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就是一张纸,艺术就是你写什么内容进去。你会写字不等于说会写文章。你怕不怕笔太好写了影响文章呢?或者那个字印得很漂亮所以影响文章的内容呢?”
撰稿/砧 秋
贺岁档里,两部大片捉对厮杀,张艺谋PK徐克,历史PK武侠,如果说张艺谋的优势是浓烈色彩和丰沛情感,那徐克祭出的就是旧情怀和新技术。并且,徐克对技术与张艺谋对色彩,一样执著。
大漠黄沙、江湖儿女,快意恩仇……江湖还是那个江湖,客栈还是那个龙门客栈,只是这次的江湖披着科技的外壳,营造出了逼真震撼的立体效果。也许很多年过去后人们仍然会提起《龙门飞甲》,只是因为它具有给中国3D电影正名和确立标准的意义。
永远的江湖里永远有一个龙门客栈
《新龙门客栈》的结尾,金镶玉翻身上马,绝尘而去。徐克心里总还惦记着这些江湖儿女未尽的侠义故事,那些人还在他们的世界里继续各自的爱恨情仇。徐克说:“我常常会想《黄飞鸿》,常常会回到宝芝林,我就会想,如果现在来拍《黄飞鸿》,会是什么样呢?其实并不是把故事重讲一遍,或者塑造一个新的世界,而是在一个你开创出来的世界中,会有什么新的故事呢?”
武侠小说里面说“永远的江湖里永远有一个龙门客栈”,这也正是许多人对于《龙门飞甲》的期待,在电影露出庐山真面目之前,很多观众都在做幻想,做着把新版角色和老版角色对比的游戏,而事实上,现在这个《龙门飞甲》,虽然依然大漠飞沙,依然有龙门客栈,但故事早已不是那个故事。徐克说:“当时拍完《新龙门客栈》,就已经有一个故事了,然后一直没有拍,过了好几年拿出来看,觉得有很多可以商榷的地方。最后改成了《龙门飞甲》,角色之间有一些关系的延续,但基本上没太多联系了。谈不上是不是最满意,这些都要等之后由观众来告诉我。”
虽然是同一座客栈,却已经物是人非。金镶玉离开龙门客栈后,有一帮匪帮又进驻了客栈。当年杀掉东厂头子的侠客赵怀安、从宫中出逃的宫女也现身此处,引来了陈坤为首的西厂兵马,忠、奸、匪3股力量在此交汇,又引出一段新的江湖波澜。在《龙门飞甲》中,故事不再是拯救忠良遗孤,而是护送被迫害的宫女,同时徐克还为电影加入了一条新的线索就是夺宝。在对《新龙门客栈》的传承方面,最显著的莫过于《新龙门客栈》中梁家辉饰演的周淮安,被李连杰饰演的赵怀安代替,他的身份同样是专门对付东西两厂的武林高手,身上插了几十把剑,成为影片中侠义的化身。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龙门客栈》是无法超越的,单是那个黄金年代的演员阵容就无法复制。也许是考虑到了这一点,《龙门飞甲》中的出场人物要比《新龙门客栈》多,戏份也更平均,情节更复杂,标准的群像戏。
徐克极其擅长打破明星演员的固有形象,挖掘出他们身上不一样的特质,李连杰、周迅、陈坤、桂纶镁、范晓萱等明星演员,在片中均贡献出了不同以往的颠覆性演出——“功夫皇帝”李连杰变身冷峻刺客,讷于言而敏于行;周迅女扮男装,沉稳大气成熟犀利;文艺小生陈坤一人分饰两角,邪傲厂公和江湖混混;李宇春一身潇洒男装,匪气十足;桂纶镁更是化身鞑靼女匪,江湖作风痞气豪迈;范晓萱亦是柔弱中夹杂一股妖邪之气。
数年前,周迅主演了徐克的电影《女人不坏》,而陈坤也通过周迅认识了徐克,他们也很早就被徐克敲定成为《龙门飞甲》的主演,徐克甚至是根据周迅的特点来写了凌雁秋的戏。在徐克看来,周迅有一种英气,这种英气,以前在林青霞身上也有,但徐克希望能为周迅创造一个新的角色风格出来:“这次周迅有一句台词‘就这样’,其实你可以看到,她饰演的凌雁秋是一个很多事情都自己做主、很干净利落的人,这个周迅来表达很合适。”
至于陈坤,在创作《龙门飞甲》的剧本的时候,徐克就开始根据他的面相创作出了雨化田和“风里刀”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因为“陈坤不同的面相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我尤其好奇的是,陈坤在演雨化田这个角色的时候,究竟能‘放’到什么程度”。
在造型上,徐克对这两位演员也有特别的要求。比如雨化田,徐克不仅要陈坤走“视觉系”路线,并拿出日本视觉系歌手Gackt的照片做参考,每次陈坤上妆,粉都得用掉半盒,连陈坤自己都笑言:“拍戏的时候也不敢大动,怕掉粉。”而周迅,徐克则要求脸要尽量黑一点,一开始造型时,化妆师不敢把周迅抹得太黑,徐克自己却将周迅化成了一块儿“炭”,这才满足了他的要求。
因为延续旧作,徐克被诟病“吃老本”,徐克对此回应说:“很多时候你做同样的东西观众会觉得你做重复性的东西太多,你实验太厉害的话观众会觉得对你的作品跟不上。我觉得作为一个电影人来讲,你在找寻你想拍的题材之外你还可以寻找一个表现你题材的最强的手法,这个手法常常会牵扯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对我来讲,在不断的创作过程中,它会产生它的质变,以及突然间出现新的观点,这观点可能根据技术、拍摄故事、手法上产生的,作为电影人我觉得非常刺激有趣。”于是,《龙门飞甲》一直是将首部IMAX 3D武侠电影作为最大卖点。
3D技术的弄潮儿
作为武侠电影的急先锋和革新家,徐克一直或引领或左右着武侠电影潮流,他入行的第一部作品《蝶变》,用了大量土制的爆破特技,这在当时盛行拳脚功夫片的大潮下,可谓独树一帜。
上世纪80年代,香港影坛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1983年,深受《星球大战》刺激的海归派徐克,就已经聘请好莱坞特效专家运用《星球大战》所用电脑特效为其助阵玄幻武侠电影《新蜀山剑侠》,影片最终呈现当时电影难得一见的瑰丽奇观,卖座鼎盛。《倩女幽魂》虽是重拍60年代的旧作,但拍摄手法与包装则全面翻新,跟风拍摄者不在少数。
上世纪90年代初是港产片最为繁荣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里,徐克将《黄飞鸿》连拍了5集,把黄飞鸿的形象进行了全面的革新;《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也不同于以往的侠骨柔情,而是十分离经叛道,片中以林青霞的反串演出为最大亮点,两部影片都已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作品。徐克称,90年代里他的作品其实都在反映当时的一种社会心态,“如果用两个字概括的话,80年代是写人的‘不安’,90年代则是‘找寻’。”
2001年他的《蜀山传》绝对是武侠片中的另类,是一部反传统的武侠电影,大量的电脑特技、虚幻的画面、奢华的服饰喧宾夺主成为影片的看点。但该片特效场面的泛滥使得叙事严重混乱失衡,影片最终铩羽而归。徐克并不介意,他认为拍电影,意义在于实践心目中的意念和广阔的视野。
2005年的《七剑》是他的回归之作;《深海寻人》和《女人不坏》是他对市场和口味的试探;徐克曾经几度尝试找到新的出路,但遗憾的是结果却都不能受到广泛认可,在徐克看来,“其实跟票房没有关系,而是作为创作者本身的问题,你是不是真的拍到了你想拍的。”
《阿凡达》横空出世,使得徐克找到他的新方向——3D立体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算是一次小爆发。在拍《狄仁杰》时,徐克就想尝试用3D把他的立体世界呈现出来。但因为没技术、没设备而最终放弃,《狄仁杰》之后,他开始深入的研究,“《龙门飞甲》是我这么多年想拍摄的精华之一,在华人的电影里有很多3D银幕,这些银幕都是放映好莱坞的3D电影,因为没有我们自己的3D电影。我觉得值得去尝试把3D变成我们讲故事的工具。”
从2009年开始,国产3D电影逐渐浮出水面,但是质量和票房均惨不忍睹。3D歌舞片《乐火男孩》总票房仅250万,不到投资的一半;2010年投资近亿的3D动画片《超蛙战士》仅回收票房730万;同年投资过亿的3D武侠片《苏乞儿》票房仅5390万;2010年8月上映的《唐吉可德》,投资7500万的该片票房仅拿到3550万。今年上映的3D动画片《熊猫总动员》投资3亿,票房仅4500万;《梦游3D》票房仅1000万。
以投入产出比看,国产3D电影已成为整个中国电影产业最大的雷区。徐克下决心要啃这块硬骨头,他组建的特技团队十几人,这其中有摄影师、3D技术人员还有资料处理师,有些人有电影经验,有些技术人员则是对电影有兴趣、很懂电脑,但没做过电影的人。
在谈到《龙门飞甲》的创作初衷时,徐克表示,自己很想把3D跟武侠结合在一起,“作为电影里面完全不一样的观看跟创作手段”。如何将武侠与3D技术完美融合成为横亘在导演面前的最主要课题。导演和动作指导团队发现,传统香港武侠片动作很快,传统的武术动作不能很好地体现立体效果,“我们这次的每个动作都至少需要6到8秒的长镜头,跟以前讲究短平快完全不同。我们必须要观众明白看到动作本身的连贯,比如动感强的东西,我们已经不需要了,我只需要表现应该有的东西,它们会比2D更清楚。”。
3D技术对于动作的表现力上的改变让功夫皇帝李连杰也不适应,在拍用剑刺向镜头这样一幕再平常不过的戏份时,都感到困难重重。对李连杰来说,他拍了二三十年的动作片,对刺剑的把握可以说驾轻就熟,但是3D电影里一剑出去的准确度要求更高,差一点点反光都不一样。过去是刺向假想的框框,现在而是一个假想的小洞,那些细小的动作要一次一次地试,要非常精准才能达到效果。
《龙门飞甲》除了普通3D和普通2D版本,还推出IMAX3D形式,在巨幕上呈现,砍断的剑头、马群奔跑时溅起的尘沙、脖子迸出的血液都清晰可见,甚至人物特写镜头中的睫毛、妆粉、汗珠都有立体效果。但在制作之初,当导演徐克谈及自己要拍摄一部IMAX 电影时,身边的人都觉得难以置信。专门负责《龙门飞甲》最大特效——龙卷风暴的乔什(Josh)表示,拍摄时他们用上百成千的电吹风制造“龙卷风”。最终,后期人员使用“流体模拟”的技术,耗费几千小时的电脑运算完美呈现这一特效。
相比《苏乞儿》,《龙门飞甲》终于给3 D武侠片正名。很多人讨论3D是不是能够发展下去,成为当时黑白电影变成彩色电影的一样的历史性变革。徐克说得底气十足:“黑白电影变彩色电影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坚持说电影不需要彩色,当时彩色电影刚开始的时候也有很多问题,比如不是全面彩色,而是局部彩色,而且彩色的写实度不高,有一些不是太写实的颜色的状态。争论是必然的过程,结果是颜色出现在我们的银幕上,停留在我们的电影里面,到现在很多年了。现在是争论立体电影的问题,立体电影带给我们很多层次、空间,我们看到的电影更接近我们的生活,有色彩有空间一样的真实感受,就会变得主流。拍立体电影跟所有的电影的历史过程一样,必然有一个起点,必然成为手法上发展出来的可能性。我个人来讲我很想看到3D的纪录片,我很希望看到3D的新闻,如果我们每天都看到3D的新闻,我觉得这个是给我一个很独特的感觉。其实我也很想把这个可能性建立起来。”
徐克认为3D技术的存在并不会削弱电影的艺术表现,“技术就是一张纸,艺术就是你写什么内容进去。你会写字不等于说会写文章。你怕不怕笔太好写了影响文章呢?或者那个字印得很漂亮所以影响文章的内容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