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北坡井死了 它因煤炭而亡

0

【江苏】苏北坡井死了 它因煤炭而亡

第717期

2016年02月21日22:29我有话说(0人参与)
导读

坡井关闭是在十五年前的春节。那时,正逢我大学一年级的寒假。几乎一夜之间,所有的工人集体搬迁到另外一个矿井。这给坡井带来了灾难。所有工人楼房里的窗户几乎都被打烂,凡是带不走的都要踩上几脚,似乎担心后来人占便宜。

曾经率先实现“电灯电话”的工人住房,现在蔓草丛生。曾经率先实现“电灯电话”的工人住房,现在蔓草丛生。

  坡井已亡。

  它是位于苏北的一座煤矿城市,因煤炭兴起而生,又因煤炭枯竭而亡。我家距离坡井只有一里地。那是我小时候对于城市想象的全部寄托。

  我本来可以离它更近,成为一个矿工之子。上世纪70年代末,坡井刚开工建设不久,我们村南面的一大片地被征收。作为补偿,坡井决定从附近每个村子招收几名矿工。

  这是一份当时人人都羡慕的职业。我父亲参加了坡井的第二批招工,并且顺利通过体检,挤进了五人录取名单。但父亲被人顶了包,最后只换来1050元征地补偿金。

  至今,我父亲提起这件事,还耿耿于怀。我的母亲对此感到很可惜。“矿里每个月工资有几十块,你爸要是有这份工作,你上学就不会那么困难。”她说,楼上矿工老张家现在每个月的退休金都有3000多块。

  我当时意识不到这一点。直到1984年,坡井开始出产煤炭,才逐渐繁华起来。又过了几年,我上了小学,才渐渐感受到这些。

  对我来说,坡井简直就是一座天堂。我用的文具,喝的汽水,吃的冰棍,都来自坡井。理发店、包子铺、饭店、商场、澡堂、医院、磨坊、学校,还有当时非常时髦的台球室、录像厅、电影院、舞池,这些看起来稀松平常却离我很远的东西,都可以在坡井找到。

  我每次和小伙伴偷偷潜入坡井玩耍,哪怕只是在垃圾堆里翻翻,都觉得是进了一次城。坡井门前的大街,汇集了各种大小餐馆。这些餐馆都是本地人开的,目标客户就是工人。每逢工人发薪的日子,就生意爆棚;在工人下一次发薪之前,就一片惨淡。

  在我的印象中,坡井人最早住上了楼房。他们住的楼房有六层高,而周围的村子当时全都是平房。

  坡井关闭是在十五年前的春节。那时,正逢我大学一年级的寒假。几乎一夜之间,所有的工人集体搬迁到另外一个矿井。这给坡井带来了灾难。所有工人楼房里的窗户几乎都被打烂,凡是带不走的都要踩上几脚,似乎担心后来人占便宜。

  据我母亲讲,很多东西来不及带走,还是让一些“胆子大”的人发了财。几乎夜夜都有人潜入,运走那些残缺不全的钢材设备,转卖发了一笔小财。

  大年初五那天,在一个雾蒙蒙的天里,一如此前夹杂着煤灰的空气,已经迁到另外一座城市的我回到了坡井。隔着一扇铁门,我把手机伸进去,拍了几张照片。突然一个中年人闯到我面前,制止我,“你干什么?这儿什么都没有了。”我不知道他介意什么,他对一度繁华的坡井堕落至此讳莫如深。

曾经的理发店,门窗都被卸掉,外墙也已经剥落。曾经的理发店,门窗都被卸掉,外墙也已经剥落。

  现在,它几乎成了一座“死城”,几乎全部都是遗址。理发店、饭店、裁缝店都已成断瓦残垣。曾经灯火通明的办公大楼,外墙上爬满了蔓藤,在冬日的阴霾下枯萎发黄。

  电影院已经成为一座垃圾回收站。我在那里看过第一部电影,还看过一次公审公判大会。

  台球室门上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门前曾经黑水横流的水渠被各种白色垃圾塞满,水塘早已干涸。

  坡井唯一幸存的完整建筑是那座20多米高的水塔,现在成了坡井最高的建筑,也是唯一一座还在运转的设备。

  自从坡井关闭开始,周围的村庄开始了对坡井的侵入。寥落的街道上,还开着门的,几乎没有一个属于原来的坡井。

  一扇早已生锈的贴门上,贴着一副像是刚写好不久的春联:“地利人和,山清水秀”,昭示着仍然有人为它祭奠。

一扇早已生锈的贴门上,贴着一副像是刚写好不久的春联:“地利人和,山清水秀”。一扇早已生锈的贴门上,贴着一副像是刚写好不久的春联:“地利人和,山清水秀”。

  坡井关闭后,周边村子恰好也开始了另一段历史。两者曾经一起互相依存,然后在新世纪经济大潮中,各自开始了转型。同样是走出去,只不过一个萎缩型关闭,一个是扩张型走出去。对于年轻人而言,这似乎并无多大影响,他们开始逐渐走出去。

  (应庐)

责任编辑:王辉 SN193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