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30万建起小洋楼 却没了糍粑酸萝卜

0

【湖南】30万建起小洋楼 却没了糍粑酸萝卜

第721期

2016年02月21日22:45我有话说(0人参与)
导读

叔叔家过年新买了大彩电,却在除夕夜因为电压不够无法播放,春晚自然是看不上。买来的洗衣机,也受困于电压问题而难以带动。“至于空调,那根本装了也是白装。”

村庄景象。村庄景象。

  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新楼房背后,湘西南农村发展仍面临着不少窘境。

  拿电力供应来说,叔叔家过年新买了大彩电,却在除夕夜因为电压不够无法播放,春晚自然是看不上。买来的洗衣机,也受困于电压问题而难以带动。

  “至于空调,那根本装了也是白装。”叔叔抱怨说。

  而在我孩童时,奶奶家没有电视,晚上就跑去邻居伯伯家,十几口人挤在一个黑白电视机前看《新白娘子传奇》。而现在黑白电视机,农村已基本找不到了。

  满塘村,是我父亲出生的地方,也是爷爷奶奶祖辈生活的地方。它位于湘西南,湖南省320国道沿线,距离县城桃洪镇大概20分钟车程。

  我五岁那年,因为父亲考上县里的公务员,我们一家三口离开农村,移居县城。一转眼,我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回家过年,也已经很久没有在春节回到这个村庄。

焚烧垃圾。焚烧垃圾。

  去年,叔叔翻新了奶奶的老宅子,在原地建了一座三层的小洋楼,装修得跟城里的房子一样气派。走访发现,整个满塘村新盖了很多楼房,通常是拆掉老宅或者在老宅边上另辟一块空地,建个两三层的小楼,装修布置甚至比县城还高级。

  新旧房屋的映照,感觉是现代与古老的重叠。那些老房子很多都居住过几十年,经历风雨斑驳,承载了一大家族几代人的回忆,而新建的水泥房子似乎也毫不示弱,试图用现代气息证明它存在的意义。

  就算在农村建造这样一栋房子,人工、材料、装修全下来,至少也需30万。

  是谁在盖这些楼?

  “主要有两类:一类祖辈一直是农民,到这一代像你大伯家的哥哥,高中毕业后去沿海城市打工,挣了钱寄回老家盖房子,这是娶媳妇展现实力的一种方式。另一类就是你叔,很早就来到县城,当医生开诊所挣了钱也在县城安家,但是因为对乡土的挂念以及归属感,在老家盖楼。”我爸说。

  在我看来,叔叔回老家盖楼,那似乎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与家族兴旺的象征。这种现象在湘西南的农村极为普遍,我们邻村与邻乡的村庄都是新旧楼群的组合。

  大年初一,回到满塘村拜年。我走在偌大的村庄,却惊奇地发现人烟稀少,很大一片人家都是房门紧闭。

  他们怎么过年都不在家?

  “有些是子女外出打工,留在外面过年。有些是在县城买了房,在那过年。”我爸说。

  “新年好!我们也是早上刚回来,晚上还要回县城去呢,要帮老三带孩子。”在大伯家,伯母一边递上热茶,一边说。

  “我二奶奶呢?”我问。

  “她今年也在县城你三哥那里过年了,初一就不折腾回来了。”大伯回答。

  小时候,我最爱去给二奶奶拜年,她是村里最长一辈的老人,一到过年就会提前拿出家里好吃的瓜果、零食,等着我来拜年,脸上全是笑容。

  湖南冬天的天气特别湿冷,如果刚好碰到雨雪天,体感温度非常低,很是难受。老人年纪大了,在县城有火炉子,过得舒服。

  今年二奶奶也不在家,我们寒暄几句,匆匆奔赴下一家离开了。

  年味都得人来凑,没有老人、年轻人、小孩在,年味好像荡然无存。而我无比想念的家乡春节美食——酸萝卜、糍粑,也早已看不到踪迹。一大家族人围坐在火炉旁烤火、打牌的景象也看不到了。

  对我而言,记忆里的乡村真的回不去了,熟悉的年味也早已无影无踪。

   (王可)

责任编辑:王辉 SN193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标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或个人不得全部和部分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