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浙电“慌”调查
今年3月开始,浙江、湖南、重庆和广东等省市就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电煤储备下滑的问题。第二季度,“电荒”席卷多数南方省份,以及华东、华北甚至西北地区的部分省份。
本刊前往浙江杭州、温州,广东东莞、佛山等地进行调查,在长三角及珠三角最具样本性的城市中,缺电的现状及其影响,显然是具有典型性的。调查显示:缺煤省份主要采取拉闸限电、错峰用电来调整生产,尽量减轻电力不足给制造业造成的巨大压力。一些高能耗企业及中小型生产企业在此一轮“限电”令下,正遭遇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考验。
国家电网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六月份仅国家电网负责的26个省份经营范围内电力缺口就将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这相当于两个安徽或三个重庆的发电总量。
京津唐、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河南、江西、重庆等10个省级电网将出现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在能源供紧张的情况下,“电荒”将是长期现象,解决软“缺电”必须有长效机制,考虑到通货膨胀压力,短期有效的解决措施是两头做,调电价和控煤价;中期解决方案是煤电联动;长期而言,根本的解决办法依然是市场化的价格机制的改革,可以采用“摸石头过河”的渐进性改革,但需要有步骤、有计划进行。
浙江电缺口危局
6月1日起,浙江将对2400多家重点用能企业实行惩罚性电价,用电超过行业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超过限额标准1倍以内的,实行标准电价基础上每度加收0.1元;超过限额标准1倍以上的企业,将在标准电价基础上每度加收0.3元。这是浙江省对八大高能耗产业实行差别电价后,再次对能耗大户提高电价
文|《小康》记者 朱文强 杭州、温州 报道
还未入夏,“电荒”便悄然来临。
时隔7年,浙江省再次面临巨大的用电压力。
“关于‘电荒’的说法,可能是大家理解上的不同,2004年那次可以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电荒’,当时浙江全省的总量基数很小,缺口比例达到了总用电量的1/3,当时日子确实很难过,今年的缺口是1/7 ~1/8。” 浙江省电力公司石红星说。
即便如此,今年仍被舆论称为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电荒”,浙江作为“重灾区”,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电缺口前移
温州一家小型电器厂老板彭伟说:“今年限电来得太早了,现在政府对我们已经进行‘开五限二’的政策,而往年,这差不多要2个月以后。”
今年,浙江省最高统调用电负荷需求将达到5000万千瓦,同比增长18.9%。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浙江省电力公司专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电力需求侧管理和有序用电工作的意见》。
从3月22日起,浙江省开始执行D级有序用电方案,实施错避峰43.36万户次,同时对部分企业实行限电,采取避峰就谷的用电方式。2个月后,浙江省有序用电工作协调小组发文调整全省有序用电方案,从5月17日起,按2011年度全省有序用电方案调整有序用电错避峰等级从原来D级错避峰240万千瓦调整为新的C级错避峰300万千瓦。
浙江省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副主任戴彦透露,浙江对高耗能企业进行轮流限电,一季度被限电的企业达50多万户次。
4月份以来,浙江、江西、湖南等省份相继出现用电紧张的局面,其中湖南电网最大限电负荷达到570万千瓦,占该省实际用电需求的33.7%。
“5月份开始,我们就被限电了,今年来得有点早。”温州一家印刷企业负责人很无奈。按照往年的惯例,用电紧张一般会在七八月份凸显,今年,电缺口突然前移,“开五限二”的政策整整提前了3个月。
浙江省绍兴县则启动了B级有序用电方案,即高能耗企业高峰时段错避峰生产;连续生产专线企业高峰时段限荷30%,共用专线企业每周2天高峰时段错避峰用电。
“当前还不是用电高峰期,差不多要到七八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居民用电这块会大幅度增加,那个时候供需矛盾会突出一些。”浙江省电力公司石红星说。
温州市政府一名官员说:“目前,开发区那边是有限电的,但并未影响到居民。”此次, 温州有21家重点用能企业被列入了浙江超限额用电监察名单中。
浙江居民的消费水平比较高,空调普及率位居全国前列,高峰期空调的用电量占整个居民用电的1/3左右。当居民用电达到峰值的时候,浙江将面临更大的用电压力。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缺口达到100万千瓦怎么调度,达到峰值怎么调度。总的方针还是保障居民生活用电,一些环保的、低耗能企业会受到相应的保障,而高耗能企业会受到一定限制。目的也是想让这部分高耗能企业借此转变他们的经济增长方式。”石红星说,“比如说,一般低耗能企业每周停一次,那么高耗能的就可能被停两次。”
用电缺口的提前到来并非浙江一省,相邻的江苏、湖南、安徽、江西等省份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电紧张。
“浙江有1/3的电来自外购,但今年各省都不同程度的有用电缺口,所以外购这块也比较紧张。”石红星说。由于外购电力的减少,加上省内发电能力的有限,目前,浙江省供电能力仅有3535万千瓦,而用电需求预计3850~3900万千瓦,用电缺口在300万千瓦以上。伴随“电荒”波及的省份越来越多,浙江电力供应形势将从近几年的“季节性、时段性”缺电,转变为“全年性、持续多时段”缺电。
“我们预计,高峰期缺口将达到500~700万千瓦。”石红星说。
多重因素叠加下的“供需矛盾”
目前,浙江的发电机组基本是满负荷运行,但仍无法满足用电的需求。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浙江大批新项目集中上马,电力需求也随之井喷。
5月14日,国家能源局公布了最新的全社会用电量统计数据。1~4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46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其中,第二产业10895亿千瓦时,增长12.1%。
在浙江,一季度GDP增幅10.4%,随之而来的用电量同比增长15%,预计全年统调最大用电负荷5000万千瓦,同比增长18.92%。
浙江省约75%的用电量为工业用电,火电占浙江省内发电比重为80%,目前,浙江省总装机在百万千瓦以上的火电厂有10多家。受节能减排的压力,2010年浙江省关停了85万千瓦统调小火电机组。用电量大幅增加,而有效供给却明显滞后。
石红星说:“缺电的原因是复杂的。去年全国减排的压力比较大,浙江关停了大部分的小火电,在没有新项目投产的情况下,这也造成了供需矛盾。这几年,浙江没有上马新的发电机组,而省内用电量确实是在增加。”
2010年浙江省新投产的装机容量仅为83万千瓦,今年还没有新机组建成投产,供需矛盾是显而易见的。“三峡的电主要用来保障上海,浙江的核电也统一由国家来调配,在这种情况下,浙江是比较尴尬的。”石红星说。
在电力供需矛盾还无法解决的现实中,浙江的民企显然首当其冲。
温州一家电器厂彭伟说:“被限电最多的就是我们这种小型民企,这几年也习惯了。今年温州这边的企业招工比较困难,很多工厂严重缺人,有些服装企业只能开一条生产线,限电的影响有限。”
温州总商会一名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温州的企业已经开始转型。“很多企业都放弃了实体经济,而转向资本市场,即使是限电,对企业也不会形成致命打击。”
但宁波、湖州、台州等地的民企仍然是实体经济为主,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仍占据主流。一名当地记者透露,在去年夏季,湖州就出现了因为对民企限电而发生的极端个例。“有企业曾经给当地政府寄恐吓信,要求停止限电,以此种方式对政府逼宫。”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部主任薛静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2011年,将是自2004年“电荒”以来缺电最严重的一年,而且还没有“探底”。预计全国供电缺口在3000万千瓦左右。
这还仅仅是保守估计,如果把夏季旱情纳入考量,当水电受到影响后,全国电力缺口将扩大到4000万千瓦左右。2012年最大电力缺口达到5000万千瓦,2013年若情况得不到改观,最大电力缺口将超过7000万千瓦。
4月29日,浙江省海宁市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海利得新材料有限公司等10家用电大企业与海宁市供电公司签订了《2011年夏季有序用电错避峰协议》,主动承诺在夏季用电高峰让电于民。
此前,国家曾要求各地进行差别电价试点,要求对一些高能耗、不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行业实行惩罚性电价。今年6月1日开始,浙江省选取了44个行业中产品较单一的239家企业为首批“惩罚性电价”的监察对象。超限额标准1倍以上企业,将在标准电价的基础上每度加收0.3元;超限额标准1倍以内,每度加收0.1元。
但在被确定的239家企业中,超限额的企业不到全省的10%,惩罚性电价主要在于强化高能耗企业的节能观念,这种权宜之计,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浙江用电紧张的局面。
供需矛盾、煤电价格矛盾、电力结构性矛盾等多重原因叠加,使得今年“电荒”提前到来并逐步蔓延。
在中国的能源分布中,西部地区占据了大部分份额,但用电需求却集中在东部沿海的发达省份。这种逆向分布的特点,再加上电力系统的固有体制弊端,使得供需矛盾长期无法根本解决。
复杂的电危机
东部缺电严重,但西部地区却有盈余。跨区域输电能力不足,造成了“东部缺电,西部窝电”。今年夏天,东北、西北电网电力盈余2700万千瓦,但由于跨区电网建设滞后,输电通道不畅通,这部分盈余还无法惠及华东、华中地区。
在供需矛盾之外,煤电价格机制的混乱一直被视为“电荒”根本性原因。
“市场煤”持续高企,火电企业发电成本大幅上升,但上网电价因受到政府管制却无法相应提高,火电企业亏损严重。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5月17日首次公布电力企业月度经济效益情况,数据显示,1~4月份,我国五大发电集团的火电生产业务亏损10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72.9亿元。
4月份,发改委上调了16个用电紧张省市的上网电价,但这并未抵消电煤持续上涨给火电企业带来的冲击。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五大发电集团4月火电业务继续亏损17.1亿元。
今年前3个月,我国中部、东北地区各省火电企业继续全面亏损。安徽、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等中部六省的火电生产企业合计亏损52.5亿元。截至3月底,电力行业负债率为65.4%。
“浙江这块唯一的特点就是,年初一条海上运输通道被轮船撞断,这个通道的修复还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这确实影响了一部分火电的电煤存贮,这也是导致4月份就出现用电缺口的一个原因。”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调研员贾帆联说。
但总的来讲,浙江的电煤储存应该和往年差不多,电厂10天内的电煤储存并没有明显下降。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俞燕山说:“从最近一周监测情况来看,从中西部青海、湖北、湖南等传统缺煤省份到山西、陕西、河南等产煤大省都出现了缺煤导致火电机组停工现象。”
截至3月底,全国重点企业电厂的电煤储量为5071万吨,可用13天。截至4月中旬,全国重点电厂电煤的库存为5311万吨,可用14天,仅比3月末提高一天。
高耗能企业用电大幅反弹成为了此次“电荒”的最直接原因。
今年1~3月浙江省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3.7%,工业用电比重最大的10个行业用电情况显示,1~3月用电量增长率最高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幅为73.17%,其次是非金属矿制品业,同比增幅为23.82%。
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投资不足导致“电荒”;从1997年至2004年,是投资商受到抑制而导致“电荒”;从2005年至今,“电荒”更多是由于价格机制失调所致。
伴随经济平稳较快增长,12%以上的用电增长速度有其合理性,但今年以来东中西部均出现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用电的强劲反弹,这凸显了我国依靠重工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惯性。
电力专家吴钟瑚说:“2010年在节能减排的约束下,一些地方暂停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审批。大批项目转移至今年上半年开工,带来电力消费的大幅攀升。”
贾帆联则指出:“‘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关停小火电的力度应该是全国最大的,目前,浙江的发电企业还是很先进啦,每度电消耗不到300克标煤,这个在国际上也是比较先进的了。”
一面是减排压力导致的小火电关停,一面是高耗能企业用电的强力反弹,“电荒”的不期而至便顺理成章。
“国家要求‘压小上大’,一些小火电相继被关停,但‘等量互换’还是需要一个时间段的。从项目审批到建设,再到投产,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目前国家在审批这块是非常严格的,明年浙江没有一个新建项目,这就造成了一种阶段性的供需矛盾。” 贾帆联说。
浙江省曾经在2010年上半年向国家有关部门上报了皖电东送交流工程的核准申请,目前电力部门的线路工程项目部标准化建设已全部完成,但是核准批复仍迟迟没有下来。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浙江省“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指标为18%,须节能3847万吨标煤。减排压力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博弈仍然是今后电力系统内的难题。
5月12日,浙江能源集团紧急动工总投资78.9亿元的舟山六横电厂,设计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75亿千瓦时。预计建成后,至少可弥补浙江新增电力需求缺口的四分之一,缓解浙江“电缺口”。
浙江省电力公司石红星认为:“就目前来说,从根本上解决用电缺口还很困难,这个要看国家的政策,电价涉及到国计民生,是国家发改委统一制定的,企业并没有定价权。”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电力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将新增3条交流特高压、2条直流特高压的布点,届时,将会增加供电能力2500万千瓦。加快建设跨区域、远距离的特高压电网,扩大“西电东送”规模,或可成为破解阶段性“电荒”最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