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预言下的国人生活:走过2012我们都是必胜客

2012年12月14日11:32  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第48期封面 新民周刊第48期封面

  当12月21日安然结束时,人们尽可以去嘲笑“末日论”。

  荒诞不经的预言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了。尽管如此,人们无法嘲笑一种可能性:这个世界可能在突然之间整体清零;人们更无法回避这样一种必然性:这个世界终会在某个时刻归于寂灭。

  “世界末日”的话题,其实能让我们慢下脚步,重估生命中的各种价值,从而寻找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

  这里,我们将讲述六个人的故事,看他们如何把握当下,追求辉煌。

  末日预言也有正能量。走过2012,我们都是必胜客。

  林丹的2012

  林丹对于2012世界末日的种种传言一笑了之,他用自己努力的身姿回答了这个问题:我的未来更辉煌。

  记者|张 伟

  上月底,中国羽毛球公开赛期间,上海源深体育馆,《新民周刊》记者再次与林丹见面。秋日的下午,场内羽毛球激战正酣,场外林丹在忙于他的新书签售,2012年,林丹成了体育界的人气王,谈及即将过去的一年,林丹感慨万千。的确,2012简直就是“林丹年”:这一年,他成功卫冕奥运冠军;这一年,他与相恋8年的女友谢杏芳牵手红地毯;这一年,他的广告身价突破了千万元……

  永恒的2012

  记者曾经多次采访过林丹,在上海,羽球一哥再次坐在了记者的面前。少了赛场上的几分霸气,也没了夺冠后的激动与呐喊,面对《新民周刊》记者的采访,“超级丹”表情平静,话语中多了一份谦和与责任。

  谈及伦敦奥运会巅峰对决,几乎所有人的记忆都会在林李世纪大战的现场定格、回放:疯狂、喜悦、尖叫、遗憾、落寞,种种情绪的肆意宣泄让温布利体育馆像一个快要爆炸的大锅炉,当决胜局的比分锁定在胜利的那一刻,狂喜的林丹把温布利体育馆变成了田径场,似乎只有奔跑和呐喊才能宣泄内心情绪,随后他面向温布利观众,以及全世界的电视观众,脱掉战袍赤膊欢庆,双手做出一个机枪横扫的动作……这不由人让人想起了《亮剑》中李云龙的那句经典台词:“什么他娘的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是军人,就从来不说孬话!”就在林丹尽情欢呼的这一刻,连英国BBC电台的评论员也被林丹征服:“林丹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卫冕羽毛球男单冠军的运动员,他绝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羽毛球运动员。而李宗伟有点可怜,他总是距离冠军那么近,却无法取胜。我能感觉到他心碎的感觉,但我们必须向林丹致敬,金牌属于他!”

  在上海,《新民周刊》记者与林丹的话题自然离不开2012的伦敦,但林丹却不愿多谈自己,他更多地谈到了对手:“在强手如林的世界羽坛,要占有一席之地,自然需要有自己的‘独家法宝’。我觉得他们都很强,每个人都很优秀。正因为他们都有实力,要想战胜他们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每次和他们对决我都告诉自己,要保持冷静。其实,我很感谢我职业生涯里的这些对手们,正因为有他们的陪伴,才令我的故事更加精彩。”

  记者发现,如今的林丹之所以能够在伦敦奥运会上再次获得男单冠军,成为了同时拥有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全英赛、世界杯、总决赛、苏迪曼杯、汤姆斯杯八大满贯于一身的世界羽坛第一人,这除了他与生俱来的过人的天赋,强悍的体能,细腻的技术外,还离不开他尊重对手的谦虚品质和坚强不屈的的意志精神……凡此种种,帮助林丹成为了球迷和业界公认的史上最杰出的羽球运动员。

  丰收的2012

  在中国龙年,作为世界羽坛最为耀眼一条“中国龙”,超级丹实现了事业爱情的双丰收以及荣誉和金钱的双丰收。谈及2012,林丹向记者谈到了世界体坛的劳伦斯颁奖盛典。

  龙年的春节刚过,林丹只身飞往伦敦,参加世界劳伦斯奖的颁奖盛典,该奖项素有“体坛奥斯卡”之称,他入选了“推荐提名”,成为第一个受邀出席的羽球运动员。为了出席颁奖,他买了套黑色西装,白衬衫搭配紫色领带,在刘翔和李娜无法参加的情况下,他是唯一的中国运动员代表,这也是世界对羽毛球文化的一种最高认同。走在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厅,超级丹俨然是好莱坞式的国际巨星,在唐宁街10号受到英国首相卡梅伦接见时,又变成了社会活动家。成就,定义了他的多重身份,也将更大的责任赋予了他,除了在世界大赛上摘金夺银之外,羽毛球对于他的意义也在发生着改变。

  《新民周刊》记者请他谈谈参加世界劳伦斯奖的颁奖体会,林丹答:“可以说感慨万千吧。只有参与过才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国际舞台。我们的传统优势项目可能并不具备真正的全球性。可能别人承认你是世界冠军,也承认中国体育很棒,但并不代表我们身处最抢眼的位置上。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文化比金牌更重要。”林丹的这番话,也是他首次参加劳伦斯颁奖盛典感触最深的体会。

  谈及2012的另一个收获,林丹的话题变得轻松起来:“今年国庆前夕,与相恋8年的阿芳完婚,总算是立业成家了吧!”

  传说中的杨过和小龙女,苦等16年后终成眷属,而林丹与谢杏芳相守8年,2012年9月23日,龙年的八月初八,在这个黄道吉日,这对羽坛的“神雕侠侣”用一场盛大的婚礼见证他们的爱情。伦敦奥运会后,很多人猜测林丹会不会功成身退。林丹表示,他一定会在婚礼后,好好地坐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心。而眼下,他只能半开玩笑说:“老婆只会喊你回家吃饭,李宗伟却会喊你回球场训练。有时候在竞技场上,你的对手会比你的教练更让你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现在,是老婆最大。”

  除了收获了事业和爱情,在这一年里,林丹的商业身价更是呈现出直线上升之势。

  长相英俊、身材出众的林丹如今在中国体坛已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比赛训练之外的他亦频繁穿梭于各类发布会和时尚活动。他不但时常出现在时尚杂志和影视广告的大片中,他更拥有自己的运动品牌。而此次伦敦奥运上,霸气外露的“超级丹”显然将赛场变成了秀场:延续着一贯的硬汉风格,健硕的身形、黝黑的皮肤,大臂毫不掩饰性感的文身,还有颇具熟男气息的凌乱胡碴,不知谋杀了多少菲林。2012伦敦奥运上成功逆袭,惊心动魄的决战,更是撼动了全球数亿观众。无疑,“超级丹”的威力仍将持续扩大,这也将为他赢得更多品牌的追逐。只要你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浏览网络,你就会发现林丹的身影频频出现在汽车、奶制品、功能性饮料、剃须刀、化妆品、服装等各个领域的广告上,他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2012中国体育运动员中的广告代言第一人。目前,林丹已代言十多个国际大品牌,而且其两次身价爆涨都是从奥运会夺冠时开始的,据业内专家分析伦敦奥运会林丹商业身价至少翻了一番,顶级代言收入已经突破了千万。

  完美的2012

  对于林丹所取得的成绩和影响,央视名嘴张斌曾认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中国体育的领军人是模糊的,有大量优秀的选手都成为候选。而林丹正是在这个临界点上完成了辉煌之作。不论态度还是潜质,林丹都具备成为领军人的素质。”如今,四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姚明已经退役,刘翔逐渐老去,孙杨尚显稚嫩,唯有林丹,显得那么完美。   

  在羽球场之外,林丹的身份依然有点复杂:是运动员,是军人,还是一名客家人。而在千千万万粉丝的眼中,他永远都是无与伦比的“超级丹”,这个绰号来自羽毛球世界联合会官方网站对他的昵称,其受欢迎度可见一斑。

  从外形上看,林丹俊朗的外表一直以来让很多男女粉丝为之疯狂。实际上,林丹的魅力更多地在于他君临天下的霸气 ,在这个男性气质正在逐渐丧失的时代里,很有男人味、野性十足的林丹自然备受追捧。与此同时,在生活中,超级丹又是一位追求时尚,极有品位,够哥们、讲义气的大帅哥。

  “做最真实的自己!”是林丹率真个性的体现。记得在2012年的北京,出征奥运会前,《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林丹时问他:“有人说,你有着彼得·盖德的技术、夏煊泽的拼劲和孙俊的脑袋。你认为呢?”林丹正儿八经地说:“我很喜欢这些球员,但我不喜欢这个说法!好像我是他们的结合体。我就是我,谁也不是!”

  站在赛场上,超级丹的自信和杀气,常让对手不战而栗,这样的个性是装不出来的。的确,一个运动员要想成为明星必须有三个条件:出众的球技、英俊的面孔、与众不同的个性。没有个性的运动员成不了明星。林丹在成为明星后,他的个性也成了球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赞同也有非议。但林丹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管别人怎么说,总是我行我素,勇敢前行。

  林丹队友曾透露:林丹在队里非常讲义气,从不耍大牌,对小队员非常友好,平时小队员们在技术上有什么问题向他请教,他总是热情帮忙。周末闲暇之余,林丹还经常请队友们一起吃饭、唱卡拉OK什么的,他不吸烟、不酗酒,不玩电子游戏、不爱上网聊天,和队友谈笑聊天时,他的言语总是充满智慧和幽默,很受欢迎……这所有的一切都注定了超级丹在国家队的老大地位。

  原本,林丹的一哥身份只限于羽毛球范围内。从7年前以中国羽毛球队领军人物的身份获得汤姆斯杯冠军开始,他一直占据着世界羽坛霸主的地位,尽管这其中,间或有陶菲克、朴成奂、李宗伟给他施加一些压力,但是林丹人气和实力不仅屹立不倒,反倒是越来越强大。但在2012奥运会夺冠之后,林丹的名字似乎不再仅仅局限于羽毛球的范畴,在提及中国竞技体育的代表人物时,很多人马上就会说起林丹。而如今,看着林丹一路从一个毛头小子成长为现在的国内体育第一明星,李永波则感慨万千:“他的确是个非常优秀的运动员,我也乐意看到他能站在更高的地方,有更大的影响力和发展。”

  怪不得林丹对于2012世界末日的种种传言一笑了之,他用自己努力的身姿回答了这个问题:我的未来更辉煌。

  采访最后,记者翻开了林丹刚刚签售的新书《直到世界尽头》。谈及这本自传,林丹说他并不忌讳披露自己12年国手生涯中一路走来遭遇的各种挫折,其血泪成长史堪比励志大片,“扛住了,全世界都属于你;若被打垮,脚下就是万丈深渊。” 这或是林丹对竞技世界最真情的思想告白,也是他不断前进的一大动力。低调、刻苦、坚韧不拔、不断超越,永无止境。正如他在书中所言:人生的精彩不在于你站得有多高,而在于生命的宽度,“与一生相比,我过去的岁月只能算是匆匆片刻,我也不过是在羽毛球领域里做成了一些事情。现在,让我只做林丹,做回自己。那个从福建龙岩的小县城里走出来的小伙子,他平凡如你,正在书写未来……”

  见过“末日”更珍惜“今天”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末日”,既然如此,2012年12月21日,又与平常的每一天有什么区别呢?

  记者|黄 祺

  四十出头,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几乎可以预见自己接下来的人生轨迹。如果单纯从个人的前途来说,孙蕴伟医生也在这个年龄上看到未来:继续医生职业,医治病人,积累临床经验,总结科研成果,老去,成为让人尊敬的好医生……

  但同时,孙蕴伟对未来又深感不安:医患关系是否能够改善?是否有更多年轻人安心做医生?社会矛盾能不能少一点?法制化是否能够真正实现?

  研习医学的人最“唯物”,孙蕴伟把2012“末日论”当作一个笑话,他只希望,这样一个被赋予神秘色彩的年份,可以成为这个社会的“拐点”,他期待更多人像医生一样抱有务实的精神,用切实的行动让未来变得更好。

  医生的2012

  年初从媒体上读到2012“末日论”的新闻时,孙蕴伟权当是个笑话。从18岁选择进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医开始,孙蕴伟注定成为一个“唯物”的人。在一个“唯物”的人看来,只要没有科学证据证明“末日”的存在,那么,它就是不存在的。就像通过人体解剖如果找不到某个器官,那么这个器官就一定不存在一样。

  直到有一天,上初中的女儿也开始提到“末日论”,孙蕴伟才认真地想了想这个名词。

  孙蕴伟现在是上海瑞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从实习医生到现在近20年的从医生涯,难免见证病人的“末日”。见过太多以后,孙蕴伟以为自己对生命的消逝已经麻木,但这种麻木感,其实只是特殊职业从业者的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医生最明白生命的归宿是个什么样子,于是总要避免去端详命运的模样。

  医生这样有可能见证他人“末日”的人,更能体会“今天”的珍贵。因此,像“末日论”这样的故事,让孙蕴伟觉得不值得讨论,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末日”,既然如此,2012年12月21日,又与平常的每一天有什么区别呢?

  孙蕴伟自己的2012年,充满积极的暖色调。从事业发展上来说,孙蕴伟获评“正主任医师”,同龄同行中,评上正高职称的并不多,这是对他多年学习积累和工作实践的肯定。这一年,孙蕴伟还接受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带队援滇。

  瑞金医院援滇医疗队,是上海市医疗援滇计划中的一部分,医院希望“留过洋”的孙蕴伟也能“下下乡”。一开始,在接受医院任务时,孙蕴伟有一些不情愿。半年的援滇一方面会影响科室发展,他带的研究生也会受影响。另一方面,孙蕴伟多年在国外求学,一直遗憾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女儿成长,现在女儿正读初三,学业压力大,孙蕴伟本想多陪陪她。

  不过孙蕴伟最后还是接受了任务。孙蕴伟和同事们的目的地,是云南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州府泸水县。从上海先乘坐飞机到昆明,第二天再乘飞机到保山,从保山换乘近4个小时的长途汽车,颠簸2天之后,一行人才到达边陲小城。

  这是孙蕴伟第一次在如此落后的地方长期工作,泸水县邻近缅甸,只有17万人口,生活在县城里的仅3万,大多数人居住在山区峡谷地带。县医院楼房看上去还不错,但一进入内部,孙蕴伟就发现了巨大的反差。

  一个差别是,像瑞金医院这样的大型三甲医院,分科很细,医生一般都是在某一个专科上具有专长,而泸水县医院的科室设置,还像几十年前的医院一样只分大科室。还有一个更大的差别是,“现代医学越来越依赖仪器,当地几乎没有先进的仪器,我们的本事很多都用不上。”

  现实情况给援滇医生们出了难题,但他们又不甘于无所事事。孙蕴伟和同事们调整了一下“战略”,把工作重心放在对当地医疗人员的培训上,向他们传授现代医学分科等知识。

  医生多多少少有些理想主义,在援滇的半年中,孙蕴伟和同事们虽然没用上自己的“看家本领”,但如果当地医生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有所收获,他们也会体会到满足。

  手电筒与希望

  “其实做医生很矛盾,一边总是抱着希望,一边又见过太多的社会矛盾,太多让人悲观的现实。”中国医生的职业处境,本身就是一个冷酷的现实。

  孙蕴伟当年报考医学专业,最重要的原因是认为医生这个职业非常稳定。“1990年代初,社会还充满动荡的气氛,当时觉得,当医生是最稳定的职业,而且还能给自己的家人、朋友带来健康上的保障。”当时,医生在社会上受人尊重,医患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张。

  20年以后,医生居然成为很多恶性伤害事件中的受害者。“杀医”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词,仅2012年,就有6起“杀医”事件发生,造成3名医护人员死亡,13人受伤。

  最近的一起事件发生在11月29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医生被人用斧头砍伤致死。医院宣传处称,事发时医院处于午休时间,一名中年男子没有挂号,直接冲进诊室,用斧子将正在当班的康红千砍伤。事发时诊室内无其他人,康红千立即被送往三楼急救,但抢救无效死亡。

  医生的职业声誉下降,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很多时候是医生替社会承担了社会矛盾的恶果。孙蕴伟说,医院里最常出现的矛盾,是病人对医保限制的不满。“一些病人很贫困,但医保对报销范围又有限制,部分人会把对医保制度的不满,发泄到医院身上,与病人接触的是医生护士,他们自然把怨气发泄到我们头上。”

  制度的困境不是医生们能够改变的。孙蕴伟提起晚期癌症患者住院难的问题。今年3月,一封市民写给上海市领导的公开信,引起上海市高层的注意,也引发社会讨论。写信人秦岭的父亲身患晚期癌症,向几家医院申请住院都被拒绝。

  医院不愿接受晚期癌症病人的原因,与“病床周转率”这样一个评价指标有关,医院害怕晚期癌症病人“压床”,因此不敢接收病人。但对于患者和患者家属来说,他们不会去区分管理制度与医院、医生之间的差别。

  像这样无法解决的现实症结,每天都在医院这个“舞台”上上演,医生常常因为现实而心生无奈。

  医患关系紧张,具体到一个医生的身上,就变成了对“风险”的恐惧。“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一定会有失误的时候,现在的医患关系,让医生们时时感到紧张。”不过就像孙蕴伟所说,即使现实环境如此,他还是保持着职业上的好奇心。“我不会放弃做一些探索,只不过会更加小心。”

  医生更懂得“当下”的重要,更明白行动比任何空想都要有价值。因此,孙蕴伟还是每天7点半准时出现在医院,除了病房查房和专家门诊工作处,还要完成各种内窥镜操作和治疗。孙蕴伟希望,更多人像医生一样,一边心怀期待,一边相信行动的力量。

  “如果‘末日’真的到来,你会带上什么东西?”孙蕴伟医生几乎不用考虑,立即回答:手电筒。

  这个答案让记者有些意外,通常我们会以为医生在危机时刻,想到的是急救包这样实用的物品。

  “有手电筒就有光明啊,那时候精神鼓励和寄托最重要。”尽管现实有些让人困惑,但孙蕴伟还是保持着自己的乐观。

  站在2012年的末尾,孙蕴伟对未来充满期待。“我们总是有期待,期待社会变得更好,期待真正的法制化,期待女儿能够生活在一个稳定而安全的社会,尽管这些愿望在短时间内还很难实现。”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北京地铁连续发生女乘客被划伤案告破
  • 体育世俱杯-托雷斯连续破门 切尔西3-1进决赛
  • 娱乐晶刚大婚一月婚变动刀?霍启刚会嫩模
  • 财经机构指五粮液洋河等龙头酒企塑化剂超标
  • 科技iPhone 5大陆开卖:货源充足 售5288元起
  • 博客日本选出年度汉字 明星婚宴送多少红包?
  • 读书国殇日:勿忘中日历史惨痛黑镜头
  • 教育北漂硕士起薪仅2500 提及学历羞于启齿
  • 育儿男孩被幼儿园老师用椅子打骨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