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几经波折,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行阅兵的消息终获证实。
此消息最早由日本媒体报道。数天前,公安部副部长、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傅正华在北京两会上谈到北京今年的安保任务时披露了这一消息。
这将是中国第一次在非国庆时期举行阅兵,新浪网连线国际问题专家解读为什么举行这次阅兵,阅兵将会邀请哪些外国政要参加。
应该邀请日本领导人参加
据日本《产经新闻》1月24日的报道,此次阅兵式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外国首脑参加的阅兵式。
《产经新闻》在报道中猜测,俄罗斯总统普京和韩国总统朴槿惠很可能在受邀名单之内。
此前,1月23日外交部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表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俄两国作为二战亚洲和欧洲两个主战场,将共同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包括安排两国领导人相互出席对方举办的相关庆祝和纪念活动。”
这暗示了普京的出席。
首次有外国首脑参加的阅兵式将会邀请哪些国家的领导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阮宗泽对新浪网表示说,中国是开放的,会参照国际惯例,既要请战胜国的,同时对于战败国也是开放的。
阮宗泽认为,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举行阅兵,目的是维护和平,而不是牢记仇恨。阮宗泽表示,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维护和平,而各方都要来维护和平。
是否会邀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阮宗泽认为应该请。
阮宗泽表示,反法西斯胜利70年了,如今更多的考虑是怎么珍视这70年的和平,维护未来70年的和平,这是大家的共同责任。
“起码我们会做出邀请,至于是否来是他们的事情,我们作为主办方,应该是一个开放和解的态度。”
资料显示,在欧洲,二战战败国出席此类纪念日活动屡见不鲜,2010年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红场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的阅兵式,俄罗斯便邀请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2014年法国举行的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在来宾之列。
中国台湾也是二战中遭受日本侵略的地区,在日本投降69周年纪念日,近千名台湾民众在“日本交流协会”驻台北事务所前集会,纪念日本二战投降69周年,呼吁“莫忘战争伤痛”,并表达要日本道歉的诉求。
此次阅兵式是否会邀请台湾地区的领导人?阮宗泽表示因为涉及到两岸的关系,不好确定。
为什么举行第一次反法西斯战胜胜利阅兵
此前的反法西斯纪念日,中国并未举行阅兵式这样的纪念活动,为何在70周年之际决定展开?
阮宗泽认为,这是参照国际惯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俄罗斯每年都会在红场举行阅兵式,以纪念反法西斯胜利,及二战时牺牲的军人。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时,乌克兰也举行了重大的阅兵式以纪念卫国战争胜利。
阮宗泽对新浪网表示,中国最近在不断完善重大的国家纪念的活动,比如2014年12月13日举行了首个国家公祭日。
阮宗泽认为,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表现,过去不搞不等于以后不搞。
“此前没有做也是因为没有这样的条件,而今年恰好是一个逢十的节点。”
阮宗泽同时认为,此次的阅兵式同以往的国庆阅兵并没有什么区别。他表示,阅兵不论从项目来说,或者从参与来讲,都是大同小异的。
而此次阅兵的意义,阮宗泽认为,应该是为了展示中国自身的维护和平的力量,展示中国和平力量的增长。
阮宗泽不认为阅兵式是特定针对谁的,只是展示了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
同时,中国本身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平负有极大的责任。
日本应该放下历史包袱
世界各国在反法西斯纪念日都有不同的纪念活动。
每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日,为了缅怀二战中死去的本国军人,首都莫斯科都要举行盛大集会和阅兵式。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位于克里姆林宫一侧的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
2011年珍珠港事件70周年之际,奥巴马宣布将12月7日命名为美国“珍珠港事件纪念日”,以后每年这一天都将会举行纪念活动。
而作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1995年德国就通过法律设定每年的1月27日为大屠杀受害者纪念日,目的就是忏悔纳粹德国当年犯下的罪行。
同样为二战战败国,对于诸多国家和地区犯下罪行的日本,至今都未有对二战的悔过纪念活动。
阮宗泽认为,日本这样的做法并不是一个朝前看的做法,实际上是在背着一个历史的包袱。
“日本背着一个历史的包袱已经这么多年了,至今还放不下这样的包袱,这是它自己造成的。”
他表示,70周年是日本对于此前的问题作出和解的一个机会。
阮宗泽分析,其实国际社会一直都在给日本和解的机会,只是日本始终没有在意。而今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在给它一个和解的机会。
他表示,日本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历史观,不能再在历史问题上遮遮掩掩,变换手法,它身上的历史包袱如果不放下就会越背越重。
“70周年,日本怎么做是他们的事情,但到了这样一个节点上,如果日本想要朝前看,就要放下包袱,这取决于日本的态度。”
(新浪网 杨箬洵 报道)
(新浪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新浪新闻爆料邮箱:news_baoliao@sina.cn 或私信爆料:@新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