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哪一种动物,可以像狗一样,谋杀电影史上那么多的菲林。不错,《少年派》拍了老虎;《栗色小天使》镜头对准麻雀;《一头名叫维尼的熊》、《子熊故事》讲的是熊;《马语者》关乎马;《夏洛的网》里有小猪??但论题材论类型论角色,谁又能比得了“百变大咖狗”?
记者|阙 政
百狗变千面
掰着指头数数,几乎没有狗狗不能胜任的电影类型——喜剧:《飞狗巴迪》;剧情:《导盲犬小Q》;灵异:《再世人狗缘》;黑色:《绑架门口狗》;犯罪:《福星与福将》;悬疑:《福尔摩斯神犬》;推理:《哑证人》;恐怖:《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科幻:《太空犬》;儿童:《圣诞狗狗》;情感:《义犬报恩》;家庭:《101真狗》;纪录片:《狗改变世界》??动画片就更别提了——2D的《史努比》;3D的《闪电狗》;定格动画《科学怪狗》;黏土动画《掌门狗》??只有想不到,没有狗狗做不到。
毕竟,现存狗的品种多达400余,从运动型、畜牧型、枪猎型到玩赏型,多得难以枚数。丰富的长相、个性、特长,为它们参与电影演出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耍酷也好,卖萌也罢,每种狗都有自己爪到擒来的银幕特长。
忠厚的拉布拉多、金毛主打正面忠义角色,是人类好朋友的化身;帅气有型的大丹和德牧,常常饰演探员、警长等威风八面的角色;长毛飘逸的苏牧一直是梦中情人般的存在,明星范十足;杜宾虽然也颇有威仪,无奈面相怕人了些,只好常年屈居反派一号;沙皮无论心情如何,看起来总是一副饱受委屈的样子,挫也有挫的好处,喜剧片里总少不了它;寻血猎犬(就是迪斯尼的“高飞狗”)因为它面颊上耷拉下来的两片肉,也接到了不少喜剧片约;斗牛犬面丑而身矫健,因此亦正亦邪,时有突破演出叫人大跌眼镜;聪明的斑点狗能为主人出谋划策,而腊肠、吉娃娃、博美,由于身形太不起眼,泯然群众演员。
狗狗一上场,明星靠边站,汤姆·汉克斯、詹妮弗·安妮斯顿、李察·基尔、天海佑希,酷哥甜姐们都变成陪衬。最有名的银幕狗,和最有名的好莱坞明星一样深入人心:《灵犬莱西》中的Lassie,《丛林赤子心》中的小狗Benji,还有终身成就奖舍我其谁的“飞狗巴迪”Air Buddy——制片人出身的美国导演Robert Vince是个动物电影专业户,并且专注于拍摄两种动物:除了猩猩,就是狗。从1997年担任首部《飞狗巴迪》的制片,到此后多年专心致志地导演、编剧五部巴迪续集,还参与了多部狗狗题材电影的创作,其心可鉴。而那只排球篮球棒球橄榄球无所不能的“飞狗巴迪”,也成为80后孩子们童年的集体回忆,中外皆同。
一公升眼泪
看和狗有关的电影,不管讲的是什么故事,技巧好坏,到最后,十有八九,总是眼泪鼻涕一大把收场。
香港导演陈安琪的纪录片《爱与狗同行》,开篇就叫人鼻酸:“从前流传着一个故事,一条被养来吃的狗,某天主人叫它过来,拿锤子锤它,它因为疼痛难忍而逃开。过了一会儿主人又叫它过来,它还是跑过来,就被锤死了。——狗就是这样,它总是相信你。”
有时候,明知电影是在故意煽情,仍然难逃一劫。韩国电影《人狗奇缘》,讲一对孤儿兄妹,哥哥偷来一条刚出生的拉布拉多送给妹妹当作生日礼物,给它起名“心意”,从此它也成了他们唯一的玩伴。某年大雪天,心意不小心坠入冰窟,妹妹为救狗狗淹死在冰冷的河水里——相依为命的小兄妹就这么天人永隔,你能不哭?之后哥哥弃狗远走他乡,不小心陷入童丐犯罪集团,心意沿着铁轨一路从乡下追到釜山——看看它寻主心切的神态,你能不哭?好不容易求得主人原谅,心意却被童丐集团偷偷抓去与恶狗互斗取乐——当主人从游乐场归来掏出兜里藏的火腿肠想喂心意却发现它脖子被咬断奄奄一息躺在垃圾箱里,你能不哭?最后,义犬拼尽最后一点力气勇斗歹徒,将主人救出贼窟,自己却一身脏污地死在手术台上——除了哭,还能干吗?
而那些拍得更好,回想起来也更感人的狗狗电影,其实根本不用刻意煽情。著名的《忠犬八公物语》,本来就源自真实故事——1923年生于日本秋田县大馆市的秋田犬,被送给东京大学教授上野英三郎,因为一对前足健壮看起来就像个“八”字而取名“八公”。每天早晚,八公都会准时在涩谷火车站接送教授。1925年,教授上课时突发中风去世,八公流落异地,仍然跑回教授故居,在火车站一直等了九年,直到1935年4月去世。为了纪念它,涩谷火车站至今仍然伫立着八公的青铜雕像。
2009年,八公的故事被搬到美国再度上演,秋田犬还是秋田犬,教授从仲代达矢变成李察·基尔,仍然毫无违和感。淡如止水一般的情节并不刻意煽情,小八从一只憨态可掬满地打滚的二货秋田,到冬去春来义无反顾蹲守火车站的大狗,一切都近乎自然。最让人感动的除了八公,还有教授孙子的一句旁白:“我从没见过我爷爷,他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但听了他和八公的故事后,我感觉自己熟悉他。”
好狗如此,坏狗也一样赚人热泪。20世纪福克斯2008年拍摄的《马利与我》,改编自美国记者、专栏作家约翰·格罗根的同名畅销小说。小说出版时还有一个副标题,就叫“和世界上头号捣蛋狗的幸福生活”。一样是拉布拉多,马利却劣迹斑斑。小的拆家惹事就不提了,马利难以驯服到什么程度呢?——见过人追狗、狗追人,也见过车追狗、狗追车,可马利是四只脚分两路跑——前蹄从车窗蹦出与小汽车并驾齐驱,后蹄则被从车窗外探出半个身子来的主人拼命抓在手里。只是,当“世界上最烂的狗”终于也有了淘不动的一天,主人和妻子看看它,再望望身边几个渐渐长大的儿女,终究还是潸然泪下。
链接:
和其他动物相比,狗似乎更容易被驯服,也更容易与人类沟通感情。事实人所共知,个中原因却需要科学家去探索。
在BBC拍摄的纪录片《狗狗秘闻》中,科学家试图通过实验来解答“人和狗是否真的能够互相理解对方的情绪”。他们先在旷野中录下多种犬吠的声音,再拿去给养狗的人听,让他们辨别每一声犬吠所代表的含义。
有趣的是,看似千篇一律的吠叫,传到熟悉狗狗的人耳朵里,居然形同每个人的母语。人们很容易就能辨别,正在叫唤的这只狗,是要吃的,还是求抚摸,还是真生气了;是听到了陌生人的脚步声开始变得警惕,还是发现远方正有一只猫在靠近。
人能理解狗,狗又如何?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在表达情绪时,脸部左右半边并不对称,而真实情绪往往更忠实地反映在右脸上——所以,人们在互相交流时眼睛总习惯性地朝左看,瞄准的正是对方的右半张脸。而当科学家们将人脸的幻灯片放给狗狗看时,发现几乎所有种类的狗,眼球都会瞬间左移,有些狗还直接将头转向左边——这样的情况,当狗狗们望向同类或是没有生命的物体时,都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动物那里,也不会发生。
实验还发现,有些狗能完成黑猩猩都不能完成的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说,狗的思考方式最为接近人类——比如发现主人在整理箱子时,狗也会爬进去,好像知道箱子会和主人一起,去到另外一个地方。
更为神奇的是,人狗双方不仅能互相理解,还能相互抚慰。科学家们先分别抽取人狗的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抚摸、怀抱)后再度抽取血样,发现原本为零的“后叶催产素”数值猛增。而后叶催产素一般是只有在分娩或哺乳期的母亲面对婴儿时才会产生的荷尔蒙,被认为是一种“爱的激素”,能够有效减少焦虑情绪。或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养狗可以降低血压、减轻压力,减少心脏病的发病几率,从而延长主人寿命。
这样的互助关系,源自漫漫千年的演化。对狗的驯化让捕猎时代的人们获得了更多的食物,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继而改变了人们依赖捕猎和收集的生存法则。英国历史学家甚至断言:没有对狗的驯化,就没有人类的文明演进。而容易适应人类、接受人类的驯化,让狗比世界上任何动物都更早地成为宠物。对于狗来说,不啻为“识时务者为俊杰”——圈养也无法改变习性的狼,正面临着灭绝的命运,而狗呢?遍布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