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萍:实名举报后想回归正常生活

2014年02月26日10:44  廉政瞭望

  一年前,她只身实名举报;现在,她想回归正常的生活。

  陈秀萍:终日寻春不见春

  文_本刊记者   潘则福   发自福州

  “抱有幻想”

  年近花甲的陈秀萍,每天花不少的时间在新媒体上停留,她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把微信上的好文章,分享到朋友圈。这在春节,也不例外。

  这和一年前有点不一样,变化在于那时她的注意力在微博和论坛上。彼时,她冀望借力网络反腐,实名举报福建省证监局原副局长田荔琴及其家人名下有16套房产。

  田荔琴的父亲和陈秀萍是邻居。两家因为陈家在公共区域搭建的一个洗衣池,产生矛盾。在她举报不到两个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调查结果,称田荔琴家庭收入能够负担购房款。

  去年,内地高潮迭起的反腐局面再次给了陈秀萍希望。

  但现实超出她的经验。在证监会公开调查结果前,有多个匿名者联系她,希望借助她的华侨身份一起举报田荔琴。

  这些人自称是期货市场的失意者,指控田荔琴操纵市场。证监会公布调查结果后,那些陌生来电再也没有出现在陈秀萍的手机上。

  “他们开始觉得我是华侨,政府应该会很重视,但没想到……”说到这里,陈秀萍在廉政瞭望记者面前停了下来,一会儿又继续说,“坦承的讲,我现在最关心的已不是田荔琴是否贪腐,而是针对自己的骚扰,何时可以结束。这个实在太折磨人了。”

  不过有人则说,陈秀萍在去年并未受到“真正的”骚扰,但她的精神状态却有些起伏,压力很大。

  陈秀萍的朋友说,陈对记者的态度,也有微妙的变化。

  2013年1月中旬陈秀萍公开举报后,有大量的记者涌进陈家,但如今已门可罗雀。

  “看得出来,她的信任已经开始有所变化,但她的内心又抱有幻想,有媒体来,她还是希望媒体能客观中立地报道这个事情。”这名朋友说。

  礼物被退回

  春节前,陈秀萍的心里一直不踏实。为了证明她没有垮,春节那几天,只要她不出门,就打开客厅的门,看着那些来来往往的邻居。

  她家住在一楼,她总担心,又有人往阳台丢脏东西。陈家的监控显示:去年春节,陈家的神龛前和阳台上,被人丢过粪。

  过去一年间,这俨然成了她的梦魇。证监会报告出来后,她自称又遭遇了骚扰,“没有专门去记,具体几次想不清楚了。”

  廉政瞭望记者曾致电田荔琴。田荔琴回应称,“对共产党的干部,要有基本的判断,自己不会干这样的事。”

  春节那几天,她保持着深居简出,一个人呆闷了,就让朋友来家里坐坐。

  “我很看重邻里关系。”说完这句话,她指了一下和田家相邻的玻璃门,如今那里只有田父一个人居住,没有过去那么多的人来人往。

  她的朋友说,这扇门见证过田荔琴来陈家摔花盆,也见证过两家处的不错的时光。彼时,年老的田父一句“小妹,帮忙带点菜”——成了陈秀萍对两家关系颇为美好的回忆。

  现在,这扇门被窗帘围着。不拉开窗帘的话,“它就是一个摆设。”陈秀萍说。

  陈秀萍称,两家刚有矛盾的时候,为挽回邻里关系,陈秀萍托人给田父送去一份礼物。

  一个月后,礼物被退回。

  “好生活没了”

  一天相当多的时间里,衣食无忧的陈秀萍关心着粮食和蔬菜。

  “看这些比和人打交道要好。”陈秀萍自我调侃。

  去年3月,证监会的报告公布后,质疑她仇富仇官的声音又起来了。见识过几次互联网嘴战的陈秀萍,开始远离微博。

  只是她很难离开这个舆论场——这样的声音,在她的生活里也有。她越来越深居简出,她的一个邻居批评她做了一件太不值的事情,“有什么好举报的?你看好生活没了。”

  这个邻居曾经见过有人往陈家丢垃圾。

  “他们做这么多的事情,目的很简单,就是不希望我再住在这里。可是我先生又很喜欢这里,我能怎么办?。”陈秀萍说。

  陈的友人反对她搬离现在的寓所,“她(陈秀萍)又没做错什么”。

  “我有时候急了会说,为什么这些做坏事的人没有报应?我老公会说,我们人善,家里供的菩萨也善。听了这个解释,我还是蛮释怀,也常常这样自我安慰。但这,还是没办法帮我看清人性。”

  说完这句话,陈秀萍又低头看手机了。这次,她发了一条微信:终日寻春不见春。这多少和她的摆件颇为冲突:春节前,陈家刚刚买了两盆红色的花。那天,开的正艳。

  过年,看他们那些不一样

  文_本刊记者 王巧捧

  春节,几千年的积累,形成了许多华人不假思索的传统。生活中的多面,在这种时候,被淹没无视。而实际上,在春节背景下审视其他面,有着比单纯的欢庆更高的价值。

  除夕前后,我们分赴多个省市,走近去年的一些新闻热点人物。

  和普通人相比,对于他们来说,一样的年,不一样的滋味。那是因为,面对一些大家共同都会面对的问题,他们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这背后不是因为他们有多高尚,仅仅是因为他们底线感更强。

  一样的年,不一样的滋味

  他们生活的巨变,在春节看起来,更有对比性。

  火灾过后,袁厉害心脏病发住院,直到除夕才出院回家。期间又被曝“房妈”,有借弃婴谋利的争议。那个春节,袁厉害身边24年来第一次没有弃婴。悲痛与争议交织,让她“害怕过年”。如今每周去福利院看望孩子,仅仅十分钟的探视时间,显然弥补不了她的牵挂。

  绵阳走廊医生兰越峰,自己的遭遇一直瞒着亲人,春节团聚强言欢笑。直到媒体公开报道后,家人才知道。而年前她所在医院的院长被带走调查,让她今年的春节闪耀着一线希望。

  福建举报房嫂的陈秀萍,举报后事态渐渐走向平息,她的焦灼却仍未缓释。

  采访中,我们发现,他们的生活已经回不到从前,但是他们中一些人认定的一些东西几乎都没有改变。他们仍然相信善、相信法制,相信正义。

  一样的问题,不一样的选择

  我们选取的这几个人物,曾为舆论热点,源于他们的事件踩到了社会的某些痛点,具有普遍的讨论价值。

  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面临过同样的考验;官方在这些事情中,也难逃被拷问的命运。但为什么是他们成为这类事件的主角?

  在争议这些人物的时候,也许我们更多的该是扪心自问。

  弃婴问题,政府部门缺位自是有待反省,作为个人,愿意收养残疾弃婴的又有几个?

  过度医疗与否,医患之间信息极不对称。而来自医疗行业的自省,少之又少。

  每一个热点背后,还有诸多被淹没的类似问题。

  而这些人的出现,一开始只有单薄的一人之力,幸运获得舆论关注后,将一类问题推到公众面前,带动社会的自省、倒推政策的前进,其辐射意义更为可贵。

  一样的人性,不一样的底线

  当我们走近这些曾经的新闻热点人物,他们向我们展示或者承认,自己同样有着复杂而多面的人性。

  因为能力所限,也曾经妥协或者顺应生活,对有些问题假装视而不见,或者妥协于现有的潜规则。甚至他们站出来的原因里,也依稀可见曾经在博弈中利益受损的影子。

  但这都不能否认,他们的底线比一般人高一点。

  把自己的底线放低,遇到所有不公不义,你都会淹没在沉默的人群里,安全度日。而有些人在底线上的挣扎更为剧烈,最终在一点一点抗争中,矛盾螺旋式升级,终至走上公开抗争的路。这就是他们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原因。

  凝视2014,又是漫长的一年。不知又会有怎样的一些民生、法制等问题,改变一些人的生活。面对尚待规范的一些问题,面对不可预知的将来,如何坚持下去,等待希望的降临?你看不透,只能坚持其中,凭着感觉,凭着意志,凭着能从身边感受到的一切力量,同时捂好良心,戴好口罩。

上一页12下一页

(编辑:SN05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去年以来18.2万官员受党纪政纪处分
  • 体育亚冠鲁能主场1-1 球迷看球病逝 国安1-1
  • 娱乐韩剧“欧巴”养成记:成名前培训很严苛
  • 财经刘迎霞旗下基金认购单位官员相继落马
  • 科技最大交易平台MtGox关闭重创比特币
  • 博客刘卫兵:20多年前北京空气都臭的(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内地3大学进QS世界排名前20 考研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