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谁来做那碗梅菜扣肉?

0

【广东】谁来做那碗梅菜扣肉?

第711期

2016年02月21日21:47我有话说(0人参与)

梅菜扣肉梅菜扣肉

  “今年还有梅菜扣肉吃吗?”

  腊月二十六,远在广州的堂妹就在微信群里问。

  “还有梅菜扣肉吃!听到你的‘召唤’,二伯马上去准备食材了。”我私信告诉堂妹。

  听到堂妹的召唤,腊月二十七一早,63岁的老爸冒着冷风,骑上摩托车,到近10公里外的圩镇,买回十多斤五花肉。

  我的家乡是广东梅州市一个偏僻的自然村。近十年来,村民大量外迁,目前村里常住人口还不到10人。随着留守村民年纪渐高,老人力不从心,不少传统“年味”已缺失。传统习俗渐渐失传,成为当下村里最为现实的问题之一。

  梅菜扣肉,是客家人过年必备的一道传统美味。一碗梅菜扣肉,饱含着客家人的沧桑。92岁的奶奶说,据老一辈讲,为了躲避战乱,客家人曾经历了几次大迁徙。南迁后,客家人生活贫寒,劳动强度大,但当时物质匮乏,平时很少吃肉,而五花肉正好肥腻而有肉,能弥补平日的寡淡,因而推出了“梅菜扣肉”这道菜。“肥而不腻,耐吃,下饭,每逢节假日,餐桌上只要有它,就是最好的接待。”奶奶回忆说。

  我们家族有三四十人,平日里都在城市工作,只有老爸、老妈和奶奶留守村里。每逢春节,我们都回家过年,一家人的饭菜,全由我爸妈张罗。我爸是地道的农村人,制作梅菜扣肉,是他的拿手好菜。

  梅菜扣肉虽好吃,制作起来却不容易。我曾记得,父亲制作梅菜扣肉的工序包括:一是将大块的五花肉放到水里煮熟;二是捞起五花肉,放凉后,放到油锅里炸;三是炸好的五花肉放凉后,在猪皮上涂抹蜂蜜;四是将大块的五花肉切成小块,刀工一定要切得均匀;五是将切好的五花肉再倒回锅里炒、焖,调味;六是将自家晒的梅菜干浸泡好,放到锅里焖,调味;七是将五花肉一块块地排好,放到八角碗里,并铺上梅菜;最后一道工序,是将梅菜扣肉放到锅里蒸,上桌前,反扣到另一个碗里。

  每次做梅菜扣肉,父亲至少要花半天时间,等菜做好,父亲已是满头大汗,脸面红得发烫。“年纪大了,做不来了,今年吃了,明年都不知道还有没有得吃。”除夕之夜,正当我们品尝着梅菜扣肉,赞赏父亲手艺不老时,父亲却说出了内心的隐忧。

  其实,不少村民也有类似的担忧。“没人做了,就买呗。”邻居一位阿姨说。不过,另一位大叔马上反驳说,“买的哪有自家做的味道好!上次买的,我们都没吃完,就倒了。”

  面对谁来做梅菜扣肉的现实问题,我们家曾专门讨论过,年轻人还表示要学习传承。“但每次春节回家,放假已经是腊月二十八,路上走一天,坐车累了,回来就不想动。”作为上班族的堂妹遗憾地说。

  其实,一碗梅菜扣肉的传承危机,折射的是村里传统习俗的悄然改变。“过去的老家,过年是一个期待、忙碌、回味的过程。”奶奶说,每到腊月二十前后,全村各家各户都会提前洗晒,打扫卫生,准备过年的东西。腊月二十五,家家户户拿出磨好的米粉、面粉,炸煎堆、炸肉丸、炸芋丸、炸炸肉、蒸酵板、蒸甜板……

  奶奶说,真正过年的时光是短暂的,等家人忙碌完,亲友已到离开的时刻,春节已是尾声。但村里的年味并没有变,哪怕出了正月十五,到田间插秧时,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煎堆,细嚼糯米粉的柔韧,过年的情景仍可让人细细回味。

  (书田)

责任编辑:王辉 SN193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