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石 破 发自四川巴中
舆论漩涡中的白庙乡
去年3月,四川巴中市白庙乡以“中国第一个‘全裸’财务支出的乡政府”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2011年3月起,随着国务院决定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舆论并呼吁省、市、县、乡各级的“三公”经费管理也要做到公开、透明,白庙乡的做法又一次引起公众关注。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媒体对白庙乡财政公开的报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去年3月起,白庙乡政府在网上公布详细的公务财政支出,大至公款招待,小至购买纸杯,事无巨细,无所遮掩的情况,通过网帖和媒体报道,引发公众热议和叫好。第二阶段,从去年6月起,媒体报道“白庙乡裸晒账本两月,未争取到一笔资金”,乡党委书记张映上不得已在网上招商求助。随即,巴州区政府各有关部门纷纷表示:项目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是按全区的统一规划进行,与“裸账”无关,“难道就是那一顿饭、一包烟,一个项目就要过来了吗”?此前,媒体还晒出白庙乡欠账380万元,3个餐馆老板向市长写信讨要10万饭钱一事,白庙乡地位变得尴尬。第三阶段,以今年六七月份《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报道为标志,报道称“裸账”并未影响上级领导的支持,去年白庙乡几百万元民生项目投资,全部来自上级拨款,招商引资亦有成果。
记者就此事向白庙乡党委书记张映上提问,张映上回答:“你是第一个这样问我的记者。你要不说,我还没想过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我认为媒体三个阶段的报道,第一阶段与第三阶段更切合实际,第二阶段报道的部分内容是失实的,我想主要就此部分释疑。”
张映上说:“媒体报道‘白庙乡财务公开后,乡领导去上面争取项目,两三个月无一个项目、无一笔资金进入’,但这本身就是一个正常的事情。到我们这里来的资金一是政府财政拨款,它有一个申报、筛选、评估、实施的过程,不可能短短两三个月就到位了;二是企业家投资,他来投资前要全面考察,对我们这个偏远之地来讲,有运输成本、投入成本高等客观劣势,他不来投资也正常,即使他觉得这里党风正,民风纯朴,有意投资,他也有个考察的过程;三是捐赠资金没来,有对口不对口的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到上下的环境。目前我国的慈善制度不很完善。本来有几个基金会联系了向白庙捐款,但媒体反复报道,而他们并不知道真实的白庙是什么样,这些钱反而不能落地了。”
经过骤然出名后一年多各种际遇的锤炼,现在的张映上已经变得冷静很多。他说:“乡政府财务公开与经济社会发展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凭什么你公开财务,就会多来资金、项目了?并不是你公开了就什么都好。我理解社会上一部分热心人士,他们希望打造透明政府,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的初衷是一样的,但如果我把财务公开两三个月就来资金了,这个社会反而不正常。”
其实在媒体报道的第一阶段,既有人呼吁把白庙乡做法作为政府财务公开的范本,也有人认为他们是“作秀”;本地老百姓也有说乡政府公布的是假账,有两本账。张映上说:“这种声音的本身,它不是说假账的问题,而是在批评政府的公信力——你做什么他都不相信。”
采访中,张映上特别强调了市委、区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对他的支持。“如果没有市委、区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我们做起来还会艰难些。巴中市新任市委书记李刚说,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做‘阳光人’、干‘阳光事’,这实际上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也是我做公开能够持续良好的巴中环境。去年元月,区委廖书记来白庙,看了我们的财务公开信息,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我们提的好多问题,一个电话打给市委、区委主要领导,就能解决了。从这个角度,我还是很温暖的。”
白庙乡政府欠的380多万元债,主要是2003年税费改革前欠下的。当时农业税、提留收不上来,乡政府要贷款垫缴,包括向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乡村干部每人10万元的任务,缴不够税,就得不到工资费用。2005年,白庙乡锁定债务380多万元,这些债务由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来偿还,每年要还七八万元。
白庙乡五村村主任李万重,曾接受媒体采访,发牢骚说“政府有勇气把账务‘全裸’了,为什么就不能实实在在地做几件实事,把吃水问题、道路硬化问题、用电问题给解决了?现在我最着急的是五村4个组的村民没水喝”。8月14日,记者去白庙乡采访,想再听听李万重的想法,但李以“工作忙”为借口躲避了。
白庙乡副乡长罗晓勇说,李万重说的事,是前年搞人畜饮水工程,他村解决了一部分,但运转不起来,因为水费高,农户吃不起。白庙乡是旱山区,饮用水只能靠地下水,水源供应设计也有问题。当地人管乡政府所在地叫“场镇”,罗晓勇说,以前场镇只有七八百人,现在全乡的中小学都在场镇,师生1500多人,加上常住居民4000多人,水务局前年拨款8万元来搞了水网改造,暑假场镇供得上水,一开学就又供不上了。
罗晓勇还透露:去年夏天洪灾后,国家搞灾后重建,拨了救灾资金,区电业局来白庙乡搞农网改造,涉及4个村、13个社。国家对每户补助八九百元,农民出表钱240元。但因全乡2100多户人,分散在5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要全覆盖需上亿资金。如果在平原,三四千万元就可以了。“电力公司也是企业,国家只给这么多钱,它也要赚钱。”
可见,这样一个地方,完全依赖上级政府部门的扶持,搞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是多么重要。
制度不改,透明难
白庙乡的乡级领导只有6人,别的乡镇有10几人,因为白庙穷,条件差,工资少,没人愿意来。12名公务员,财政包干费用以前是一年人均7000元,今年才提高到8000元左右,两名公勤人员的财政包干费每人3000元。2010年,白庙乡得到的财政包干拨款,包括年初预算和追加,一共只有16万元。
这笔钱包括业务费(开会、学习、培训等)、接待费、办公用品、劳保费、医保费、住房公积金等,其中医保费、劳保费、住房公积金即需人均4000多元,剩下的钱已寥寥无几。由于整个巴州区的财政都相当困难,预算相当紧,各乡镇的业务费都不够用,逢年过节,乡镇干部去看望一下上级财政部门领导,拆借个三五万,来年算账,是常有的事。
一位当过多年乡财政所长的巴州干部说,现在的预算体制弊病是,财政资金不是按事分、按需求分,而是按人分。不管你做不做事,只要有人就批钱;只要你跟领导的关系好,就给你安排项目,关系不好,提都不提你。
张映上认为,从这件事也反映出,目前对基层党委、政府领导干部的考核体制有待完善,如果考核基层领导还是主要取决于GDP指标;如果对基层领导的使用与否还是主要取决于上级领导;如果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过多受制于上级行政命令的话,就不得不使基层领导去跑项目。本来项目能不能上,应该通过村民评议、政府申报、专家审核、上级人代会审定的程序,通过投票的方法来决定,这样自然就会改变行政长官一人说了算。但现在,他要去上面“争取项目”,不跑能行吗?
去年年初,白庙乡干部讨论要不要财务公开时,大家的意见并不一致,反对者主要认为这样做会得罪领导,影响白庙乡的经济发展。
张映上回顾:“当时我向大家解释:可能暂时会有些影响,但真正支持我们发展的领导,真正想来投资发展的企业,他们不会介意的,是会支持的。我还讲,财务公开,其实约束的是‘一把手’,因为开支报账最方便的是我,最得利的是我,财务公开,就是请大家监督我,请大家对‘一把手’放心。”
张映上说,白庙乡财务公开1年8个月,他个人感觉少了些权力,多了些权威;少了些经济利益,多了些人生轻松,“工作和生活中,不担心会不会犯什么事。很爽,无所顾忌”。
财务公开的好处,是接受群众监督。以前老百姓认为乡干部坐车、吃饭都是他们的钱,现在看看公示,知道干部没有贪、占、要。
有报道说,从今年起,巴州区50多个乡镇、办事处都在推行财务公开,只不过方式不一样;也有媒体称,除了白庙乡,这些乡镇、办事处都未上网公示,白庙乡“仍是孤本”。对此,张映上回答:“全区的乡镇政府财务都公开了,有的是上网,有的是其他形式,但具体我不太清楚,我只知道我的乡。”
他说,基层财务公开,如果不是单笔明细公开,如果不是网上公开,这种公开是没有决心的,它的公信力也有待实践的考察。但他又说:“他们也是一种探索,不管是什么形式、什么范畴,探索都是好的。”
张映上在回答为什么做这个事时,他说五六年来他都在思考。他说:“我做这个事最大的底气,就是我公示的一切都是真的,我才敢公开。包括我以前做乡长时的财务开支,都是可以公开查账的。不然你后面的公开了,以前的事情也让你公开怎么办?”
2005年初,张映上由巴州区中兴乡乡长任上,调到另一个乡去当乡长。区级部门领导来查账,要求张映上回来,核对一笔账目。“我说我确实忙回不来,你认为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区领导说,你要不回来,我把你签审的所有发票,一张张贴在墙上!我说可以。事隔半年,我办事路过中兴乡,去看了,果然墙上全贴满了发票复印件,但也没什么问题。”
财务公开后,上级领导有没有误解,不来白庙吃饭了?“刚公示时是这样,外界不了解真实的白庙,个别领导心理不平衡,以为我们不食人间烟火了。等了解后,市、区领导照样来,因为我们公示的有招待费,该招待的依然还招待。”张映上说。
张映上认为透过财务公开这件事,反映出财政预算制度不完善,“比如领导今天下来,你给他配多少餐费、招待费,下面就不用再出这笔钱了。这不能怪领导个人,我下村同样要吃饭。还有预算的科学化问题,如果有这么一种现象:下级的钱不够用,上级的钱太多,要把心思用到怎样把钱花完。而下级部门则把心思用在怎样能把钱跑来。双方形成这种关系是很危险的,想不腐败都难。”
张映上在四川省委党校读在职研究生,写了一篇关于白庙乡财政公开的论文,内容包括他搞财务公开的背景、措施、办法、效果,公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关于公开的思考和建议,需要完善的制度等。在“思考和建议”中,张映上提出:“但愿财务公开能够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张映上说,我们国家一直在寻找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以人事改革、话语权的改革、司法体系的改革等为突破口,难度较大,效果也不积极的。他认为,以财务公开为突破口最积极稳妥,“它有效果,人民满意;能够使整个社会稳定;能够提升、改善和巩固党的执政能力”。
张映上认为,目前社会上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食品不安全等问题,都与不公开有关系。
党校研究生班的一位同学与他争论,说他这个做法不适合目前的政治生态。同学列举很多例子,最后说:“你都公开了,谁还敢来?项目怎么跑?怎么发展你这个地方?”张映上说,这正是我要公开的原因,公开是符合科学发展思路的。
张映上有位亲戚,也在从政。他说:“张映上,你搞了这个东西,当官还有什么意义?谁还能搞到钱?”对这种“很有代表性”的疑虑,张映上一笑了之。
下一步,张映上说财务公开还要试着加些力度,一是要把乡级各部门、各村财务公开。二是在网络、写作方面的人才缺乏,拖累了乡政府网络建设,这个局面也要改善。三是要完善相关的制度,包括财务制度、信息公开制度。
巴州区其他乡镇的同事,以及一些上级领导对白庙乡的财务公开保持沉默,既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张映上说别人沉默,我不去管他;我也理解领导。广西柳州有一个乡党委书记给他打过电话,这是唯一有意愿学习白庙乡做法的乡镇领导。
假如有一天张映上调离此地,白庙乡的财务公开会不会“无疾而终”?张映上认为不会停,因为白庙乡的财务公开已经形成习惯,有制度约束,媒体监督。“但能不能做到坚持下去,有待实践检验。”他谨慎地说。
把“白庙”做成品牌
走在巴中城的路上,很多人主动招呼张映上。“去年财务公开这个事出来后,巴中很多人给我打电话,要见‘全裸书记’。我很纳闷:我推白蜡的时候,怎么没有这个效果呢?”张映上笑道。
白蜡是一种寄生植物,要在异地引种子,拴在树上生长。白蜡在白庙乡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但都是农民自发种植,始终没有上规模。张映上认为这个项目很好,乡党委、政府有责任帮助农民,于是从2008年初开始在白庙政府网站上推广白蜡,但效果欠佳,一是因为当地种植未形成规模,商家也很少,二是种植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农民害怕赔钱。张映上说,从这件事上,他“自愧力量有限”。
到去年底之前,从未有外来企业来白庙投资,这是怎么回事呢?
白庙乡副乡长罗晓勇说:“以前没有企业来白庙投资,第一是路不通,清白公路是今年5月才通的,以前是石子路,很烂,一到雨季,路上都是大坑和小坑。第二是信息闭塞。第三是劳动力少,居住分散。我们这里有57.3平方公里,去年底的人口是1.1万人。平原地区,村与村的距离在一两公里,我们这里都在四五公里,我兼任宝珠村的村支书,这个村离乡政府有14公里,步行要走4个小时。
白庙乡位于巴州、通江、南江三县交界处,有“一脚踏三县”之称。看来,偏远山区,不仅仅是交通不便,走水、走电、铺路的成本都相当高,居民住得分散,也加大了搞公共设施的成本。
张映上心里最看重的,还是经济发展的事情。关于这个,他谈得也最多。虽然他对目前以GDP为主要指标的干部考核体系有不同看法,但也不敢不努力发展社会经济。
去年年底,白庙乡从成都引进一家加工金银花的公司。农民与公司签订合同,种植了1250亩金银花,成片连线。今年5月公司已投产了,大部分老百姓觉得很满意。当初乡政府预计每亩金银花今年能收200元,但实际上收入400~500元的还不少。张映上说,我们的规划,是力争3年以内,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种植户人均收入增加到4000元,全乡人均增收2500元。对于一个去年人均纯收入还只有3300多元的贫困乡,这算是不小的提升。
“现在金银花公司已经投资2000万,老百姓没拿一分钱,但已见到了效益。我经常下乡,看见老百姓用筐子装上金银花,背着去卖,赚现金,心里非常爽。”
张映上说,白庙乡太穷,乡政府答应给公司的条件,也不能全部做到。我们与他签合同,厂房建设前搞好“三通一平”,但要实施时,我们还得在他那里借钱实施。他需要我们组织人员,去开会,宣讲,拉绳子打灰,乡干部全下去了,公司老总感觉我们很诚信。他从山东搞飞机运种苗到成都,大卡车拉回来,总经理和员工通宵守在场坝等。我们知道后,立即组织干部过去。苗子是凌晨一点到的,马上分发。寒风呼啸,太冷了,但他浑身热血沸腾。
以前白庙乡也搞过产业结构调整,老百姓很反感,因为他们被哄怕了,骗怕了。凡是政府号召的,老百姓都反对,骂政府。张映上说:“白庙财务公开后,恰恰相反,老百姓积极踊跃。因为你把政府机关的私房钱都公开了,老百姓相信你了。你只要坦诚,他自然拥护你。即便是需求一时不能满足,他也会原谅的。”
对于未来发展,张映上也是有想法的。他想趁此机会,打造“白庙”品牌,“既然出名了,就是个机遇。我要开发品牌经济效益,要让白庙产品,挂上‘诚信’品牌!我内部的用钱都仔仔细细公开了,还有什么不相信我的?我要让白庙从‘传统农业填肚子,外出打工修房子,现代农业挣票子’,转变到‘品牌农业保面子’!”
这“四子”是怎么回事呢?张映上仔细解释说:“靠传统农业,包产到户后才能吃饱。农民外出打工整点活钱,能修座砖房子。真正能挣到钱的是现代农业。但农民一向社会地位低,缺乏面子。温总理说,要让人们生活得有尊严。现在‘白庙’是个品牌,我是白庙的农民,我的产品是白庙的,我就会感觉有尊严、有体面,这就叫‘品牌农业保面子’。”
张映上的第二个想法,是甘沟河水库建起来后,要在全乡搞3000亩鸡鸭场,3000亩牛羊场,3000亩优质农业基地,3000亩旅游基地,3000亩中药材基地。这个计划非常庞大。张映上十分焦灼的一是紧缺人才,二是希望其他企业家来这里投资。他说巴中现在招商引资的环境是史上最好时期,他有着极强的愿望想抓住这个机遇。他有决心让企业家投资1亿在5年后裂变成至少10亿。
“陈光标说他今年要举办演唱会做慈善,我们希望他能到白庙来!至少我们能给他提供真实情况,并成全他的名声。所有来白庙投资的企业,我们都保证他赚钱赚得开心、安稳,这也是企业家幸福指数的一种吧。”张映上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