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党政机关国庆前迁往通州有多不靠谱?

0

北京党政机关国庆前迁往通州有多不靠谱?

第273期

2015年06月15日17:51我有话说(0人参与)

开篇语

通州规划鸟瞰图通州规划鸟瞰图

  6月13日,香港文汇报称,从权威渠道获悉,北京市四套班子(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将在今年国庆节前夕全部由城区迁往通州区,具体搬迁方案不日将正式公布。

  事实上,在这之前关于搬迁的消息,早已在互联网上传播。

  从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到重点发展通州、到2010年通州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概念的提出,再到2012年,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了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关于通州的传闻已经传了一次又一次,这次到底靠不靠谱呢?

国庆前迁往通州,房子在哪里?

  早在香港文汇报爆料之前,网上已经有了很多关于迁往通州的传闻。

  北京晚报溯源,传言源起于微信公号和自媒体圈一篇名为“《通州爆料》震撼!网曝北京市政府将落户通州,十年传言终成现实!”的文章,传出“北京市政府东迁通州,搬迁地址在通州潞城东小营附近!”

  对此,北京市委宣传部新闻处相关负责人在6月9日表示,网络传言不可信,以权威部门正式发布为准。

  官方没有否认,但也没有承认。这自然给大家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到底是真是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访,希望能获得答案。

  每经记者在潞城镇东小营村服务中心的玻璃门上看到的《重要通知》显示,为确保潞城镇棚户区改造项目中“转非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当地已经开展对本村农业户籍人口的信息采集工作。

  东小营村的登记工作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周边几个村已经完成登记,拆迁工作组即将进驻,“这几个村是政府预留地,北京市政府下属部门可能要搬过来,2017年入住。”

  但当记者问道,是否已经接到相关的通知文件时,她表示一切消息也都是从网上看到的,“目前我们接到的通知就是为搬迁做准备工作,17个村先核实人口。”

  工作人员一会说为搬迁做准备,一会说不确定市政府是否要搬迁至此,那东小营村的人口信息采集到底是与搬迁有关,还是与农转非安置工作相关,也没人说得明白。

  6月12日,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北京”搬离北京?官方回应:以权威发布为准》中提到,多位北京市直属机关的公务员表示接到了要搬到通州的通知,一位在北京市规划系统工作的公务员也在文中表示,有可能搬,因为“领导是这么和我们说的”。

  但有可能搬和国庆前搬相距甚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6号线终点站潞城镇看到的是大片的荒地和小树林,地铁南北两侧就是十几个原生态自然村,采访过程中还见到路边游荡着的羊群。

  有了政府预留地,也不代表有了办公用房,一切基础设施还不完备,国庆迁来通州难道是搭帐篷办公?

  对于这块政府预留地,央视财经频道《经济新闻联播》在6月10日采访了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他表示在通州潞城镇的确有一块几平方公里的规划用地,2012年规划属性已经发生变化,在目前规划里,这块地已经变成国际组织和国际医疗未来的聚集区了。

  北京市四大机关要不要东迁通州,还真是个谜。

四环内中央直管,四环外北京市管?

  关于北京的城市规划,除了东迁通州说,还有四环内外说。

  近日,朋友圈里疯传,“北京市委常委会开会,7月10日市委常委会正式宣布,以后北京四环以内的地区归中央直管,北京不再投资建设,四环以外归北京市管理。”

  有网友傲娇地说,“按这个说法,以后再进四环,是不是就可以说去中央一趟啊?在四环里上班,是不是就可以说在中央上班啊?以后咱就可以骄傲的对北京人说:我是中央的人,有中央户口!”

  四环内外说比东迁通州说更像个玩笑,它会是真的吗?

  5月21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于联合发布的北京人口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2151.6万人,五环外常住人口占全市的51%,共有1097.9万人。

  根据人民日报《北京人口到底有多可怕》测算,四环以内的常住人口至少有692.9万人。

  也就是说,如果传言为真,北京市将直接放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而早先《新闻极客》曾报道,虽然北京一半人口在五环外,但优质公共资源多集中在中心城区。全国知名的中小学、医疗卫生机构都集中在五环以内。

  据北京晚报报道,2013年中心城区高校在校师生占了全市总量的83.6%,央属高校也突出的集中在中心城区,占中心城区高校人数的68.5%。

  此外,据市卫计委数据,2013年全市医院共有647个。其中,中心城区医院数为438家,占全市总量的67.7%,医院从业人员为17.1万人,占全市的79.5%。驻京部队的15家三级甲等医院全部位于中心城区。

  如果这些优质医院只提供内四环以内的一般人口,四环外的人该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四环内由中央直管,但是显然的是现有的城市人口、设施不会变化,那么相应的管理仍然会延续,是重新搞一批机构和人马还是用原来的?重新搞一批将是一笔不菲的投入,沿用原来的,那和过去还有啥区别?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四环内外说如果成立,那么北京将会成为最奇怪的一个城市,一个空心大饼,这个城市最富于特色的没有了,北京还是北京吗?

  四环内外说,看来基本属于胡说八道。

通州的绯闻为何越传越多?

  事实上,针对此次传闻,媒体的反应多是“狼来了”。

  北京晚报、京华时报、每日经济新闻、中国广播网多历数了通州从通县逐步成为北京副中心的历史中,东迁传言屡屡成空。

  而经济参考报以《京津冀发展确定三轴四区布局 通州未成区域副中心》为题,直接点名通州并未按此前传出的与保定、廊坊一同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个副中心之一。

  据悉,早在2004年,新修编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就圈出了11个新城,并要求重点发展通州、顺义、亦庄3个新城,而当时的规划专家们就曾建议过在通州建设新的中央行政办公区,打造北京的副中心。

  而据北京晚报报道,在2006年5月通州区投资环境新闻发布会上,有消息透露,北京市政府的行政职能部门以及在京的中央部委直属研究机构有望东迁到通州,通州已为此预留了3平方公里的土地。不过,这一消息随即遭到官方否认,并称“可能是10年20年后的事”。

  2010年两会,CBD东扩和通州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概念提出,刺激了区域内楼盘价格飙涨,一年之内通州房价从均价不足1万元/平方米飙升至3万元/平方米。

  2012年,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聚焦通州战略,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更加明确了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定位。

  2015年,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下发《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将北京通州等62个城市(镇)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伴随着通州在城市规划中地位的提升,由城区至通州的广渠路二期已开始加速施工,6号线终点也修到了潞城镇。

  事实上,北京市机关东迁通州的消息传开时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明朗,反而更加迷雾重重。市级机关的预留地是不是还在,是否像专家说的那样在2012年规划属性发生变化,没有人清楚。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研究员马庆斌长期从事区域与城市战略、产业发展相关领域的研究。他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指出,北京市政府往南、往东搬迁的可能性的确存在,但不太可能在近期发生。

  这仍是个不确定的答案。

(晓航 综合相关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