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04日10:50 《小康》

  2014最受关注十大焦点问题:

  食品安全令人心忧 持续反腐振奋人心

  食品安全最令人心忧,持续反腐最振奋人心,消费指数得分最高,平安状况最令人心安,2014年中国人最关心、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有喜有忧

  文|《小康》杂志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鄂璠

  “到现在为止,今年国内发生的什么事情最让您感到振奋?”

  这是在《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进行的“2014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中,设置的一个问题。

  2014年,对于国家来说,是深化改革的一年,从改革方式,到政府转型方式,再到国家治理方式,都在发生着对未来中国发展意义深远的改变。2014年,在社会层面上,从摇篮到暮年,从乡村到城市,从家园到远方,也都有了全新的变化,“养老看身份”的历史首次被彻底革除,“单独二孩”终成现实,换种方式生活渐成趋势。2014年,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也都在或主动、或被动地经历着各种变化,有人遇到了爱情,有人发展了事业,有人组建了小家庭,还有人甚至把过去几年甚至十几年应该解决的事情都在这一年里“还”上了,那是将要开启人生新篇章的节奏。

  “2014中国综合小康指数”之“2014国人年度感受”调查显示,“变”,是2014年公众的最大感受。那么,在充满了变、变、变的2014年,国人最关心、关注的问题有哪些?究竟哪些事情会让国人为之振奋并铭记在心?哪些事情会让国人感到忧虑?

  最忧虑:食品安全

  在中国全面小康进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关注,例如政府机构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医疗改革、住房改革、教育改革、财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房价、物价、政府公共服务,等等。在历年的“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问卷中,都会列出30多个问题作为选项,供公众选择出他们最关注的十大问题。

  今年也不例外。调查结果显示, 2014年中国全面小康进程中“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是:食品安全(55.1%)、腐败问题(48%)、物价(43.4%)、房价(41.2%)、医疗改革(40.5%)、贫富差距(36.9%)、环境保护(36.5%)、就业问题(33.2%)、社会保障(31.5%)、社会道德风气(31.1%)。

  这已经是食品安全问题连续第三年位居“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首位。

  2013年,“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

  是(按照关注度由高到低排序):食品安全、腐败问题、医疗改革、贫富差距、房价、社会保障、物价、环境保护、收入分配改革、住房改革。

  2012年,“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是(按照关注度由高到低排序):食品安全、物价、腐败问题、医疗改革、房价、贫富差距、社会保障、教育改革、收入分配改革、住房改革。

  此前几年,食品安全问题也均进入了“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榜单,2011年位列第三,2010年位列第四,2009年位列第二。

  中国人本来就有着“民以食为天”的饮食文化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吃得饱之外还要吃得美味,吃得美味之外还要吃得营养,但这一切的根源还是需要有“安全”作为保障。

  在“2014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中,60.9%的受访者为现阶段“饮食小康”打出的分数在70分以上,可见公众对于“饮食小康”基本满意。

  不过,在“中国饮食小康指数”的测量中,对于“饮食小康”的测量包含五个方面,若按照“木桶理论”进行分析,“饮食小康”还是有短板的。年初进行的“2014中国饮食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恩格尔系数、 食品供应、

  饮食安全、 营养结构和政府监管体系及力度这五个方面的指数分别为87.8、96.8、59.8、80.2和79.6分。从数字中不难看出,饮食安全无疑成为了“饮食小康”的一大“短板”。

  年末刚刚完成的“2014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再次为这一“短板”亮了红灯。53.3%的受访者表示对食品安全状况不满意,31.9%的人对食品安全状况评价一般,仅14.8%的人对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满意。

  在回答“到目前为止,今年国内发生的什么事情最让您感到忧虑”这个问题时,很多受访者给出的答案是:福喜“臭肉门”、台湾查获“地沟油”工厂等事件的发生,让我们感到食品安全事件还比较严峻。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为何会让公众感到担忧?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叶岚发现,2014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出了三大新趋势:一是食品安全的风险来源更加隐蔽,“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尤其是上海福喜事件的发生,反映了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现有的监管技术和检验检测能力;二是互联网食品交易市场兴起,但监管能力尚未跟上,现实中出现了大量无生产许可证编码、无产品标准号、无生产日期、厂名厂址不完全的自制食品,网售食品安全问题开始凸显;三是食品源头污染与末端安全问题交织并存,食品安全已不再仅仅是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的问题,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污染正在对源头种养殖环节产生严峻威胁。

  要从制度上根治“舌尖上的安全”

  面对食品安全这个让人“忧”的问题,最近,不少地方再一次行动起来:厦门市科技局副巡视员李英华在接听市长专线时透露,当地正在加快推进“厦门食品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惠民项目建设。在不久的将来,市民可在网上查询到各类食品的相关信息。

  如果说厦门市民将会享受到“食品安全溯源”服务,那么珠海人更是可享受到国际级的食品安全保障。日前,“国家食品安全(横琴)创新工程暨海上丝绸之路品牌行启动仪式”在珠海举行。国家食品安全(横琴)创新工程由科技部、广东省、珠海市三方共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建设和管理,这一工程亮点颇多。该工程建设方案(讨论稿)显示,横琴将坚持国际化,试点建设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中心、开发应用“三维码”技术、示范建设食品安全基地、培育食品安全品牌战略联盟、探索发展食品安全基金、建立食品安全云服务平台。

  虽然食品安全领域动作连连,但也有评论指出,食品安全仅仅有创新还不够,还需要从更深层次的制度上去解决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从制度上把握好两个关键点。一方面,要引入社会共治和市场机制的大监管体系意识。探索建立多层次监管体系,包括消费者自我保护、企业自律、社会监督、行政监管和法律制裁在内的循序渐进的社会共治体系。同时,运用“红黑名单”制度、强制责任保险、产业政策等,让市场机制在食品安全保障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践行食品安全精细化监管。一是要将食品安全监管与普通商品监管严格区分开;二是要对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加以细分,重点关注城乡结合部、“三无”作坊、婴幼儿食品和容易发生系统性风险的领域;三是进一步厘清各级监管部门之间的权责分配,提升地方政府责任意识和基层一线的监管能力。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看来,食品安全的治理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细致的过程,虽然经过这些年的治理,大规模、系统性的风险有所降低,食品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从治本角度看,还任重道远。他建议首先要建立起一个长期、有效和相对稳定的监管体制及运行机制;其次,从综合治理的角度上讲,还有很大的空间,要加强法制和法治建设,不仅要制定法律法规,还要真正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治理,维护“奉法者强”的市场环境。张永建还认为,“食品安全治理不仅要依靠行政和法律,还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如果科技支撑能力不够,保障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张永建说,宣传教育和培训方面的工作也至关重要,但在这方面尤其是学校教育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够。

  最振奋:“打虎拍蝇”

  “2014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显示,与让国人忧虑的事情相比,更多的事情让国人感到振奋。在“到现在为止,今年国内发生的什么事情最让您感到振奋?”与“到目前为止,今年国内发生的什么事情最让您感到忧虑”这两道开放式题目中,对于前一个问题的回答,受访者共写出了20多条答案,而在回答后一道题目时,受访者只给出了11条答案。

  在受访者写下的20多件令人振奋的事情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工作”,其次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

  反腐与法治,成为2014年最让国人振奋的事情。

  从年初到6月30日,在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的“案件查处”栏目中,有375名官员被点名通报,包括接受组织调查、“双开”、移送司法机关等。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已经超过了2013年全年的反腐“战果”。

  2014年,包括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徐才厚等一批“大老虎”被立案审查,“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工作不仅有速度,而且有力度、有广度、有深度。有学者评论认为,从3月15日对徐才厚进行组织调查,到6月30日开除党籍,仅仅用了三个半月的时间,这正是十八大之后反腐案件查办的一个新特点,只要抓住线索,就用最短的时间调查清楚,体现了反腐的效率和效能。

  11月18日,中央启动第三轮巡视。11月2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题为《持续形成高频震慑——今年中央第三轮巡视工作前瞻》的文章指出,一年之内开展三轮中央巡视,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2013年4月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5次听取巡视情况汇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都发表重要讲话,为巡视工作指明方向、提出要求,这是党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其间,王岐山28次主持召开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5次出席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并召开4次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和推动巡视工作。

  在《小康》杂志进行“2014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时,又一个与反腐有关的“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传出:国际反腐败学院(IACA)院长兼执行秘书马丁·克罗伊特纳向媒体透露,中国已经确认于11月15日正式加入该学院,成为第59个签署“建立国际反腐败学院协定”的缔约国。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马丁称,人们过去仅仅把反腐败斗争看成一个国家内部的事务,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反腐败问题才被视为是一个国际性问题,国际合作在反腐败斗争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反腐败的有效手段。

  有了国际合作的助力后,反腐的震慑力必然还会加大。在“2014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榜单中,腐败问题位列第二,透过腐败问题,公众关心的其实是法治建设的进程。反腐从治标走向治本,亦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正因为此,“十八届四中全会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也同样令公众感到振奋。

  2014年的难题与挑战:就业

  在上个月刚刚完成的“2014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中,有这样一个调查结果,引人思考:以22岁至23岁为“分界线”,青年人竟有着不一样的幸福与不幸福体验?在对不同年龄段受访者的幸福水平进行单独分析后,《小康》发现,15~22岁受访者为自己打出的幸福得分分数最高,平均分为9.66;而同属于青年人群体的23~34岁受访者为自己打出的幸福得分平均只有7.15分。

  在这个月进行的“2014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中,《小康》记者发现了23~34岁受访者感觉不太幸福的原因之一。22~23岁基本上处于上学与工作的分水岭,23岁出头的受访者或是正忙于求职、就业,或是刚刚步入职场,而这一年,恰恰又被称为大学生的“更难就业年”。

  今年6月,24岁的刘阳从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了。刚刚取得了硕士学位的她已经不是第一次面对就业问题了,“本科快毕业时,我也尝试着找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但一直都‘高不成、低不就’,所以后来干脆就去考研了,结果发现,硕士毕业后,还是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与在象牙塔里的读书时光不同,走出校园后的刘阳,不仅仅要面对求职就业的压力,她还要考虑住房、择偶等很多现实的问题。“总之,各种纠结。”刘阳称。

  据统计,201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已经达到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而2014年在此基础上仍有增长,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比2013年增长了28万,所以被称为“更难就业年”。

  就业这道属于2014年特别的“难题”与“挑战”,也引起了公众对于这一问题的特别关注。在“2014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榜单中,就业问题排名第八。而过去的五年,就业问题的关注度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在“2009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榜单中,就业问题排名第七;在“2010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榜单中,就业问题排名第八;在“2011最受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榜单中,就业问题排名第十;在2012年和2013年,就业问题都未能进入这个榜单。

  全年消费指数得分最高

  公众对平安状况最满意

  “2014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采用了基于实名制的Oopsdata网络调研方法。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此次调查样本框的确定兼顾被调查者年龄段、受教育程度、职业、所在单位的性质、月收入水平等分布。采用统计学误差估计公式进行估算,本次调查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上,可将估计误差控制在3.2%。

  经过对调查结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监测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出2014年度中国综合小康指数为78.1,比上年度增加1.4。

  中国综合小康指数的测评指标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方面,这五个方面的指数得分分别是85.9、78.4、75.3、75.5、68.4,与上年度相比,本年度提升最大的是社会建设。

  46.3%的受访者反映,今年的收入比去年有所增加;61.7%的受访者表示,今年自己及家庭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多数受访者对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状况、自己及家人的受教育条件、社会治安状况、社会和谐程度感到“满意”;对住房条件、就医环境、交通出行状况、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情况、工作环境、文化生活状况评价“一般”;对食品安全状况则感到“不满意”。

  在2014年由关系到中国百姓生活的全面小康11个关键词组成的小康指数中,消费小康指数得分最高,为82.0;其次是幸福小康指数,为80.7;再次是生命小康指数,为79.9;排名第四至九位的依次是饮食小康指数(79.4)、平安小康指数(76.0)、公共服务小康指数(75.8)、居住小康指数(74.2)、休闲小康指数(72.7)、教育小康指数(70.7);信用小康指数(70.5)和生态小康指数(70.2)虽然排在最后两位,但是与去年相比,都有了进步,去年,这两项指数的得分均在70分以下。

  其实,分数的高低并不代表公众满意度的高低,“2014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在饮食、消费、公共服务、医疗健康、生态环境、居住、平安状况、信用、教育、休闲、幸福感受这11个方面的民生问题中,公众在这一年里对平安状况、休闲、幸福感受最为满意,而对生态环境、医疗健康、消费则不太满意。

  公众通过何种方式来了解、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2014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新闻联播》仍是中国公众“直通中南海”的窗口,对于这档每天播出的节目,16.8%的人坚持每天收看,8%的人每周收看5~6次,18.2%的人每周收看3~4次,34.2%的人每周收看1~2次,其他的人则没有收看的习惯。

  在关心国家发展的同时,中国公民也在积极履行着公民义务,参与着社会生活。在公众看来,哪些事情最能传递中国梦和正能量呢?《小康》联合触动传媒及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进行的调查显示,赡养长辈排位第一,其次是抚养儿女,再次是保护环境。在参与“2014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时,受访者们非常积极地表示,这些事情他们愿意主动去做。

  只要有这样的正能量推动,不管生活充满了怎样的变、变、变,美好的梦想与前行的步伐都永远不会改变。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研究员王知凡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SN054

相关阅读

不取消社会抚养费是为公平?

卫计委拿公平说事,来论证“必须坚持”的理由很不靠谱。照此说来,很多恶法都不该废止了。废除收容遣送制度,会对孙志刚这样遭遇过收容遣送的人造成不公;废止劳动教养制度,会对成千上万接受过劳动教养的人造成不公……

地铁涨价,土豪公司涨薪了

自北京地铁涨价方案最终确定至今,吐槽之声不绝于耳。就在此时,一家公司的老板却站了出来,“涨薪!交通费全额补助!”人家老板不仅补贴了交通费,而且还把这事看的很平常。

他在微博直播自杀你却拉黑他

自杀是件顶私密的事,因为去意已决,一般会找个清静的地方独自度过最后的时光,最多留下一封遗书做个交代。而选择在微博这个大酱缸里全程直播自杀经过,不仅要面对网友或劝慰或谩骂的冰火两重天反应,还有可能自杀遇阻,他们为何仍执意如此呢?

国民党为啥败得那么惨?

台湾到底发生了什么?国民党为啥败的这么惨?“九合一”过后,国民党要从“蓝色忧郁”中走出来注定需要一段艰难的时光。对于绿营来说,席次的增加,却也并不意味着更多选民向绿色移动靠拢。说到底,民众选的是“改变”,而不是蓝绿。

  • 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究竟有多大?
  • 自杀直播者们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 孙越:中俄过招与特务迷城
  • 金瓶梅里让人嘴馋的精品小点心
  • 那些想接苍老师班的女优们
  • 在女友包中发现套套是否该摊牌
  • 和菜头:回忆大学恋爱最大的收获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