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位环保厅厅长的思考:怎样打赢蓝天保卫战?

一位环保厅厅长的思考:怎样打赢蓝天保卫战?
2018年03月17日 14:39 新浪综合

  原标题:一位环保厅厅长的思考:怎样打赢蓝天保卫战?

      来源:“观海解局”微信公众号

  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 李洪鹏)今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该如何打好“蓝天保卫战”?怎么看待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沱江又该如何治理?

  近日,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他表示,对于蓝天保卫战,要一天一天保,一微克一微克抠,一座城一座城守。他还建议,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要让环保“失信”企业寸步难行。

(全国人大代表于会文)(全国人大代表于会文)

  1、谈建议:

  要让环保“失信”企业寸步难行

  看法新闻:您今年两会带来了哪些建议?

  于会文: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从全国来看,目前17个省级、60个市级、200个县级环保部门开展了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其中江苏、四川、浙江、福建、山东、湖南、甘肃等7个省份,先后公布3.5万余家企业年度环境信用信息,环境保护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是还有近一半的省份还未正式开展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大多数已开展的地方评价范围仅限于国控重点企业。部分省市区仅有几百家企业参评,即使是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参评仍然没有实现污染源企业全覆盖。

  我先后多次到相关地区和企业调研,发现我国环境信用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企业环境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仍然整体不高,建设项目环评未批先建、排污单位超标排放、暗管偷排、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违法失信行为仍然存在。

(都江堰美景)(都江堰美景)

  因此,我建议,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应从4个方面发力。首先,从国家层面加快制定有关环境信用评价的管理条例,改变目前各地“百花齐放”的状况;其次,扩大参评范围,将环评机构、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和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机构等环境服务业企业纳入进来;再次,建设贯通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的“企业环境信用动态管理系统”;最后,落实多部门联合奖惩机制,充分运用信用评价结果。

  除此之外,这次我还带来了一个建议,就是从环境保护和能源保障安全角度出发,加快能源结构改革,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细化“煤改气”、“煤改电”配套政策,以及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2、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好的经济质量和好的环境质量是一个“正相关”

  看法新闻:去年以来,环保与经济领域“热点话题”频频出现。请问于厅长,您怎样看待、认识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到底能不能并行?

  于会文: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我们可以从这样三个层面来看: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已难以为继,因为环境容量有限,承受不了了;二是企业不达标排放,特别是不上任何措施的偷排直排,是劣币驱逐良币,法律不能容忍,行不通了;三是更为关键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是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必须保持定力,加大治理力度。

  从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的数据看,2017年我们加大了治理力度,实现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也做到了经济的稳中有进。这里面有很多例子,我随便举一个。

  成都全年整治散乱污1.5万多家,投入了100多个亿整治了府南河和锦江,淘汰燃煤锅炉889台,黄标车2.39万辆,重污染天气应对期间,涉及上百家企业限产停产,实现了空气质量近年来的最好水平。在环保力度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成都仍然实现了经济8.1%的增长,GDP达到了1.39万亿元。

  这个例子充分证明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完全可以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好的经济质量和好的环境质量是一个“正相关”,是内在统一的。

(成都美景)(成都美景)

  看法新闻:四川是如何处理既要发展经济同时又要保护环境这一难题的?

  于会文:在四川强化环保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这里我主要强调两点。

  其一,始终坚持“用最小的经济代价获取最大的环境效益”。我们将这一原则严格贯彻落实到环保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大气污染防治中,我们实行严格的污染源“清单制”管理,对成都平原区的污染源清单按照轻重缓急排序,分区域、分时序列出优先管控清单,一旦出现持续雾霾天气,实施限产停产、错峰生产,不是普遍开花、一刀切。

  其二,始终注重避免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及时、敏锐、准确地发现环保工作中的一些新问题、新苗头,以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

  3、谈蓝天保卫战

  一天一天保,一微克一微克抠,一座城一座城守

  看法新闻:在打赢蓝天保卫战方面,四川是怎么做的?取得的成效如何?是否有独有的创新手段?

  于会文:去年,我们把成都平原大气质量改善作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集全省之力集中攻坚。首先是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定好位,归好责,把治理主体责任交回到地方党委政府,打通了大气治理“最后一公里”。再就是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起到了“参谋部”作用,我们组建了由71位专家、院士组成的国家级专家顾问团,一个一个城市研判,搞清楚各城市的气象条件和污染因子,细化到每个月主要受哪些污染物影响,找准症结,精准发力。

  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成功探索了重污染天气应对的管用招法,解决了“创新干”的问题。将重心放在“治未病”上。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吃药”:防止污染物累积,在重污染天气来临前“提前预警吃药”;强化区域内联防联控,“全体吃药”;依法依规降低应急预案启动门槛,“加大剂量吃药”。

  2017年,四川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了近年来最好水平,蓝天保卫战首战告捷:全省PM10和PM2.5同比下降,优良天数率同比上升,特别是成都平原大气质量改善明显。“成都蓝”“四川蓝”持续刷屏,人民群众普遍感受深、点赞多,超七成受访群众表示满意。

  但成都平原的大气治理仍然任重道远,还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今年,我们将继续把成都平原大气质量改善作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以时保天、以天保月、以月保年,一天一天保、一微克一微克抠、一座城一座城守,让“成都蓝”更多,让“四川蓝”常在。

  4、谈水环境治理

  守住长江第一道岗,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看法新闻: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然而近年来沱江等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依然突出,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专门对沱江等水环境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请问在水环境治理上有什么思路和举措?怎么落实沱江问题整改?

  于会文: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贡献了长江近四分之一的水量。可以说,“水情”一直是四川最大的省情之一。我们的责任不仅是要保障全川9100万人民喝上干净水,还要守好长江第一道岗,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首先我们要摸清底数,找准症结。四川是“千河之省”,境内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2800多条。污染的症结各不相同,需要我们进行“一河一策”具体分析,保证出手见效,事半功倍。第二是全面落实河长制。第三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和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强化源头控制和排污管控。

  第四是不断创新机制,完善流域防治体系。我们出台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岷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力求从源头上把住排放关。

(于会文暗访中)(于会文暗访中)

  同时,实施流域补偿和财政激励约束,强化流域环境承载约束,严禁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布局重化工园区、严控中上游沿岸地区新建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项目。  

  沱江治理是四川碧水战役的重中之重,我们将其列为头等攻坚任务。2月底,我们启动开展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岷、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对措施落实不到位、工作推动不扎实、问题整改不彻底的,严肃问责。同时,今年我们还要完成沱江污染防治立法。

  5、谈工作思路办法

  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出去都是办法

  看法新闻: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问题,绿色发展理念也深入人心。新形势下,您认为环保工作有什么新挑战和新思路?

  于会文:当前,环保工作正处于一个时间和空间的新交汇点上——老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新情况又层出不穷,可借鉴的经验和可遵循的模式不多。我们必须不断分析新问题、摸索新办法、把握新规律,敢于创新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新期待,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我给你讲个故事。去年整治“散乱污”,经信和环保部门下了很大力气,但一定程度存在反弹回潮、死灰复燃。到底原因何在?如何解决?我就带队搞了一次突击夜查。

(于会文暗访中)(于会文暗访中)

  当时,通过技术手段,我们发现一城乡结合部夜间可能存在异常排放,不打招呼就直奔现场,把夜间违法生产的“散乱污”企业逮了个正着。一家是外面大门紧闭、里面热火朝天,没有任何环保措施;另一家连大门都进不去,找到当地派出所才进到现场,刚停的机器还热得烫手。我当即请来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现场研究,工业部门讲已经断水断电了,街道讲白天没有生产,区政府讲已经下了停产文件,业主讲要生存。

  最后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根治“散乱污”,只断水断电不行,还要拆除设备、拔掉厂房,重新做规划,该进园区的要进园区,该转型的要转型,政府还要妥善解决好再就业问题。

  我觉得,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出去都是办法。再难的问题,到了现场总会有办法。环境治理不能“闭门造车”。尤其是进入新时代、面临新问题,一定要多调查、多研究、多摸索,转变思维理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责任编辑:张义凌

环保保卫战蓝天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690-0000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