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3月2日早晨7点48分,北京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是193,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是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145微克。
每天这个时候,邹毅都会打开窗户,拍下家对面的北京电视台大楼和国贸三期。
天空有时是蓝的,有时是灰的。从2013年1月27日到今天,这是邹毅每天起床后最重要的一件事,他已经坚持了700多天。
同一背景、同一角度、同一时间段,邹毅将700多张照片按拍摄时间排序摆在一起,北京这两年的蓝天,一目了然。
也有让他高兴的事。从国务院的“大气十条”到今年初开始施行的“史上最严”环保法,邹毅说,我们一定能比当年的欧洲更快找回蓝天。
天空怎么这样了?
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将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表述为“五位一体”。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之后,加入了生态文明建设。
两个月后,一场大规模的雾霾侵袭了中国17个省市。2013年1月的31天,北京仅有4个优良天,其余全部都是污染天。连续三天以上的重度污染过程,达到3次。
邹毅位于国贸的家,距离北京电视台大楼的直线距离约300米。
“连续几天,北京电视台都看不见了。”从那时候开始,他每天在相同时间、相同位置,拍一张天气的照片。“这个想法很偶然,因为当时你什么都干不了。” 那个月,中国17个省市1/4的国土面积被雾霾覆盖,影响人口约6亿。
照片在微博上发布,从九宫格到64张拼图,“冲击力特别强。”微博评论暴涨,很多人说:“北京怎么都这样了,不可思议。”
不仅仅是北京,也不仅仅是华北。同年12月2日至14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几乎全部沦陷,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浙江、上海等多地空气质量指数达到六级严重污染。
普通人真正“认识”PM2.5,就是在雾霾围城的这一年。
2012年2月,PM2.5首次纳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此前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中没有这一项。2014年底前,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建成了1436个国控监测点,实现了PM2.5等6项污染物监测地级市全覆盖。
空气有没有转好?
2013和2014两年,700多张照片,无一天间断。照片拼在一起,起名“一目了然”,这是对当年空气质量最直观的“监测”。
“你可以看到发生了什么,空气在变坏。”邹毅说。
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被称为“大气十条”。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再五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环保部数据显示,2013年74个重点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是176天,2014年241天,增加了65天。达标城市数量由3个增加到8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仍然是空气污染的重灾区。
尽管达标天数有所增加,但2014年2月和10月,全国仍然发生了两次持续的、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过程。邹毅拿出10月份的“一目了然”说:“蓝天只有10天。”在一片又灰又脏的色调中,格外显眼。
10月之后,11月1日至12日APEC会议期间,北京上空出现了久违的蓝天白云。空气质量为优良,仅有一天出现了轻度污染。网友将这样的天空称为“APEC蓝”。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欢迎宴会致辞时,也毫不避讳地说:“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APEC蓝能够保持下去。”
APEC蓝短暂而美好。邹毅说,照片不会骗人,APEC我们花了那么大精力,看看空气到底能不能好。“要想把这个受损的环境调整好,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大气十条”中,北京市的指标是到2017年,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数据显示,北京2013年PM2.5年均浓度为89.5微克/立方米;2014年85.9。APEC期间,PM2.5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PM10、SO、二氧化氮(NO)等各项污染物浓度水平均为近年最低。
空气能不能越来越好,实现2017年的目标?APEC蓝能不能留住?在邹毅的图片中,找不到答案。
雾霾能不能治好?
2015年3月2日,环保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新《环保法》1月1日生效以来的进展情况。会上环保部表示,履新的环保部长陈吉宁对新《环保法》的执行非常重视。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今年开始施行,被称为“史上最严”。对环保部门充分授权,对企业“按日计罚款”,对失职问责几近严苛。
发布会上还通报,据不完全统计,新法生效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各地实施按日计罚案共15件,个案最高罚款数额为190万元,罚款数额达723万元。
人们都在期待,最严的法律能带来最强的执法。PM2.5备受关注,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土壤污染等都在威胁着生态环境。实际上,我国的环保立法速度居各部门法之首,仅环保法律法规就多达120余部。
然而,一些领域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比如制定于1987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00年修订后,已经有14年未做修改。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全面修订,将新增PM2.5防治、联防联控等内容。
除了制度不健全,在地方经济面前,环保执法也力不从心。
此次发布会上,受环保部长陈吉宁委托的副部长潘岳表态,“环保部门必须统一认识,铁腕执法,不折不扣把新法贯彻落实到位。任何悲观、畏难、怠惰的态度都是中国环保人的耻辱;任何放任、回避、慵懒的行为都是中国环保人的失职。”
邹毅更加乐观和充满信心。今年他将继续拍下去。目前,“一目了然”在微博上有1500万的阅读量,不断地有人转载、模仿。出现了郑州、武汉、上海、深圳、山东一目了然。
一家科研机构还与他洽谈,认为长期、同一地点的拍摄,建立起了大数据。未来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每人拍下一张照片,即显示实时空气质量。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是一个移动监测点。“这将让我们对雾霾了如指掌。”
拍第一张雾霾照片时,邹毅没想过能坚持到今天,更没想到能受到如此多的关注。
他说这是“水滴石穿,持续的力量。”更想不到的是,两年多过去了,雾霾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了最热点的社会问题之一。
(新浪网 刘洋 报道)
(新浪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