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文化 > 人物往事 > 正文

周而复回忆茅盾撕毁“镇压反革命”电影剧本

http://www.sina.com.cn 2004/11/05 12:14   新浪文化

  

  作者:周而复

  拜访郭老以后没几天,我和茅公联系,应约去看望他,也是在1977年4月间,乍暖还寒
时分。茅盾同志穿一件深灰色呢子晨装--茅公喜欢穿晨装写作,平时喜欢穿中式服装,像往昔一样精神饱满,从后院走到前院来欢迎我,满脸笑容,上嘴唇的那一撮剪得整齐的短短的胡须仿佛也在微笑。他走进前院西边会客室,我紧紧握着他的手,问他近来身体可好。他亲切地说:我还好,只是老了,接着他关怀地问我:你这几年的日子不好过吧?我简单扼要地告诉他这十年的经历:关在"牛棚"两年;在对外文委干校被当做专政对象,监督劳动三年,回到北京治病,监护了一年多,一共失去自由七年。批判《上海的早晨》为"大毒草",长达十年之久。1973年8月承周恩来总理过问,先恢复自由,以后做了结论,没有政治问题,接着在机关内部恢复名誉。现在成了三看干部:看书看病看朋友……

  茅公凝神听到这儿,微微笑了,说:照你这么说,我也是三看干部,看书看病看朋友,不过我身体有病,不大出去看朋友,大半是老朋友来我家里看望。我也多少知道你一点情况,但不详细,想来你一定吃了不少苦头吧?

  我说,挨批,挨斗,挨打,挂牌子,游街,坐"喷气式飞机"坐"喷气式飞机"指造反派批斗时,把我两臂提起按低脑袋,推上台去。,那是家常便饭,不过我的身体还算结实,经住了种种不幸的遭遇,总算活下来了。

  茅盾同志说,《上海的早晨》,我只看了第一部原稿,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和描绘民族资产阶级的长篇小说,规模巨大,人物众多,刻画几位工商界巨头的性格,栩栩如生,入木三分。我没想到你对工商界的生活这么熟悉。工人生活也写得不错,和工商界人物相比而言,显得弱一点,但不应该强求作家所写小说里的人物一样的好,因为有主有次,当然会有强有弱。你主要写对民族资产阶级和私营工商业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工商界人物刻画好了,就是成功的作品,不能吹毛求疵。

  我曾将《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原稿请茅公指教,当时他很忙,没有提出什么意见。现在他才说出上面那段读后感。他问我对工商界人物生活为什么这样熟悉?我告诉他,上海解放以后,我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上海市委统战部和宣传部工作将近10年,工商界上层人物是统战部主要工作对象之一,工作上和他们往来很多,答复他们的问题,解决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所以知道和了解他们的情况。

  茅公点头,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任何大作家,没有生活,写不出好的和比较好的作品。如果我不在交易所泡了一段时间,知道和了解30年代上海工商界的情况,我也写不出《子夜》这部作品来。

  我说,《子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它哺育和影响了一代一代的广大读者。

  在这部长篇小说里,茅公谦虚地说,工人方面也写得比工商界人物弱。我究竟对工商界生活比对工人生活熟悉,同时,还受当时工人运动的一些影响。不熟悉生活,写不出好的篇章,好的作品。50年代初期罗瑞卿同志约我写个"镇压反革命"的电影剧本,因为生活不熟悉,没有写好,我就把它放弃了。

  听了茅公的话,50年代的往事顿时在我脑海里升起。

  50年代初期上海"镇压反革命",我参加这个工作,约略知道大概的情况,比较详细地了解某些案情,在逸园跑狗场召开公审大会,我也出席并参与了实际工作。当时公安部部长是罗瑞卿,曾经建议茅公写一个有关"镇压反革命"内容的电影剧本,以便向全国人民进行教育。茅公以不熟悉这方面生活推辞了。罗瑞卿同志继续要求,并且说可以提供详细材料,上海破获了许多重大反革命案件,可以调阅所需要的卷宗看,还可找有关人员搜集资料和素材。茅公推辞不掉,兴冲冲地到了上海,我接他到旅馆住下,并表示可以协助他了解和搜集这方面的素材。他和上海市公安局负责同志联系上了,了解和收集了一些素材,回北京去了。隔了一段时间,茅公写出了一个"镇压反革命"内容的电影剧本,交给文化部电影局袁牧之同志。袁牧之等看了文化部部长沈雁冰的剧本,认为题材十分重要,写的也好,只是有些小说化,对话多了一些,但内容丰富,如果拍制,需要分上、中、下三集。袁牧之他们和茅公商量,拖了一段时间,结果不了了之。茅公自己不满意这个剧本,干脆把原稿撕了,一张又一张垫在他用做吐痰的杯子里,然后倒掉,这个电影剧本一个字也没有留下来,这是新文学和电影事业一个重大的损失,即使不拍电影,如果改写小说,至少我们可以读到另一部《腐蚀》。但茅公对自己的作品要求非常严格,宁可少些,但要好些。我想起果戈理焚掉《死魂灵》第二部。凡是卓越的大作家,无不严格要求自己的作品,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临别时,我求茅公的墨宝,他欣然同意。回到复兴门外西便门国务院宿舍,原广东省副省长魏今非也住在国务院宿舍,我们常有往来。他知道我看望了茅盾同志,托我向茅公求一条幅,他爱好收藏名家书画。他还送来一张乾隆时代的泥金纸,托我转给茅公挥毫。

  [1]  [2]  [3]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文化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