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沿用12年的国家助学贷款额度开始调整,同时,20%的受助学生控制比例也被取消。
教育部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国务院四部门调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通知。
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光明在发布会上表示,2002年,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出台的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规定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贷款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20%,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贷款数额。
这一规定已实行12年。随着一些省份上调本专科学生学费,研究生今年全面实行收费制度,6000元的上限已难以满足需求。
张光明表示,因此,财政部、教育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对此政策进行调整。调整后,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贷款限额为不超过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
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的标准,相应提高为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不超过12000元。
教育部同时发布了2013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和国家助学贷款发展报告。
2013年,全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和普通高校学生累计资助金额1185.15亿元,比上年增加59亿,增幅5%。
其中财政拨款占比为68%,中央财政427亿元,地方财政377亿元。
针对今年9省高校宣布学费上涨对资助政策实施的影响,张光明表示,总体资助额将会有所上升,由于资助政策的调整,可以保证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新浪网还就相关问题,独家专访了张光明。
如何看待学生资助中,国家资助和社会力量资助的关系?
在学生资助中,除了国家大量投入资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外,还有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
从2013年的情况看,财政资助占68%,财政资助外大约还有300多亿是非财政力量的资助,其中260亿是助学贷款,近100亿是学校、企业以及个人等对困难学生的资助。
社会力量对学生资助是一股重要的力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我们国家体制看,教育主要由政府来办,政府有责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同时,也倡导社会爱心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
这几年关于大学生贷款后,毕业了不还款,有不少讨论,看到这样的事情,你是什么感受?
国家助学贷款确实存在操作比较复杂、管理比较难、经办银行成本比较高的问题。
管理最大的难点就是学生毕业后还款的问题。原因是助学贷款是没有抵押、质押的信用贷款,大学生毕业后离开学校,散落到全国各地,联系困难。
目前各种信用体系不健全,贷款这种方式也是改革开放后才逐步为社会所认识,很多学生对贷款的认知程度和还款意识都存在缺陷,通过这些年实践,确实有些学生没有按约定还款。
不还款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失去了联系,从我们国家的信用体系建设看,虽然我们还没有信用体系发达国家的那种完备的信用体系,但现在也开始逐步建设信用体系,今年国家制定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将来要逐步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对失信的人会有较好的制约,来规范信用行为,为助学贷款发展创建比较好的社会环境。
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看,有的学生毕业后没有还款,因为不良信用记录,影响到个人生活和发展。比如贷款买房、买车等都受到了限制,甚至有人主动找到银行要求还款,希望消除不良记录。
这两年,出现了有的中职学校通过伪造学籍,套取国家助学金的问题,怎么解决这种问题?
确实存在这种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国家从教育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决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希望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后进入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国家对此提出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免学费、提供国家助学金等,吸引、鼓励应届毕业生和其他社会人员参加职业教育。另一个原因是,职业教育在管理上和其他教育阶段有自己的特性,比如学生流动性大,学籍管理存在困难。
我们发现问题后,开始加强管理,建立中职学生管理系统,和公安部的身份证认证中心,定期对比,剔除利用假身份证注册的,另外和高校、高中的学籍系统做定期对比,从身份上尽量剔除虚假的。
经过这几年努力,现在情况大有好转,基本遏制了这个势头。
学生国家资助资金每年都在增长,是否有过测算,一个相对实施效果较好的资助状态,整个资金规模需要多大?
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一个是居民收入状况,我们是还处于发展中的国家,保基本、兜底线还是主要的,保基本就是保证他能入学,兜底线就是他能维持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
当然,如果我们经济发展得好,给他更多资助,能够保证他比较好的生活和学习,那是更好的。
目前看,我们的高校学生资助,能够解决上学的基本问题,也有一部分学生的资助已经起到改善的作用。比如4000多的学费,1000多的住宿费,如果贷款8000元,助学金3000元,勤工助学1000元左右,能有奖学金得到,已不是保证基本学习,而是有所改善。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无限投入,这对其他学生也不公平。
(杨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