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想跑而没有跑成的逃兵--林彪在黄埔军校(6)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11 15:37 新浪文化 | ||||||||||||||
林彪为未能参加8月1日的南昌起义而感到终生遗憾。面对起义领导人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的崇高威望,林彪即使后来身居高位,心里也始终是酸溜溜的。他曾几次心怀妒意地对罗瑞卿说过:“我们的威信不够吧?因为我们不是南昌暴动的领导人呀!” 南昌起义胜利后,按照党中央的预定计划,部队迅即整编为第九军、第十一军和第二十军,挥师南下,占领广东,夺取海口,以求得到国际援助,俟机举行第二次北攻,打倒蒋介石刚刚建立起来的政权。 8月3日,部队撤出南昌,开始南下。劳师远征,兵家大忌,又值酷暑,骄阳似火,部队马不停蹄地在烈日下南进,途中给养、饮水不足,病员骤增,造成了严重减员,更为严重的是,一出南昌,蔡廷锴统辖的第十师就叛逃,脱离了部队系列,使起义军的士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9月24日,起义军占领了广东潮汕,随即错误地作出了分兵的决定,由第九军副军长朱德指挥周士弟的二十五师留守三河坝,钳制敌人,其他部队继续前进。此后,起义军又接连几次分兵。节节分兵,造成了敌强我弱、众寡悬殊的军事态势。十一军和二十军进至揭阳汤坑,与敌相持;敌黄绍亲率二个师并指挥钱大钧部大举反攻三河坝和潮州。不久,潮州被敌攻陷,三河坝我军陷入孤立无援、前后失据的境地之中。 在朱德的统一指挥下,第九军及第二十五师与敌军激战数昼夜,伤亡惨重,被迫撤退,留陈赓率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一营担任阻击掩护。敌钱大钧师四个团的兵力黑压压地朝阵地围上来,子弹在空中划出“”尖厉的叫声,炸弹掀起层层青草和泥屑。双方交战的中下级军官,多是黄埔同学,他们不仅彼此认识,而且还有许多是形影不离的朋友。在肉搏战,竟彼此喊着对方的姓名叫骂。 “陈赓,林彪,你们快过来吧,校长会原谅你们的。你们不要造反哪!” “我们不是造反,是革命。你们为什么要当蒋介石的走狗?” ………… 双方一面疯狂地厮杀,一面又忍不住暗地心酸流泪。不断有人受伤,不断有人倒下,牺牲的尸体布满山坡,血流成溪。一营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打退了追敌的数次进攻,自身也遭受很大损失,防御阵地被冲破几道缺口,部分连排因减员或分割无法保持正常建制,各自为战。 陈赓扫视战场,发现七连正在徐徐后移。七连战斗位置正处于阵地中央,如果中央被敌楔入,后果不堪设想。他大声招呼“林连长”! 林彪走过来,刚喊一声“陈营长”,就有一颗手榴弹在附近爆炸,立即腾起一股烟雾,把两人都罩住。 “七连是怎么回事?” “我们连牺牲太大,有生力量仅存三分之一,撤吧?” “不行”,陈赓厉声命令他,“没有总部的命令不许撤退,你给我往上冲,填补阵地缺口。” “陈营长,不行,我们的人太少!”林彪不肯轻易放弃自己的建议。 “你再说我枪毙你!”陈赓急了,粗红的脖子青筋直爆。按战场纪律,对于不服从命令的下属,上级长官有权就地正法,林彪看了看周围的人,明白这不是闹着玩的,横下心,操起枪,拉起喉咙吼了一声,“冲啊!”又率七连投入了战斗最激烈的中央阵地。 阻击从早晨8点一直打到黄昏,总部人员仍没来联系,陈赓焦急地直跺脚,漫无目标地臭骂一阵,只好下令“收队”,追赶主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编辑:独孤) |