(“花魁”之意),驰誉久矣!……君不可不一盼睐!”不料遭到钱不留情面的指斥:“你以行政长官身份长夜招妓,何以作下属的表率?”一座皆惊,笑钱迂腐,陶则尊钱为君子,翌日还专门向他致歉。

  杨绛回忆其父在北洋公学时,有学生闹风潮,学校掌权的洋人出来镇压,带头闹的一个广东人被开除了。洋鬼子说,谁跟着闹一起开除。大家面面相觑,默不作声。

  闹风潮本为改善伙食,杨并未参与,可是看到那伙人缩着脑袋就冒火了,挺身而出,说:“还有我!”他真的陪着那个广东同学一起被开除了。风潮就此平息。(杨绛《回忆我的父亲》)

  辛亥后,钱基博慷慨从戎,在军中服务,但宋教仁的被刺,二次革命的失败,都令他觉得凭一己之力难挽颓势,遂萌去意,立志在教学中作出奉献。

  钱以文章盛誉奔走大江南北,月薪常在两百金以上,回归故里,任无锡县第一小学国文教员,月薪只有20元,校长顾祖瑛颇有歉意,钱基博却毫不在意:“你不要小看我,我家三世为童子当启蒙师,这是我家传之业,我很以之为荣!”此时,冯国璋慕名要招他为秘书,被他婉拒。

  杨荫杭二次出洋,先获早稻田大学法学士(1907),又于1910年获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1911年在北京政法学校任教。辛亥革命后,辞职回南,在上海《申报》馆任职,同时兼任律师,发起组织上海律师公会,并先后任江苏高等审判厅长(1913)、浙江高等审判厅长(1914),1919年调北京,历任京师高等审判厅长、京师高等检察长等职务。1920年任上海《申报》馆副总编,兼营律师事务。

  任高等审判长时,为判处一名杀人恶霸死刑,杨荫杭坚持司法独立,与庇护杀人犯的省长和督军顶牛,直至袁世凯把他调任。

  当时也有律师向当事人索取贿赂:两支雪茄就是两百元,“一记耳光”就是五百元。杨荫杭出于义愤,自告奋勇为请不起律师的穷人辩护。也时有一些并不贫困、打胜官司后赖掉公费的事发生。据杨绛回忆,其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公费被赖掉。她笑父亲:作为一个律师,却连自己的权益也不会保障。

  除了精通法学,杨荫杭还是一位诗人,爱读杜诗,于音韵学钻研很深,把各时代的韵书一字字推敲。杨绛取笑说:“爸爸读一个字儿、一个字儿的书。”

  文章高手

  抗战时期,钱锺书和杨绛、杨父同住。钱锺书自幼喜读字典,杨父发现后大乐,对女儿说:“哼哼!阿季,还有个人也在读一个字、一个字的书呢!”

  博学的钱锺书常感到缺乏“相谈手”,但与杨荫杭在一起,翁婿之间谈得十分投机。

  任《申报》副总编时,杨荫杭曾逐日在《申报》上发表“时评”和“社语”,篇幅很短,一般四五百字,有《老圃遗文辑》行世。辑中所作,虽系时评,却旁及法律、历史、经济、社会、文化,以至古代地理、民族源流……无所不包,信手拈来。晚年倾力于《诗骚体韵》一书,可惜书稿未能留下。

  说到渊博,钱基博几乎不让其子,除了西文上钱锺书占了优势,其父对经史子集的通览与精研在国内是罕见的。

  钱基博的著述,除散见于报刊杂志的序跋、论说、碑传、书牍,成书出版的专著竟达五十余种。其中,《经学通志》《中国文学史》《现代中国文学史长编》《近百年湖南学风》等至今翻印不断。陈平原对他的评价是:“钱先生以硕学高文孚海内众望,其文章笔势雄健,意气凌云,典雅古劲,事理通明,其学熔裁经史,旁涉百家,堪为天下通儒。”

  正是如此雄厚的功力,让自学成才的钱基博登上圣约翰大学、清华大学、光华大学等名牌大学的讲坛。

  学术专著外,钱基博和儿子一样,也是小说创作的高手,当年在《小说月报》上所发武侠小说《技击余闻补》,引来读者赞誉,盛称其“笔墨劲峭苍古,在林琴南之上”。

  (参考:《钱基博年谱》《无锡时期的钱基博与钱锺书》《大家国学-钱基博卷》《钱基博学术研究》《钱基博学术论著选》《老圃遗文缉》,实习记者王杨卡佳对本文亦有贡献)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