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建议建立与中小企业对应的小型银行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6日11:29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中小企业“钱途”

  大银行不应成为扶持中小企业的主角,应建立与中小企业门当户对的小型银行

  《望东方周刊》记者张瑜 | 北京报道

  “我觉得挺幸运的。”王涛说。

  2011年10月,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和花旗集团举办的微型创业颁奖会上,王涛创办的西安铭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获一等奖。此前,公司还获得了西安市的创业扶持贷款。共计25万元的两笔小额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与之对比鲜明的是,2011年,浙江至少有228名企业主“跑路”、9人自杀,其中有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自杀的。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在银行碰壁的中小企业却是相似的:无抵押物、无财务报表、无信用记录。这对于大银行来说是最忌讳的,也给大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找到了充分的理由:风险高、成本高、回报率低。

  在以政策强制大银行扶持中小企业之外,是否能够建立与中小企业门当户对的小银行?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就对《望东方周刊》说:“对已经生存发展的几千家小额贷款公司,可以通过设立严格规范标准,让它们逐步升级为小型商业银行,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要走出的困境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是一直痛的事。

  “我们曾经走遍了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但因为公司经营规模小,销售收入太少,银行要求的标准材料也不全,所以贷不到钱。”在深圳一家做指纹识别产品的公司做融资顾问的杨健对《望东方周刊》说,公司的研发项目因没钱停滞了。

  尽管地方政府有一些财政及政策上的支持,可在珠三角这样一个中小企业云集的地方,沾上雨露的幸运儿还不是太多。

  2011年12月19日,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发布《2011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调研报告》:2011年以来,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总量大幅提升,但融资缺口依然较大,政府支持力度与企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

  央行广州分行2011年上半年的一份调查显示,被抽查的382家中小企业中,有67 %存在资金缺口,42.7%的资金状况与2010年同期相比趋紧。

  广东省经信委对省内年营收2000万元以下的100家微小企业的融资情况进行调查表明,2011年上半年有资金需求又能获得银行授信支持的不到20%。这意味着约八成微小企业较难拿到银行贷款。

  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剧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时期,企业一般商业贷款的融资成本为5.31%(基准利率),而目前企业一般商业贷款的融资成本为7.22%,同比增加18.73%;民间借款的融资成本为16 .74%,同比增加13.35%。以1年期1000万元贷款为例,2011年珠三角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成本支出比2010年平均增加40万元,占融资额的4%。

  “中小企业的利润本来就不高,传统制造业大概在10%,好不容易借点钱还要还这么高的利息。”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对《望东方周刊》说。

  在这一点上,西安的王涛比较幸运,由于他获得的25万元小额贷款是政府扶持项目,融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政府为我们和银行之间搭了一座桥,但以后争取较大数额贷款就要依照常规走了。”王涛说。

  王涛忧心的是,随着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各种接踵而至的税费压力很大。尽管国家对中小企业有减税政策,但细问之下王涛得知,还没有实施细则。“相比起融资成本,现在税费的负担要重得多。在一些问题上,小企业和大企业虽是一样的,但会更脆弱,怎么能要求两者的税负在同一条水平线呢?”

  “如果在解决融资难的同时把减税落到实处,那中小企业的困难就能解决百分之八九十了。”李子彬说。

  大银行的新作为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关乎中国社会经济稳定的问题,因此,尽管2011年信贷收紧,银监会仍先后发布了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银十条”及部分细化措施。据央行初步统计,2011年上半年,小企业贷款累计新增8659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35.2%,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9%。

  “大银行可以做中小企业贷款,但它们不应该是主角。”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大银行基本上都是上市银行,对于风险的容忍度比较低,即使做小微贷能赚钱,但不良率也可能会上升,这正是资本市场不喜欢的。正因为此,大银行选中的中小企业也都是非常优质的,基本上都是能够提供充足抵押物的企业,几乎不存在什么风险的企业。” “给大企业提供贷款的管理成本较低,一项贷款的尽职调查完了以后就发放出去几十亿到一百亿的贷款,而对小企业贷款如果要发放一百亿的话,可能要做成百上千笔调查,成本大不一样。”工行行长杨凯生说。

  小企业需要小银行

  谁与中小企业门当户对?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出现本是定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型银行,也出现了包商银行这样著名的“草根银行”。

  2004年成立的哈尔滨银行以“小额信贷”为主要方向,建立一整套的风险识别、计量及管控技术。尽管接触的是大银行看不上的小生意,收益却并不差。截至2011年8月末,哈尔滨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不良率仅为0.51%,为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的1/10,全年预计可创收12亿元,小企业条线人员人均创收600万元,人均创利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小企业金融业务用30%的信贷资产创造了全行38%的收入。

  银监会监管一部主任杨家才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不在于规模大小,而是在于有没有技术。”

  不过,大多城商行在发展中逐渐偏离了初始的定位,追求规模扩张及大客户大项目,越来越无法承担扶持小微客户的责任。小额贷款公司正在成为可供依赖的力量。

  2008年5月8日银监会下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迅猛发展。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791家,贷款余额3358.85亿元。

  而对小额贷款公司,规定是“只贷不存”。这种性质使得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不明晰,对于这样一个从事着金融工作的公司,是交由地方金融办的。

  “只贷不存,中国的小额信贷瘸腿了,这会限制小额信贷机构的集资能力,会使自力更生变成一句空谈。”在2006年10月,因创设“穷人银行”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尤努斯来华时曾这样说。

  “中国必须要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解决微小企业个体户的困难,是机构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微型化。”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说。

  “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在目前的基础上升格为小型商业银行,定位就是要做小微贷款,不需要做大做强。在操作上,只要给它设定足够严格的标准就行了。”连平建议。

  当然需要辅之以存款保险体系。连平说:“成为银行后,资产负债要有一定的杠杆率,比小额贷款公司高得多,所以它们会容易在波动中倒闭。而只要有存款保险,即使银行倒闭储户的财产也不会损失。小银行倒闭以后应该成为一种大家都可接受的常态。”

  “心动不如行动。”中小企业要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必须积极主动去应对,把转型升级的愿望付诸具体行动。

  “三荒两高”烤温州

  目前中小企业中大约有10%在升级,20%左右在转型中,约60%到70%面临生存困境

  文 | 周德文

  我们期待着,困境重压下中小企业得以涅,然而,环境倒逼,会扫倒一片,关键是那些具备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不要在洗牌中陨落。

  所以,中小企业需要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洗礼,也需政府的呵护。

  希望中小企业管理机构成真

  没有足够级别的独立部门负责管理中小企业,恐怕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症结。

  2011年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温州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调研中小企业生存状况,我有幸参加座谈会并在会上建议:应设立直属国务院的国家中小企业总局,统筹制定全国中小企业政策,统筹调配分散在各部委办的扶持中小企业的资源,统一协调和指导全国各县级以上政府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的工作。

  对这个机构,我期盼了好多年,也呼吁了好多年。

  目前,我国各省级以及地市都有中小企业局,中央直属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却尚未成立。原来国家发改委有中小企业司,后来“剥离”给工业和信息化部。虽然国务院成立了一个中小企业协调小组,但属于非常设机构。由于统筹管理机构的缺失,政策又分散在各个部委,就可能使中央出台的一些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执行效果难以更加充分。

  2011年,国家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如果有具体的牵头部门负责落实,该政策就会有彩云有润雨。

  重现“三荒两高”问题

  国家的重视,并不意味着温州中小企业面临的“三荒两高”迎刃而解。

  一是“融资荒”。全国工商联有一项调查表明,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遇到90%没有与金融机构发生任何的借贷关系,微小企业95%没有从金融机构获得过贷款。中小企业普遍感到资金短缺。

  二是“用工荒” 。温州市经贸局对855家企业的调查显示,有74%的企业用工紧张。

  三是“供电荒”。拉闸限电,在浙江、江苏、上海、湖南、湖北、广东等地都存在。2011年,浙江省用电缺口月300万千瓦以上,温州市缺口约70万千瓦。

  四是高成本。2011年用工成本涨了20%~30%;融资荒带来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银行贷款通常实行基准利率上浮30%到50%,加上各种费用,实际贷款成本接近基准利率的两倍。

  银行增加利息的名目较多。一种方式是变相提高贷款利息,比如说银行借给你1000万元,需要你先存300万元在银行,这笔钱你是不能动的,也是没有利息的(即使有也是低息的),相应产生的利息会被分摊到实际使用的700万元资金里面去了。等于提高了实际贷款利息。

  另一种方式是银行变相要求借贷人购买各种各样的基金,名目繁多,这样实际上正规企业借出来的资金的利率也已经达到月息1分到1分2,甚至1分5左右。这也推高了民间借贷利率,目前温州民间短期贷款月息达6%左右。

  如今的实体企业,利润率也许只有3%到5%,对于他们来说,别说8分、6分,甚至2分的月息都难以承受。但又不得不借,不借就可能马上倒闭,而借还存在转机的可能。短期借高利贷还可以,但长期而言会是致命的。

  另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如制作眼镜用的银子,2010年每公斤2000多元,现在涨到了3400元。

  五是高税费。一位做服装的老板说,一件报价75元的衣服,其中有将近7元是交税,相关专家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实际税负超过了30%,是全球税负最高的地区之一,还有各种名目的收费。中国企业联合会初步统计,目前向中小企业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部门有18个,按收费的项目分类有69个,子项目上千个。

  不是不想创新升级

  这些困难导致的局面是:目前中小企业中大约有10%在升级,20%左右在转型中,大量的中小企业约60%到70%面临生存困境。

  在环境的倒逼下,温州很多中小企业,不是不想创新升级,而是很难做到。

  温州一家颇具成长性的高科技企业2009年获得银行几千万元贷款,新上马多条流水线,生产能力也达到之前的十倍。而随着信贷政策的收紧,银行又开始收紧对这家企业的信贷支持,生产线投资仍未回收。

  这家企业转向民间。借贷以填补银行信贷收紧的资金短缺。据悉,目前其在民间融资规模已达1000万元,尽管借期偏长,但月息也高达3%以上,这意味着1000万元的借款,一年将支付360万元以上的融资成本。就算属于高科技企业,利润率也难以覆盖这一成本。

  路到底在哪里

  真正走出困境,主要还是靠中小企业自身努力。那么路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路在梦想。企业家一定要心怀梦想,志存高远。这个世界缺的不是钱,怕的是缺失企业家的梦想。

  生产“三笑”牙刷的老板曾经说:“为什么中国人要用外国公司生产的牙刷?”“三笑”要让全世界的人用上“三笑”生产的牙刷。当时,“三笑”牙刷已占世界牙刷市场的40%。遗憾的是,几年之后,“三笑”将自己变身“高露洁”,之后“三笑”品牌渐渐从市场上淡出了。

  当代中国缺乏更多的伟大企业家,很多本土优秀企业家之所以被跨国公司纳入囊中,问题就在于不能坚持自己的梦想。

  “心动不如行动”,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富含哲理。中小企业要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必须积极主动去应对,把转型升级的愿望付诸于具体行动。

  首先应该加大科技投入,采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以技术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温州正一塑业有限公司投入1000多万元从奥地利引进了国际上最为先进的“阀口制袋机”,每天可生产编织袋达2吨,仅需5个工人,如果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则需要350个工人,生产条塑编袋子原来粘合用胶水成本需0.2元,新设备以微波热合处理成本不到1分钱,用电量也比传统设备节省50%,而生产出来的塑编袋质量好,价格是原来的2倍,产品还进入了美国市场。可见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潜力很大。

  其次要下大力研发产品,开拓新领域。

  立天集团原来也是一家生产塑编产品的企业,在新疆承包3万亩棉花生产基地,征用了1000亩建棉纱生产和家纺成品生产厂,并利用天然彩色棉花、亚麻和新疆长绒棉三种棉材料开发出定名为“柏拉图之梦”四件套,没有经过任何化学染色,花色艳丽柔软,透气性好,成为当前最为环保的床上用品,每套售价高达2.88万元,仍相当畅销,企业实现华丽转型。

  此外,着力培育企业品牌,也都是老生常谈了。

  (作者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

  中国约1100万家中小企业,与银行有信贷关系的不到100万户。既然银行体系改革一时无法到位,有识者则鼓吹要给它们减税,既然不能开源,那就节流⋯⋯

  十年后再看“融资难”

  --- 访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子彬

  “浙江省政府告诉我一个数字:减产、半减产的企业大概占总数的20%。浙江省政府不认为这是倒闭潮,我也不认为这是倒闭潮”

  《望东方周刊》记者张瑜 | 北京报道

  2011年,在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多种因素外,为应对通货膨胀而实施的货币紧缩政策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凸显出来。

  进入2012年,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走向将直接关系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状态。《望东方周刊》就此采访了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子彬。

  说“倒闭潮”跟实际情况不符

  《望东方周刊》:2011年以来,有不少关于中小企业“倒闭潮”“跑路潮”的消息,有的人说比2008年更加严峻,根据中小企业协会的调研,真实情况如何?

  李子彬:“跑路”问题不是2011年才有的。温州一个市2010年这种案件就有2000多起,而苏北一个县因为类似的民间金融问题导致全县的资金都断裂了,其实一个县只要有十几家放高利贷的就足以把全县拖垮。

  虽然2011年中小企业面临的形势比2009年、2010年更加复杂和困难,但比2008年要好,说“倒闭潮”跟实际情况不符。

  2011年我到浙江去调研的时候,省政府告诉我一个数字:减产、半减产的企业大概占总数的20%。浙江省政府不认为这是倒闭潮,我也不认为这是倒闭潮。因为大部分企业并没倒闭,都在尽力支撑,把技术骨干、管理骨干留住。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了大量措施。一方面,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比如取消总计350亿元的100项收费,并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在2008年9月以前,中央原来的专项资金包括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加起来一年才十多亿,而到了2009年、2010年已经增加到100多亿了。而且,地方政府力度比中央还大。

  金融危机虽然是坏事,但如果不是几十万户企业倒闭,各级政府也不会认识到中小企业还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影响社会稳定、影响民生,从而下那么大的力度来支持。

  《望东方周刊》:中小企业2011年遇到困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李子彬:供需之间的缺口拉大了。

  国际贸易明显下降。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的经济增长乏力,IMF预计2011的贸易增长量会由上年的14.5%下降到6.5%,因此中国出口额从2011年8月起逐月下降。根据2008年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普查的数字,外贸出口额中有68%来自于中小企业,所以他们还是会受到很大影响。

  对资金的需求更加迫切。一是2011年中央货币发行量比前两年明显小了。实际上前两年中国货币一直超量发行,这是近来通货膨胀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必然限制货币发行量;二是因为国际的大宗产品涨价,这是输入性的通胀;三是雨灾旱灾相继发生,副食品蔬菜供应紧张;四是地方政府开始换届,新一届政府多少会有些扩大投资,这种规模扩张、大干快上拉动了能源及原材料的价格上涨。

  与此同时,2011年货币供应量减少了。从去年到现在十多次上调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冻结了超过4万亿的存量。

  警惕银行资金流向高利贷

  《望东方周刊》:有许多消息说,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很困难,所以它们往往会求助于民间金融机构。民间资本对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有多大作用?

  李子彬:2011年我们在调研的时候得知,浙江约1.2万亿元的民间资金中,参与中小企业借贷的大概只有2000亿元,其他的仍然是闲散资金,炒房、炒宝石、炒字画去了。

  民间资本不是最好的融资渠道。比如有些企业通过担保公司借银行的钱,担保公司至少会在银行的基准利率之上加收3%的利息,一般都会在15%的利息左右,那么小额贷款公司跟乡镇银行的利率更高,大概在20%到40%。所以,中小企业从民间资本融资的成本是很高的。

  这也衍生出一个问题:有些银行为了高获利,已经有一部分钱流失到了民间金融机构,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从银行借钱出来放高利贷。原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银行流向民间金融机构的钱大概有3万亿元。

  融资难能缓解还不能根本解决

  《望东方周刊》:应该怎么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李子彬:融资难问题能缓解还不能根本解决。中小企业最好的融资渠道是从银行贷款,但现在中国的银行业改革滞后,银行体系也不完善。

  目前中国的国有银行及大银行的放贷条件、流程等等都是为国有企业和大企业设置的,中小企业很难企及。应该放手发展中小银行,包括乡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合作社、农村信用社之类机构。

  实际上,每个县,乃至于每个镇都可以成立一个小型银行,而大银行给这些小银行做贷款批发,再由小银行贷给中小企业,比如大银行的批发利率是3%,小银行贷给企业收6%,这样小银行和中小企业都能活下来了。

  美国有8000家银行,香港有1000家银行,中国就100多家。不仅如此,在中国金融业重组的过程中,县级县以下的机构和农村信用社基层机构还在撤销与合并。这让中小企业更无从贷款。

  所以说,银行业要继续改革,但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减税是当务之急

  《望东方周刊》:直接融资渠道呢?

  李子彬:在国外,企业有30%的钱是从银行拿的,70%的钱是直接融资。目前,我国直接融资渠道还不通畅。中国的资本市场发育得晚、规模小,担负不起来向企业输送资金这个任务。

  比如说股票市场算直接融资,但有多少家企业能上市?再说债券市场,国外的债券市场跟股票市场等量齐观,而中国的债券市场规模不大,大企业发公司债一年还有个千八百亿,小企业债券2011年一年也就30亿的样子。中国1100万户中小企业发30亿债,平均一个企业几百块钱,那还能管用吗?剩下的产权交易市场及私募股权基金也都规模很小。

  所以说,现在中国企业直接融资只有2%左右,最大胆的估计也只有5%。剩下的98%按道理都得靠银行,而银行现在还没那个力量。

  《望东方周刊》:应该怎么办呢?

  李子彬:2011年4月我写了一份报告,其中一条就是“调整信贷结构,多种途径缓解融资困难”。

  其实,中国约1100万家在工商局登记的中小企业,跟银行有信贷关系的不到100万户,有90%的企业不贷款。所以我一直鼓吹要给它们减税。既然不能开源,那就节流。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且给中小企业减轻税负。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