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3月3日,全国“两会”将在北京召开。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如何为“十三五”规划开局、为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开路?GDP在“新常态”下还要不要定指标?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对新浪网表示,此次两会上,改革和反腐仍将成为焦点。
“四个全面”将贯穿改革关键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此后媒体便开始聚焦“四个全面”,为两会话题预热。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时有媒体对此进行报道,标题为“全面小康 八年可期”。
现在3年已过,距2020年还剩5年时间,小康社会进展到哪一步?如何实现?
竹立家说,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开启“十三五”规划的起始年,更是到2020年能否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的转折年。
他表示,2015年改革思路的总体设计与规划,以及未来5年的规划,都将成为会上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2020年小康社会实现以前,改革的总体思路、总体走向以及总体路径的设想也将通过“四个全面”在会上体现出来。
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习近平称,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气可鼓而不可泄,要巩固改革良好势头,再接再厉、趁热打铁、乘势而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
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发起了“全面改革总动员”。
《决定》中列出了60项改革任务。除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等,还包括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放宽投资准入、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等众多民生任务。
既然今年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那么今明两年的基本设想是什么?2015年的改革举措又会包括哪些呢?
竹立家指出,一直以来民众对人民代表大会更加关心,而2015年又是民生经济转型年,那么对于包括建设小康社会、不动产登记、户籍制度改革、三农问题以及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在内的民生问题是否会被涉及?会不会有更多相关措施出台?
竹立家坦言,这些问题能否符合民众的心声和要求,也都是焦点。
除此之外,公正司法、依法治国也是近期改革的一个焦点。呼格吉勒图等冤假错案的发生也使得民众对此的关注度不断增加。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做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署。且设立巡回法庭、清理执法考核指标、推行司法公开,一项项举措在不断的推出,而接下来又会有哪些新措施,竹立家认为这些方面的解答,一定会通过“四个全面”反映出来。
反腐 国有企业或成重点
自十八大以来,“打虎”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共反腐力度不断升级,落马官员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已有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
反腐风暴除了席卷党政系统,还刮倒了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
1月14日,第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公报“出炉”,分析2015年中央纪委部署的7个重点反腐领域,从中释放了一个重要信号,即国企被开辟为反腐“第二战场”。
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曾对媒体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要点、中央纪委第五室的成立、13个专项巡视组重点巡查央企国企,都说明在近两年反腐高压态势下,党中央和中央纪委决心开辟反腐败第二战场——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
此前,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对几家大型国企专项巡视的反馈情况:中国联通有的领导和关键岗位人员利用职权与承包商、供应商内外勾结,搞权钱、权色交易;华电集团存在违规支付并购款、违规向民营企业让利等问题……
“反腐肯定是个热点,而国企反腐的关注度会更高。”竹立家认为,2015年国有企业将成为反腐的重点。
去年下半年习近平和王岐山曾对国企反腐多次强调,且在今年初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对加强对国企领导班子监督、搞好对国企巡视提出明确要求。
一时间,公众和媒体对国有企业反腐败工作高度关注。届时反腐在国企上会有怎样的推进也成为人们比较关注的焦点。
“新常态”下定不定指标?
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而在半年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对“新常态”做出了系统而全面的解释。其特点即为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呈现出新常态。
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这一增速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曾在面对媒体时说到,与过去的高速增长相比,去年经济增速尽管略有放缓,但既没有“掉挡失速”,又蕴含着更高的含金量。
竹立家对此分析称,从2014年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重质量而非速度,2015年则是一个经济质量全面提升的年份。
在今年年初,31省份亮出今年GDP预期目标,其中29个省份均明确下调了GDP增长目标。与此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和效益,更加强调改革创新,更加关注改善民生,这些成为各地设计经济发展目标时的“新常态”。
那么2015年的GDP增长到底定不定指标?怎么定?竹立家认为,这在今年两会上将得到答案。
(新浪网 巴芮 报道)
(新浪网独家原创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